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0799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给大家介绍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地位与作用化学反应速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的第三节内容。第三章的第一、二节主要讨论的是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变化及能量变化的根本问题,第三节是前两节知识的拓展和延续,也是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农业发展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三节从日常生活中常见(如溶洞的形成、钢铁的生锈、牛奶的变质等)的化学现象,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化学实验(使用催化剂与未使用催化剂的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较等)探究和“思考与交流”中温度、比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浓度及催化剂的使用等,从而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学习打基础的同时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对人来生活的影响。这部分的内容在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中要求:学生了解速率的含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历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速率是常考题,经常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起出现,所以能否掌握这部分内容将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和知识的迁移,以及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1.2教学目标1.2.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单位及其意义。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1.2.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思考与交流”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1.3教学重难点1.3.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意义。1.3.1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教法分析2.1教学理论2.1.1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以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反馈矫正为机制的课堂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2.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容易激发兴趣和动机,使得学生个性化发展。2.2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目标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2.2.1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指的是以目标为导向,反馈矫正机制为框架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围绕学生学习目标来设计学案、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学习评价。2.2.2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教师演示实验2-5、2-6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2.2.3实验探究法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实验探究法就是通过对实验2-5和2-6的实验探究总结得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2.4合作学习与讨论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实验探究和“死于交流”的讨论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可高学习的有效行和课堂效率。3.学法分析3.1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半的化学学习,知道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比如溶洞的形成和钢铁的锈蚀一个缓慢的过程,然而炸药的爆炸、氢气与氯化氢的混合是在瞬间完成的。从而提出疑问化学反应进行为什么会有快慢之别,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快慢?从而可以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3.2学习理论3.2.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首先、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重视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四、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五是主张学生学习的创造性。3.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结构,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也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3.3方法指导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摸底,最终确定“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定位。老师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给学生创设情境,思维诱导和激发兴趣。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学习资料和我给他们提供的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和假设,分析问题、分组讨论,最终到达学习目的。通过目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和评价结果,对问题部分进行讲授教学。再通过新的学习目标的定位,进行分析假设、讨论、验证、得出结果。4.教学程序4.1教材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再通过实验2-5、2-6探究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思考与交流”的讨论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2教学环节处理4.2.1重、难点的处理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速率的表达式,因此将教学重点分撒开。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放到前面讲解,为了保证知识的系统系和完整性,讲一下速率表达公式、单位及其意义。但是速率、单位及其意义留到后面在习题中巩固和升华。把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放到后半节课来展开教学,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分撒到整堂课中,突出重难点的同时使其知识结构合理化安排。4.2.2通过P47思考与交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及教材中的插图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概念了解其意义。4.2.3通过P48实验2-5、2-6和P49的思考与交流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总结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3教学程序教学目标呈现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方案、评价方案日程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现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小组讨论与交流,从物理学中速率的表达式引出速率表达式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通过定量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和试验中的反应现象会用化学反应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说出其意义提出问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分析解决问题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和化学反应中,反应速度的快与慢知识内化建构体系产生气泡快慢颜色变化反应物的减少温度变化等知识迁移实际应用日常生活中和试验中定性观察、研究化学反应教学反馈学习评价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演示实验、实验探究、思考与交流,得出影响化学反应因素温度、固体表面积、溶液的浓度、反应物的状态、催化剂等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向人类有利的方向发生、抑制不利能举例说出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何控制反应发现问题化学反应有快慢千差万别,有快有慢提出新概念化学反应的快慢用速率来表示,提出新概念创设情境5.板书设计一、化学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概念: 1.内因:2.表示方法: 2.外因 (1)温度:3.表达式: (2)浓度:4.单位: (3)固体表面积: (4)反应物状态:(5)催化剂:6教学反思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严谨而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应注重将学科知识迁移,只有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与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1优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以“最近发展区”和“目标教学法”为理论指导,结合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理论展开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学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突出知识的实效性和趣味性。6.2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学虽然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但是牺牲了知识的系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