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001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掌握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各阶段发展的史实,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2.结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归纳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原因(1)内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概况: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2)行业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3特点(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位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易混易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思维点拨正确认识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短暂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部条件是“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表现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2官僚资本的膨胀(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误区警示较快发展健康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原因(1)内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外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2表现(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知识点拨官僚资本的特点(1)垄断性:与国家政权相结合。(2)买办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3)封建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图解识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史料一1913年与1919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史料二1928年起,国民党政府先后和美国、德国、挪威、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丹麦、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捷克和日本等国,签订条约或协定,规定对“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订定关税税则权之各条款,一律取消,适用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是,由于谈不上真正的关税自主。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海关行政权和关税自主权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新华网史料三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史料解读史料一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轻工业、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史料二划线部分表明中国废除了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的限制中国自主订定关税税则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关税自主。史料三法币购买力的变化表明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这将对民族工业造成沉重的打击。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要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史料中“谈不上真正的关税自主”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提示(1)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2)收回的原因:维护国家的主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答“维护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不能自主的原因:当时中国海关行政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税率的改订,实际上仍然需要取得外国的同意(或答“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史论总结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1)发展的特点时间短暂。从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兴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春天”。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合理。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2)影响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潮流及新文化运动。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提供了阶级基础。主题二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积极因素史料一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史料二提倡国货御侮妙策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部分“中国政府奖励工业”说明近代中国政府的支持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史料二中“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占领国内市场。问题思考 (1)史料一体现了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因素?(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1)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2)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不利因素史料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史料解读划线信息表明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问题思考史料中“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美国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政府征收苛捐杂税等。史论总结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不利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准备。后天畸形。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政局的长期动荡。全面认识“实业救国”思潮1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2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3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4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1(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模拟)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进行的,故D项正确。2(2015江苏单科)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 383.58104.9219152 097.3493.3019162 062.0741.4219171 559.4385.4719181 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3(2016课标全国丙)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解析由题干时间“1932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局部抗战时期,又由图片中“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故B、C项错误。41920年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中,中国资本所占比例由44.8%上升到63.2%,外国资本则由55.2%,下降到36.8%。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B国民政府的推动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资本在19201936年有较大增长。由时间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此时期国民政府政策的推动是主要原因。5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显示,两次低谷时间为1927年、1949年,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在三大改造后,故A项错误;这两年中国政府经济政策没有出现重大调整,故C项错误;中国官僚资本出现时间是1927年,结束时间是1949年,不存在经济垄断,故D项错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一直存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故B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条例等。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 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 620万元。中国通史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体现。(2)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2)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原因: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外国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企业的恶性竞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基础达标1(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19121919年时值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A开始产生 B迅速发展C日益萎缩 D陷入绝境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短暂春天”。所以B符合题意。21920年同1913年比较,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20年”“国内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促使民族工业发展的国内因素是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及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故选C。3下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楹联的意思。注意抓住关键字眼“保全时局”“异代略同”,说明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热情很高,由此可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另外,根据题干中的时间限制“20世纪初”,也可印证这一结论。4(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下表中,中国面粉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年份厂家数资本数额191140多家600多万元1919120多家4 500万元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根据年份“1911191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符合题意。5(2016湛江高一期末)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该措施意图是()A保护私有财产 B鼓励创办实业C恢复市场秩序 D巩固新生政权答案B解析保护私有财产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减免清政府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是鼓励创办实业的具体举措,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的恢复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巩固新生政权无关,故D项错误。6(2016昆明高一检测)下图所示材料主要用于研究()A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B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D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答案C解析晚清时期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A错误;民国初年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B错误;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发展较快,以四大家族为主的官营资本产生并获得一定的发展,与材料所给信息吻合,故C正确;材料所给时间为19271937年,不属于抗战时期,故D错误。7(2016漯河高一检测)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答案D解析A是天津固有的地理优势,图片信息显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正确答案选D。8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个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国货年”的提出反映了提倡国货思潮,所以D项正确。9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答案B解析民国时期是指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轨迹是:19121919年是快速发展时期;19191927年是萧条时期;19271936年是较快发展时期;1937年以后,逐步走向萎缩,陷入绝境。因此答案选B。101945年8月,十四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的排挤 B官僚资本的重压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在抗战胜利后对民族资本主义继续进行压榨,使民族资本主义走向全面萎缩。能力提升11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答案B解析从图表可看出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图表显示,农产品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大,故B项正确;商品供给数量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故D项错误。12(2016重庆高一检测)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材料中时间1936年说明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B。其他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13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A解析从题干的时间“1927至1937年”可知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抬高银价”“困苦”,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币制改革”,故选A。14从下图中,可以获得的结论应该是()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示意图(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A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1936年后各行业产值均大幅下滑C中国工业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D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答案C解析从图中数据可知1936年是一个转折点,1936年后农业、工矿交通、总计均下滑,唯独服务业仍然有所增长,可排除A、B、D三项。工矿交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数据在整个图中处于最低的水平,可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低,选择C项。1519381944年,我国注册的科技专利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总和增长了157%,其中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381944年”推知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源于战争的需要。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面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花。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剑桥中华民国史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中国近代工业资料(1)依据材料一并仔细观察四幅火花图片,你认为这些火花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依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答案(1)时代主题:实现民族独立,实业救国。(2)状况: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或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根本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解析第(1)题的关键是综合材料中的信息。把这些信息综合概括起来就是政治上要实现民族独立,经济上要发展实业。第(2)题,回答状况要看图中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归纳出来即可。原因要从内外因两方面考虑;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根本出路是改变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