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08413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标领会:本课通过从“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历史史实:理解概念: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学说、三纲五常、太学、董仲舒。理解记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内容,西汉儒学教育的发展。2、历史史论:分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与时代需要,探讨儒学在西汉“独尊”的因素。 从秦“法家治国”到汉“儒家治国”的变迁,探讨其体现的治国理念的变化。3、历史史识:探讨“大一统”学说及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分析董仲舒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本课分析】一、知识能力 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二、过程方法 运用典型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考点,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其进步思想对稳定社会、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及影响。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闻报道:2009年11月8日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乡河北衡水举行公祭大典,纪念这位上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诞辰2200周年。董仲舒在历史上有何作为?后人为何如此尊重他?同时,运用课件展示西汉印象图片。北京奥运西汉 丝绸之路 电影汉武大帝 董仲舒公祭大典1“设计小贴士”:把久远的历史人物运用新闻视频和文字报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历史问题探究的主动性。二、讲授新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板书)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该方式有何特点?学生总结: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萧规曹随”体现了西汉初年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设计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吸收秦亡教训,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2学生总结:小组1:黄老之学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小组2:黄老之学吸收了法、儒、墨、阴阳等家的思想,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小组3: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设计小贴士”:让学生认识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与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过渡语: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不能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3怎么变?假如你是当时的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教师: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学生总结:(1)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老师可以补充: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2)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发展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过渡语: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有为”而治。 教师:是谁怎样帮助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有为”而治的呢?学生总结:董仲舒改造儒学迎合了汉武帝意愿。(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现(板书)4学生:董仲舒曾进呈“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功于汉。 “设计小贴士”:运用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历史的主动性和专注性。提升课堂的情感体验。教师:董仲舒刻苦治学精神可嘉,但应明白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下面我们探究他的思想体系。展示材料:春秋繁露 举贤良对策教师:结合材料理解“天人感应”学说下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有限性?学生总结: 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君主权力的有限性 有限制君主权利过渡膨胀的目的教师点拨:天子只能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教师:如何认识在社会伦理上的“三纲五常”?学生总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服从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从道德上提出了做人做事的标准。在封建社会,这种理论在道德上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为封建官僚体制、封建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正是这种理论为后世的官吏所推崇的主要原因。教师点拨:今天,我们要批判继承类似于“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文化。教师总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教师: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学生总结: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教师: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哪些历史现象?学生总结:中央集权的加强、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的形成 。问题,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板书)展示材料:学生总结:积极性: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君权、防止暴政思想文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推动了汉代的教育发展局限性:抑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助长迷信色彩。展示材料: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教师: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重教的措施有哪些?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总结:措施:儒学垄断教育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目的: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教师:请结合西汉中期形势归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学生总结: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中央:汉初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在地方:郡守权力很大,王国问题突出。在边疆:匈奴骚扰,边疆不安。 经济上:经过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思想上: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思想,顺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或者)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的需要。展示材料:观点一 有人认为,汉儒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转而向专制统治妥协。 观点二 有学者认为,汉儒的这种变化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政者的承认,当它在取得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后,仍致力于继承先秦儒学的批判精神,置天意于天子之上,给封建帝王的专制实施一些约束。教师:请认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深远影响?学生总结:积极性:政治上: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天人感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经济上: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上: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发扬传统美德,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总结:局限性:儒学独尊,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束缚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文化专制)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使中华文化中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的因素发展宣扬封建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束缚人性 ,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教师: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新在何处?联系又是什么?展示材料: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学生总结:展示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教师引导: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总结:学生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学生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学生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生4:做一个有历史智慧的现代中国公民,要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大国建设要求继承优秀传统,推陈出新,创造学术争鸣的文化氛围。“设计小贴士”: 通过设计开放性设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全面、系统基础上,做到扎实、灵活。本课小结: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西汉初统治者运用黄老思想治国,不折腾,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不断发展秦朝时遭到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练习反馈】(典型史料题)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反馈: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汉代起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应该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史论结合题)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反馈: 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武帝为了打击诸侯王国问题在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服务。(史论结合题)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反馈:选B。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认为,“善”出自人性,但人性不一定是“善”的,因为需要君主来完善人性,这是天意,说明董仲舒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中“性比于禾,善比于米”分析,认为人性本善属于孟子观点,根据“此天意也”分析,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与“天”属于“君权神授”的体现,因此应选B项。荀子主张性恶论,题干中没有CD项的表现。4、(史论结合,开放评论)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从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同学们讨论:反馈: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从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是利大于弊:主要从维护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角度思考。弊大于利:从不利于学术繁荣、唯心迷信、君权神授、社会尊卑等方面思考。 【板书设计】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黄老之学 二、独尊儒术1、黄老之学的含义,基本观点 1、 新儒学的 含义2、 黄老之学盛行的原因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3、 黄老之学的影响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反思应对】1、本教案使用中的亮点:(1)采用设置问题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展示视频材料、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从黄老之学到儒家思想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明白,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不被历史所抛弃。(2)紧紧围绕课标的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采用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史料的选用,问题设计围绕课标主要问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积极探讨问题,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