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504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柘皋中学2017-2018-2高一期末语文考试卷第卷 ( 阅读题 共6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环“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现在只就新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一种。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默契。注托腔:戏曲演出时用乐器衬托演员的唱腔。1.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决定的。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2.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半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完全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接受现代庞大的交响乐队为传统的京剧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老观众就需要抛弃因循守旧的观念。B.只就听觉感受来说,即使训练听力并改变听觉的粗略状态,新观众也很难进入京剧艺术的佳妙境界。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D.有懂行的老观众的精神支持和缺乏听力训练的新观众的用心贴近,京剧探索中新的默契就可能形成。二、(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因:因为。D将数百之众 将:率领。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吞二周而亡诸侯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作师说以贻之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6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5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分)官舍竹【宋】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8、颔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9、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2)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6)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7)空闻虎旅传宵柝, 。(李商隐马嵬(其二)(8)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三、(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呤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1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3分)12.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5分)1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4分)14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5分)15.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及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6分) 第卷 ( 表达题 共83分)四、(23分)16.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A. 醴泉 (l) 杜撰 (zhun) 瘦削 (xio) 畏葸不前(x)B歆羡 (xn) 忖度 (cn) 晕眩 (xun) 徇私舞弊(xn)C帷幄 (wi) 执拗 (ni) 炮烙 (po) 奄奄一息(yn)D浩瀚 (hn) 懵懂 (mng) 绾发 (wn) 撒手人寰(hun)1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战粟 歆享 内帏 胳肢窝 沸反盈天B.偏僻 寒喧 吞噬 原生态 呕哑嘲哳C.榫头 杜撰 牲醴 顶梁柱 气势磅礴D.弩马 绿茵 问候 声讯台 神秘莫测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不置可否。B.红楼梦中的人物,总计四百有余,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C.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世骇俗的笔墨,恣意挥洒,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D.这种富于启发性的概念导致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纷至沓来:世界各国主要研 19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用地约22万平方米左右。摊开布展方案册,首先看到的是整体效果图。船形纪念馆静立水中,夕阳的余晖沐浴着暗黄色的船身上。纪念馆从领导人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五角星胜利塔等依次展开。大厅的一组浮雕,展现着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互动厅,人们还可以借助4D效果亲身感受战士们的艰辛。这里将成为青少年继承传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的重要课堂。序 号修 改 20、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熟语。(4分)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难分伯仲”“ ”或“ ”。 21.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二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5分)假如生命是花,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假如生命是树,我要把生命之根,一心一意扎向大地深处 , , 。 , , 。五、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超负荷的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帆布衣服,陈旧却整洁,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总经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洁工是穷人的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在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定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卷选择题(共27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161718答案第卷 ( 阅读题)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5分)译文:(2)(5分)译文: 8、 (4分) 9、(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 (2) (3) (4)(5) (6) (7) (8) 三、(23分)11(3分)12(5分)13(4分)14.(5分) 15. (6分) 第卷 (表达题)四、(14分)19(5分)序 号修 改20(4分)(1) ; 。 (2) 或 。21.(5分) , , 。 , , 。 五、作文(60分)题目: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区间主要在第一段。第一段有“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的结果”的说法,第三段开头又有“大系统内,系统之外”的说法。文章开篇就说“任何艺术”;而A项说“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概念的外延过小,以偏概全。B项对“艺术默契的稳定”归因不全,原文还有“同时,心理定势在起作用”。C项与原文的说法混淆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是说,严重破坏“默契”(即变动),“那么依存关系趋于破裂”。2. C,区间主要在第二段。注意两处,一是“庞大”,一是“背离”。使用“庞大”的交响乐队,才出现“背离”太大的情况;而背离“太大”与“完全”背离又有差别。3. D,区间主要在第三段。原文有“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的说法,A项不正确。原文“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是已然,而B项“训练听力并改变”那是未然的东西,不能混淆现实与设想、或然与必然的关系。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只是探索的一种;并不如C项,绝对排斥传统的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或者它们之间的融合。4、C 5、C 6、B7、(1)于是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2)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担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8. 对比(反衬),把春天妖艳而冬天凋零的花枝与春不媚容而冬不易色的竹子进行对比,衬托出竹不媚春色、独守寒冬的高洁品性,寄托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答托物言志亦可,表现手法及竹的特点各1分,情感2分。)9、“拂”和“侵”字都是拟人化(“拂”字答“通感”亦可)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每字分析合理各得2分)10.(略)11自私、怠惰、爱面子、良知未泯、不知图报(感恩)。(3分,每点1分,概括出3点即得满分)12(1)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2分,每点1分) (2)原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趣(表面原因)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3分,每点1分)13(1)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1分)(2)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1分)(3)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挤母亲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2分)14(1)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3分); (3)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给母亲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2分)(以上三点,答上两点即可得满分)15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亲”形象的作用;(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16. D( A瘦削xu B徇xn私舞弊 C奄yn奄一息)17.C 18.A 19(5分)删去“约”或“左右”。删去“上”。将“从”改为“以”。在句尾加上“的场景”。将“了解历史”调至“继承传统”前面。20(4分)(1)败北/折戟; 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功败垂成 (2)握手言和/均无建树/难决雌雄/互交白卷 (注:能按题目要求表达出比赛“输”或“平”的意思,即可给分。)21(5分)【答案示例】假如生命是草(1分),我要把生命的绿色(1分),一点一点奉献给世界(1分)五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