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119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4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2【教学目标】l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初步认识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l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教材和补充材料的分析解读,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对比分析,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和我国历史上曾出现的政治制度有本质不同,认识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中提升全面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l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初步理解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增强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2.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体会其为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教师设问】材料一:新中国国名释义图示材料二:“中华民国”国名渊源孙中山希望在中国实施直接民权,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点,所以定名“中华民国”而非“中华共和国”。“中华民国”中的“民”字绝对是核心内容,不可不用。问题: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开国者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3.结合中华民国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建设民主共和国艰难性的认识【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板书】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设计意图】从分析我国国名的含义入手,在熟悉的内容中分析出新意,引发学生兴趣;从分析中华民国的国名入手,其追求民主的诉求与学生心中对民国政治腐朽混乱的印象相冲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个不同国家会有不同命运的背后存在怎样的历史规律。第二部分 主体:1:新中国成立【教师设问】问题:1.结合课文P6465第一子目的内容回答:新中国的成立有哪些前提条件又经历了怎样的筹备过程?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2.结合专题三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学生】阅读课文,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教师解读】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其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性质,因而只有在这样属于人民自己,不受其他势力操控和干涉的国家里,真实可靠的人民民主才“有从谈起”。因而我们说新中国成立本身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步。【板书】2:新中国民主政治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师设问】问题:结合课文P64最后一段和P66第一、二段回答: 1.第一届人大会议于何年召开?为何建国后没有立即召开人大会议? 2.在第一届人大会议召开之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运作和体现的?谁来扮演人大的角色?【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设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节选(摘自课文P52)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材料二:1954年宪法内容节选(摘自课文P6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问题:从内容和性质来看,1954年宪法和临时约法有何异同?【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设问】材料:图1 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权力结构示意图 图2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范本:西方三权分立政治制度权力结构示意图问题:对比图1与图2,你认为哪种制度更能适应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需求?说说你的理由【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结构和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结构如出一辙,原属于皇帝的权力被赋予人民,由人民代表来执行,因而特别具有中国特色,比讲求分权的西方三权分立机制更适应我国国情。因而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民主的效力优于中华民国的三权分立机制。【板书】(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师过渡】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政协结束了代行职责,是否意味着政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呢?【教师设问】材料: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问题:根据毛泽东对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论述,你认为政协是否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如果有,那么政协接下来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板书】【教师设问】材料:国民党的政党制度:“党国体制”“党国体制”的字面含义就是:党就是国,国就是党,爱党才叫爱国,爱国必须爱党。它体现的是一党专政。 党国作为一个词是不可分开的,国家不可能没有党,党也不允许没有国家政权。同时,从语素的排列顺序来看,党在国家前面,党的意义重要性大于国家。问题:新中国的政党制度与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当政期间的政党制度有何本质不同?【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解读】虽然我国的政党制度仍有待完善,但比国民党的专制制度相比,中共已经完成了从一党专政到一党执政的转变,这体现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特性。(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设问】问题:结合课文P67第四子目内容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这一制度从初步提出到最终确定再到落实实践(即主要自治区成立)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时间点?3.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提示:区划分为几个等级?有何权力?) 4.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意义? 这一系列问题请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生】记录问题,课后完成【板书】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计意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为何能存有特殊的生命力?它们与以前出现过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区别才使得它们将摆脱民主政治名不副实的命运?通过其与相对失败和苍白无力的中华民国相应政治制度的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为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会具有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具有的稳固和踏实,这使我们能更客观地看待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珍贵成果。第三部分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最后结合板书,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在经历了七届二中全会和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后,新中国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其后,三大政治制度前后建立,我们通过对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区别体会到,新中国建立的制度更能适应我国的特点和需求,能更有效地保障民主。此后,根据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又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举得巨大成功,国家向民主政治大踏步地迈进。但民主政治建设是一帆风顺的吗?这个年轻的国家又会遇到怎样的曲折?我们下节课继续介绍。【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从逻辑顺序上再次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辅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