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383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4.理解重心概念,知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5.初步了解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概念.发展要求1.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2.运用重力、重心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明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相互关系在本章不作要求.2.四种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不作要求.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主探究1.力和力的图示(1)只要一个物体的_变化了,不管是_还是_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产生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称为力.(3)力的大小可以用_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简称_,符号是_.(4)可以用_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_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_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_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_.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2.重力(1)重力是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所受的重力G与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是_,方向_.(2)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_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_,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_和_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_、_、_、_.1.我国民间有句俗话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成语叫“孤掌难鸣”,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是什么?2.有人认为“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你对重心是怎么理解的?理解升华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着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即物体A对物体B施加作用力的同时,物体B一定对物体A也施加了作用力.对于A对B施加的作用力来说,A是施力物体,B是受力物体;而对于B对A施加的作用力来说,B就是施力物体,A变为受力物体.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物体间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3)力是矢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譬如用手推门,同样大小和方向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转动效果一般不同,即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决定的.特别提醒: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和所研究的对象有关,当其中之一是受力物体时,另一个就是施力物体.【自学问题记录】【例题讲解】应用点一:对力的理解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人C.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产生,就必定同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例如电荷和电荷之间、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展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应用点二:力的图示法的应用 例2: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受到了8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和2 N的阻力,请在右边画出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图示. 拓展练习2: 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20 N,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应用点三:对重力及重心的理解 例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下竖直悬挂的物体对弹簧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B.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D.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其重力就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误区警示:不少同学会误认为: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它的重力.虽然这种情况下,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它们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性质也不同,它们只是“相等”关系,而不是“就是”的关系.注意语言上的严密性,“相等”与“就是”的含义是不同的,记住区分的方法.拓展练习3: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B.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物体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D.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B.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被受力物体所接受的C.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3.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D.悬挂在细线下的薄木板处于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沿细线方向的竖直线上5.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D.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接触6.有一批涑北中学教师乘飞机从运城来到西藏旅游,他们托运的行李与在运城时比较,行李的质量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受重力的大小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课后作业】1、认真阅读课本;2、完成课堂练习;3、完成课后作业【学习后记】印6份第三章相互作用学案编号:WL10010301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例1:C.例2:例3:C.拓展练习1:D拓展练习2:略拓展练习3:D课堂练习 1.D 2.C 3.ABC 4.BD 5.AD 6:不变 变小 学案编号:WL10010302第2节 弹 力例1:故选D.例2:例3:略例4 B正确拓展练习1:C拓展练习4:60 N 8 cm1.CD 2.B 3.D 4.C 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