2019年四年级上册8、尊严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514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上册8、尊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四年级上册8、尊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四年级上册8、尊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上册8、尊严教案预习提示:1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5 想想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6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两者中,诗人选择了什么?7背诵诗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教具准备 CAI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叙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能说出几个吗?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2.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二、释题,介绍作者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3.(课件1)展示老师搜集的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 检查自读情况 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课件2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人:坚定的革命者。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c、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3自学生字 ,交流:你觉得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四、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词;2、形近字组词。囚( )棺( )敝( )因( )官( )敞( )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应 血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两组反义词。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 )( ) ( )( )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教学过程一、朗读囚歌1、指名朗读诗歌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课件3)(前一个“自由”不再被关在牢房里的叛徒、走狗的生活;后一个“自由”人们应该过上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2.读文质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在小组内读一读第一、二小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相机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的喻意。体会如果从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3.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作了坚定的回答!(生齐读第二小节)假如你就是叶挺,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说)让我们怀着对革命者的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师引读该段)4.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课件4).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持真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三、总结全诗1. 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坚贞不屈,宁死也不丧失革命气节,这就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课件5:叶挺将军画像)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的叶挺将军多么的英勇,多么的坚贞不屈啊!让我们看着叶挺的画像,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就好像你是叶挺将军,正在监狱里吟诵这首诗囚歌一样!比比看,谁能将叶挺将军坚贞不屈,宁死也不出卖革命的气概背诵出来! (生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堂检测1. 朗读背诵囚歌。2.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我渴望 ,但我深深地知道 !我希望 ,地下的烈火,将我和这 一起烧掉,我应该在 得到永生!(2)诗中的两个自由各指什么?前一个自由指的是( )后一个自由指的是( )3.课后收集革命诗歌,读一读,体会感情,并摘录下来。板书设计 囚 歌 渴望-但怎能爬出 坚持真理叶 挺 希望-永生 坚贞不屈 灵 宝 市 第 一 小 学 李小云 王秀琴 杨少华 张爱丽 董冠丽晏 子 使 楚预习提示1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晏、淄、敝、臣、枳)。2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肃、押、嘻、赔、淮、橘、柑、罪)。3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侮辱、安居乐业、面不改色) 。4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5试着排演课文剧。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4.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教学重点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尊严(课件1:晏子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2.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老师补充出示课件2)3.完成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意思。4.过渡: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2. 检查自读情况 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课件3)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囚犯:被拘禁的人。面不改色:脸上不改变颜色,形容沉着镇定。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c、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3自学生字 ,交流:你觉得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4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晏子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晏子拜见楚王,回击楚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楚王设宴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四、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一节课就学会了那么多知识,既掌握了字词,又了解了故事内容。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课堂检测 1、形近字组词 压 ( )淮( )罪 ( ) 臣( ) 敝( ) 押( )准( ) 置( )巨( ) 敞(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强盛 实( )实( ) ( )洋洋 又( )又( ) 又( )又( ) 安( )乐( ) 面( )改( ) 3、写出反义词 矮小( ) 严肃( ) 罕见( ) 4、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 (2)大伙都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3)指人的气魄与度量很不一般。( )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快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小组内交流。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课件4出示):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课件5提示:起初,楚王 ,后来晏子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5、同学们真了不起,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6、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二、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2)指名回答。(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2)指名读,全班读。(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2)指名回答。