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0702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班级 姓名 成绩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1. 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把 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3分)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 、 (至少写出2个)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2分)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儿童是 , 。 儿童是 , 。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 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谁?“别人”指谁?(1) 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 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和“”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这段话用非常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梅花、的特点。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5.片段的第一句话是环境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1. 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分)2.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 ; (1分)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3分)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缺点( ) 汇聚( ) 接连不断( )2.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 一只蜜蜂要酿出1千克的蜜,()需要来回飞行30万千米,吮吸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来,再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但这时吐出的蜜还有大量水份,不适宜储藏。蜜蜂()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份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3.请你用4个字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4.请你写出你读了这段话的体会: 5.写两句赞美蜜蜂的古诗: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2.从、 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他想起了师你说的话”,指的是 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 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是因为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n xu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在怀念 ,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dn dn)的力量,_,抒发了对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7%3.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琴声的变化?4.又用了哪十二个字概括了乐曲的特点?5.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2.本段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他想:“人总是,有的,有的。我如果,不是?我一定要!”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一定要”,表现了司马迁,说明他是一个的人。“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是他用写成的。”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2.用“”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司马迁“悲”的是 ,“愤”的是,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1.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 ()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好像在考虑如何,战胜敌手;有的,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有的,勇武干练,;有的,好像在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2.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 的方法,如“ ”3.请用“ ”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 、 3.本段从 、 、 、 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维也纳的。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课间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话可缩为: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 4.用“ ”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高深莫测:(2)幽默风趣: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3.用“”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 。4.是母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童年,是母亲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是母亲把我们引上了成功之路请写一首诗或写几句话来赞美伟大的母亲。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外里穿的拖鞋。1.用“ ”划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2.用“ ”划出描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最能反映爱因斯穿戴不整齐的词语有 、 、 等。3.读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印象是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除了他,你还知道哪能些伟大的科学?请写出四个。 、 、 、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 落)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yi yi yi)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bei bei)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 取)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你认为准确的字。2.用“”画去文中带点不正确的读音。3.读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4.如果大黑骡子会说话,它会对彭德怀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 、 、 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 (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 为荣,以 为耻”4.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根据概括层意。 xx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si shi)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jian qian)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1.用“”画去片断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2.按要求写词语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 、 、 表示万分危急的成语: 、 、 、 3.用“ ”画出片断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4.“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解放军战士就是 ,就是 ,就是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1.小外孙讲的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1%2.“闭上了”是指 ,“偷偷睁开”是指 ,“圆圆地睁大一次”是指 。3%3.从这里看出小外甥是一个 的人。1%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 和 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3.按要求摘抄语句(1)月亮的“静态美”: (2)月亮的“动态美”: (3)月亮的“朦胧美”: (4)月亮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在过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先回来的鸟儿在林内不停地鸣叫 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女儿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 与熟悉的伙伴会合1.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2.解释词语(1)见闻: (2)会合: 3.用“ ”线画出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 ,幸福和痛快指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6.写出含“水”的成语: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两个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美丽。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葱郁,山水相映。日月潭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1.在片段前面的横线上给片段加个题目。2.用“ ”画出这个片段的中心。3. 写出片段中4个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 4.摘抄片段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句话中,作者把 比作 游园不值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赞美 的诗。诗中写诗人去游园恰逢主人不在,从诗题中的“ ”这个词可以看出,从诗中“ ”一句也可以看出来。但作者并没有扫兴,因为他看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是 代诗人 写的。这道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 和 的生动场面。前一句“ , 。”是 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赞美 ,后一句“ , 。”是 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 的喜爱。像这类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请写两首。参考答案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1.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颐和园比作魔术匣子;把孩子比作小天使。这样写你觉得怎样?我觉得非常好,冰心奶奶用生花妙笔,写出了孩子的多,孩子的可爱,表达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至少写出2个)答:文中成千盈百这个词语是表示人多。表示人多的成语: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摩肩接踵、挨肩擦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座无隙地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2分)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儿童是水晶,在阳光的照耀下悠然自得地绽放出光彩夺目的光芒。儿童是小树苗,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儿童是初升的太阳,永远焕发活力、充满生机。儿童是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儿童是林中的小鸟,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叽叽喳喳地唱歌。儿童是小蜜蜂,在百花丛中快乐地跳舞。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答:这句话中指海棠花开得旺。从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看出开得旺。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谁?“别人”指谁?(1)答:自己是指花儿,别人是指儿童。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答:花儿同儿童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充满朝气。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十分喜爱的思想感情。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ng chng),几(j j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和“”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答:作者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实际上为了以花喻人,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的品德正像蜡梅花一样。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有一次,鲁迅先生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对鲁迅说了一句话:“以后要早到。”听了这句话,鲁迅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从那以后,他就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我明白了:要珍惜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像鲁迅先生一样时时早,事事早。5.这段话用非常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飘香送暖的特点。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滴水成冰。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内容的省略)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人们在寒风凛冽中,怀着激动的心情为“神舟”5号送行。5.片段的第一句话是环境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是为了衬托人民的热情而写的,就算是寒风凛冽的环境中,一个大清早,老百姓都来为“神舟”5号送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1.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答: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神舟5号”飞船腾空而起的身影,听到了“神舟5号”起飞时发出的雷鸣般的响声,内心不禁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激动与自豪。(2分)2.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雄伟壮观、排山倒海、浩浩荡荡、声势浩大、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威武雄壮(1分)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特别紧张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激动,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3分)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缺点(不足)汇聚(汇集) 接连不断(连续不断)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答:这里指的是火星上的水蒸发了。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火星的吸引力太小了,导致水会蒸发。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答:因为火星上的水虽然比地球上的还要多,但因为它比地球小,对物体的吸引力也要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也不需要太快的速度。一只蜜蜂要酿出1千克的蜜,(不但)需要来回飞行30万千米,吮吸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而且)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来,再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但这时吐出的蜜还有大量水份,不适宜储藏。蜜蜂(之所以)不断地鼓翅扇风,(是因为)使水份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3.请你用4个字概括这段话的意思:蜜蜂酿蜜4.请你写出你读了这段话的体会:蜜蜂为了酿蜜需要付出很大的艰辛。5.写两句赞美蜜蜂的古诗: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如饥饿一般,似口渴一般。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2.从心疼 、包扎指导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沙利文老师把她所有的爱全部地倾注到了海伦的身上。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指的是师父在阿炳小的时候说过等阿炳长大了,就会在泉声中听到很多奇妙的声音。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阿炳还“听”到了很多声音。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是因为阿炳想起了自己以前悲惨的生活命运。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n xu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dndn)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7%3.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琴声的变化?答:首先是委婉连绵,然后逐渐升腾跌宕,步步高昂。4.又用了哪十二个字概括了乐曲的特点?答: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5.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答: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爱那惠山的清泉,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2.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上的风浪很险恶。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答:郑和的这次远航不但遇到了狂风巨浪,而且还遇上了海盗。他想:“人总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一定要”,表现了司马迁决定要忍辱负重,说明他是一个发愤图强的人。“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以前没有人像他这样做过。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司马迁用尽了自己的一生才写出来了史记。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2.用“”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伤和愤怒交加在一起。司马迁“悲”的是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愤”的是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血溅墙头、了此残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