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127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2汉代儒学(教案2)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过程(1)“焚书”:除秦记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其余全部烧毁。(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3评价(1)积极:在当时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和维护统治。(2)消极: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2)董仲舒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3.影响(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概念阐释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易混易错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由此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探究点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思考(1)在君主与天的关系问题上,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观点?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应如何认识?(2)你如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新”?答案(1)观点:君权神授、天子受制于天。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认识:它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2)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民本、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从特点上看,儒学走向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探究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思考(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所采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影响?答案(1)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三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的设立(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维点拨太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太学的兴办,不仅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加强了封建思想专制。同时,它也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将部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归纳总结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有利于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点3太学的设立及影响材料思考(1)西汉太学是怎样设立的?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太学里的教师是哪些人?(2)学生在太学毕业后有何去向?这有何意义?答案(1)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学习内容:“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师:儒家五经博士。(2)去向: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职做官。意义: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为平民百姓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途径。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书籍被烧残”以及“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2“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李斯秦始皇 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太学”即可判断“臣”“陛下”分别指董仲舒与汉武帝,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太学,故选C。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 D无为而治思想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此外为了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本题题干材料强调上天通过自然现象警告君主要实行仁政,故选B。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地位,故选C项。5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籯(竹笼),不如一经。”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结合时间“两汉时期”,可知在两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备受重视,故选B。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五经”的流传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汉武帝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后,儒学得到官方的支持,成为正统思想。学习思考1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解答秦王朝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医药、种树之书,跟儒学等思想无关,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卜筮之书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是其思想统治的工具。2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解答汉武帝改革官吏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惩治豪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抗击匈奴,保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开通丝绸之路等。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做了理论和人才准备。3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解答儒学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教育已经官方化和制度化。4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解答这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现象。“学而优”是“仕”的基础,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在“学而优”的目标不能仅仅是为了做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