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0816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初王国问题的产生、“七国之乱”、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2)知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特点及影响,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比较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异同,提高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2)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与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走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2)通过归纳整理专制兵权不断加强的过程,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与难度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难点:如何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连绵不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之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新课学习【板书】一、西汉前期的分权集权【板书】1汉高祖巩固政权出示:打出汉高祖画像和大风歌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衣锦还乡。他大宴家乡父老乡亲,并组织120个小儿“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探究: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示:西汉前期形势图分析: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到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转承:面对王国问题造成的“尾大不掉”的场面。【板书】讨论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2汉景帝平息叛乱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国势日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诏”,觊觎帝位。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武装叛乱。三年后,淮南王刘长又步其后尘。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是怎样做的呢?提示:贾谊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于天子。”晁错上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展示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图公元前154年,当汉景帝着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几经犹豫,最终决定平叛。【板书】3汉武帝加强皇权展示汉武帝图【课堂设问一】汉武帝即位后为强化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推恩王侯子弟。【课堂设问二】请同学们阅读小字,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讨论:汉武帝的措施的利弊?【提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大多过于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板书】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板书】1盛唐的安史之乱【板书】2藩镇割据的形成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及白居易的长恨歌(节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课堂设问一】盛唐时期出现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只图享乐,不理朝政,任由奸相当权,结果导致“安史之乱”。【课堂设问二】“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打出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提示)尽管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后期的140多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唐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唐朝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被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盛转衰。转承: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并没有随着唐朝灭亡而结束,而是进一步演变成为五代十国的分裂格局。【板书】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课堂设问一】五代十国是指哪五代、哪十国?(打出五代十国形势图)【提示】五代十国口诀:“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十国: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更加痛苦。至五代后期,周世宗进行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裂分局面奠定了基础。【课堂设问二】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提示】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地方分权势力占了上风。【板书】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板书】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板书】2杯酒释兵权。【板书】3“三冗”积重难返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戈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从材料中归纳出赵普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提示:权、钱、兵三方面。【课堂设问一】赵匡胤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打出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提示】在中央,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相牵制;行政归宰相,权属三司。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做知州,财赋运京师。【讨论】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哪些利与弊?【提示】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拓展: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提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既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又避免了因削夺兵权而可能引起的武装反抗。同时,还不会背上杀功臣的骂名。宋太祖的和平夺权要比历代帝王杀功臣的做法高明得多。比较:试分析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各有何特点,利弊如何。【提示】汉武帝通过在中央设立“中朝”制度,削弱和遏制相权,在地方上采取推恩子弟、削弱王国和酎金夺爵等办法,解决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的问题。同时设立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郡国的监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但权力的过分集中,导致到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专权。宋太宗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央、地方机构的权限大大分化,使所有权力集中于中央和皇帝。至此,基本解决了历史上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争权的问题。但也导致地方毫无独立性可言、中央权力极端集中的后果。最终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板书】四、皇权的不断加强【板书】(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转承】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所以,当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同学们看课文,总结一下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朝的中枢权力机构是怎样的?【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这样,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板书】2明成祖设立内阁展示明朝“批红”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重要的事物都由他自己来处理。由于事物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批阅奏章,充当顾问。到明成祖时,正式在文渊阁设置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成为“批红”。这样,皇帝就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最高权力不受侵犯了。只是到了后来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阁臣的权力过于大而出现专权的现象。这一问题到清朝彻底地得到了解决。【板书】(二)清朝的军机处【板书】1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教师】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板书】2雍正设立军机处展示军机处、军机处奏本师:清朝最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最初目的是适应西北军务,后发展成为处理军国大事的重大机构。军机处是直属皇帝的办事机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军国大事无不统揽,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大臣对皇帝唯命是从,跪奏笔录,向下传达旨意,军机大臣一般品级较低。根据课文内容,由学生分析比较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有何不同?【板书】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陈述观点教师归纳总结: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消极作用:宦官干政,因循苟且,士风萎靡,皇权极度膨胀,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妨碍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从汉朝的分封,到汉武帝设立中朝,宋朝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废除丞相,再到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历朝历代的皇帝绞尽脑汁所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权力牢牢地掌握住,避免出现别人的权力超过自己,出现丞相专权的事情。到了清朝,皇帝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的,清朝的权力完全由皇帝掌握了,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也达到了它的顶点。板书设计一、西汉前期的分权集权1汉高祖巩固政权2汉景帝平息叛乱3汉武帝加强皇权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1盛唐的安史之乱2藩镇割据的形成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杯酒释兵权3“三冗”积重难返四、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2明成祖设立内阁(二)清朝的军机处1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