(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过渡: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三、学习晏子反击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2、指名回答。(课件6“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6、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课件7) A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 结果_ B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 结果_9、师:请大家思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它说的故事是文中的哪个部分?10、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四、分析人物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2、指名回答。A、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B、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C、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课堂检测1、小组排演课本剧。2、抓住主要内容及人物神态对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3、下面的句子含着什么意思?在正确答案后打“”。 (1)、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a我不中用,没有什么才能。( ) b嘲笑楚国是个下等的国家。( ) (2)、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强盗吧! a齐国人到了楚国做起盗贼来,是因为他喝了楚国的水。( ) b嘲笑楚国是个培养盗贼的国家。(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楚王晏子(侮辱)(反击)结果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灵 宝 市 第 一 小 学 李小云 王秀琴 杨少华 张爱丽 董冠丽为了他的尊严 预习提示1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乞、丐、臂、袖、慷、慨、怔、屑、革、迁、)。3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慷慨、鄙夷、施舍) 。4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5想想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教学重难点1.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不一样”。2.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作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来老妇人家乞讨,老妇人让他搬砖才肯给他钱,他很生气,后来在老妇人的带动下,他搬完了砖,并留下了自己擦脏的白毛巾作纪念。 第二部分(第9-12自然段)写双臂乞丐宁可不要施舍也不肯搬砖,以及老妇人与孩子的对话,点明妇人坚持让乞丐搬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成功后,谢赠老妇人,老妇人不接受这种赠送。四、小结:本节课我们认真学习了生字词语,初步感受了这个给人以启示的故事,独臂乞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检测 1抄写字词。 2给下列字注音。 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3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辟( ) 正( ) ( ) ( ) 由( ) 肖( ) ( ) ( )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前板书:为了他的尊严) 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他” 是指乞丐。你见过生活中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说) 过渡: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乞丐形形色色,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乞丐的? 二、默读课文,整体回顾 1. 默读课文,勾出文中描写乞丐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课件2)2. 指名汇报读 (前: 可怜; 后 :气度不凡)3. 再读感受,乞丐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读出对比,读出理解)过渡:是什么事让这个可怜的乞丐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指名汇报)相机板书: 妇人劳动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 体会独臂乞丐劳动的辛苦师:搬砖对于我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只有一只手臂的人来说也会这样容易吗? 找出文中描写乞丐搬砖的句段,读一读 ,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生找重点词句,朗读并感受) 指名汇报(读乞丐劳动的情景,课件3出示内容 ) 朗读体会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个别读同学赛读再读感受亲身体验(搬砖)齐读体会)过渡:如此辛苦的劳动,值得吗?2. 体悟独臂乞丐的所得 师:这位乞丐,他最初希望从女主人这里得到什么?(施舍)通过搬砖的劳动,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 (指名理解)据答板书:找回 尊严 说说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不仅得到了应得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还找回了自己做人的尊严。过渡:然而,对于搬砖这样的平常小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和看法。3. 自读9-12自然段,比较学习 自由读9-12自然段,找一找,对搬砖这件事,还有哪些人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指名汇报(课件4)双手健全乞丐的做法:(设想他的将来)其他乞丐的做法:孩子的不解:母亲的看法:相机指导妇人的话及孩子的不解(课件5出示)“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齐读同桌读再齐读)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自己思考后跟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搬,可以获得报酬,找回尊严;不搬,只能等待施舍,失去尊严)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回了尊严,双手健全的乞丐却只想不劳而获,也许永远只能做乞丐。不同的做法,就这样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课件6出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挣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齐读)过渡: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独臂乞丐后来成功了,他回来报答他的恩人,但妇人却拒绝了。4.分角色朗读13-21自然段,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13-2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汇报。小结:这位可敬的老妇人,不仅尊重乞丐,帮助乞丐找回自己的尊严,而且同样要求自己用双手创造未来,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5.品读回味:(1)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小结:“妇人的孩子”代表了慷慨施舍乞丐的人,他们不懂得与其向乞丐施舍,不如唤起他们的尊严;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那些能干活而不肯干活的人宁可低三下四乞讨的丧失自尊的人。)(2) 这篇文章中有好几个人物,让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6.回归主题,升华情感师:对于课题中提到的“他”,你还是认为仅仅指乞丐吗?(我认为他不仅指的是乞丐,也指了妇人,更是指我们不愿失去尊严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用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不仅是为了他的尊严,也是为了妇人自己的尊严,更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尊严。课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记叙的是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2)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2、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妇人的孩子”代表了 ;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3、制作书签。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尊严的格言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想说的话写在这张小小的书签上,自己留存或赠送给你的朋友,相互勉励,经常提醒我们不忘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搬砖挣钱妇 人 乞丐找回尊严灵 宝 市 第 一 小 学 李小云 王秀琴 杨少华 张爱丽 董冠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