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0520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3.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 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4.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5.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 6.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7. 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土”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8.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9.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 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D.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0.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写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对此,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评价:“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以下最能体现“它是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是A.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11.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 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2.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A. 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B. 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C. 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D. 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 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B. 国民大革命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 中共三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14.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文中所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新中国的成立C. 三大改造的完成D. 1954年宪法的颁布15.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16.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 共同纲领的颁布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17.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18. 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A. 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B. 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C.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D. 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19.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20.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21.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B.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致力在外交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23. “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里的“它”是指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求同存异”方针的制定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24. 以下是2010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2010年5月6日胜利归国B. 2011年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C. 2010年11月11日,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D. 2010年9月9日至25日,中国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25.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全面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秦朝和古希腊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产生的影响。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2)中美两国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据材料二指出这两种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自由、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件?材料三反映了该文件的哪些核心内容?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4)依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26. 阅读下列材料: 27.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简单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认识。28. 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29.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主动地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 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 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列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2)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30.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获悉,西周经过灭商和东征,控制了广大地区,为了对广大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巩固国家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分封制,故D项符合; 西周采取分封制不是实行政治权力的重构,而是巩固统治。故A不符合题题意,排除; 分封制在周朝以前就已存在,故B排除; 西周政治基本政治原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分封制内容全面准确了解。31.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语句“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特点: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结合,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故B项正确。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宗法制虽然消亡,但这种“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却延续下来,A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故A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未体现中央集权意识,故C项错误。安土重迁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而题干信息为宗法制,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家国同构观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宗法制特点的掌握。宗法制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2)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32.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 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有效措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也有利于维护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但相比较而言,郡县制更为直接有效,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郡县制。需要掌握郡县制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注意限定信息“最有效措施”,结合郡县制的作用解答即可。本题以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对郡县制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33.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由题目中的“推举”、“孝廉”可知应为盛行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人用的选官制度,地方有选官权,故A错误。 察举制的标准是才学、品行,故B错误。 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察举制具有弊端,容易导致任人唯亲的现象出现,故C正确。 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人用的选官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34.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 【答案】B【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为排序题。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历史时间的掌握,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不同标志性名词。35.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明朝的内阁距皇帝寝宫有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50米”,说明军机处受到皇帝的控制更强,从而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不是执行效能提高和中央集权加强,故ABC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理解“清朝的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50米”,说明它受到皇帝的控制更严,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政治制度的理解。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治者通过不断强化专制统治的方式维护封建统治,除了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强化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文化上八股取士,大行文字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潮流。36. 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土”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这说明不同地位的人,使用的是不同的锁,也就是通过锁的使用体现出等级的划分。 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大多建立在君权神授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级关系,扩大控制范围,古代被许多国家的多数君主采用以管理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范围。37.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考查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国民党抗战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8.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 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D.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其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无法得出BCD三项的结论,均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和平等意识的觉醒的史实,A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39.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写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对此,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评价:“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以下最能体现“它是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是A.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点记忆。【解答】A.“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能具有里程碑和分水岭的意义,故 A不符合题意。B.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故B不符合题意。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故C正确。D.维新变法时期也推行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不具有分水岭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0.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 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和二大,旨在考查准确解读表格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ABD错误。由图表可以看出中共二大逐渐认清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调整了中共的革命目标、对象及革命力量,C正确。故选C。41.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A. 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B. 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C. 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D. 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A.根据材料信息“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可知该决议案没有正确判断当时国内革命形势,故A错误。B.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决议案出现“左倾”错误,故B错误。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决议案没有体现八七会议精神(战胜困难的不懈奋斗精神、指导革命的果敢顽强精神、集中统一团结担当精神),故C错误。D.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可知该决议案出现“左倾”错误,对革命会有一定的危害,故D正确。故选D。4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 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B. 国民大革命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 中共三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关系的演变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信息和识记相关史实,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解答】A.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是合作关系,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是对立,还有一个合作没有体现,故不选A。B.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大革命后期国共关系破裂,尤其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导致中共被迫长征;抗日战争初期,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故选B。C.中共三大国共还没有合作,北平谈判发生在1949年,当时国共处于内战时期,不符合题意,故不选C。D.四一二政变国共关系初步破裂;七七事变时国共还没有合作;淮海战役属于激发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处于内战状态,不符合题意,故不选D。故选B。43.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文中所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新中国的成立C. 三大改造的完成D. 1954年宪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可知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是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故D项错误。故选C。44.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朝惊梦应该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打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但最终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故选D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切入,结合中国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记忆能力是一道基础题45.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 共同纲领的颁布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答案】B【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召开的,AD项与这个时间都不符,排除;而由材料中的材料中的“里程碑”可以看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故B正确,C错误。故选:B。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主要内容是:(1)确认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2)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制度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3)确认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4)确认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1954年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它首先把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具体步骤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46.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答案】A【解析】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社会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但三者都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故选A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共同之处切入,结合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考查三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点,考查学生熟记课本知识并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47. 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A. 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B. 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C.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D. 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是军事装备的变化,不能直接体现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故排除A。 材料不能体现出中国在国际的责任和地位。故排除B。 材料“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是中国在自己的努力下国防力量加强的表现,故C正确。 武器装备的逐渐国产化与外交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苏联的依赖在逐渐减弱。故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方面的发展情况。关键信息是“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本题实际考查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8.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掌握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抓住关键信息“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分析理解即可。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考查对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49.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答案】B【解析】略。50.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B.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美苏冷战的重点一直在欧洲,A的表述错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69年”,B的表述错误;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世界格局即已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69年”,D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1969年苏联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美国不同意”可知当时的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即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C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致力在外交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改善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时间“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建交热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B项发生于1971年,对推动中国“建交热潮”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关键因素(主要原因),排除;D项提及的是中日建交,实际上也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的结果,排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52. “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里的“它”是指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求同存异”方针的制定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ABC.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结合所学知识,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D正确。故选D。53. 以下是2010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2010年5月6日胜利归国B. 2011年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C. 2010年11月11日,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D. 2010年9月9日至25日,中国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答案】A【解析】A中国参与海地维和任务,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 B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救援,是中日关系的表现,不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胡锦涛出席G20峰会,并不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表现。 D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是活跃在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中的表现。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包括活跃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中,也包括活跃在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中,还包括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及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等各种活动。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54.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五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全面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秦朝和古希腊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产生的影响。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有关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2)中美两国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据材料二指出这两种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自由、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件?材料三反映了该文件的哪些核心内容?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4)依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答案】(1)影响: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雅典的民主运作方式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美国: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原则);中国:人民民主原则。(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4)特点: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对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产生影响的理解。依据材料信息,迁移教材知识分析可知,影响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运作方式则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经验借鉴。(2)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对对中美两国政治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区别的理解。可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直接概括为美国:分权制衡原则,中国:人民主权原则。(3)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后再依据材料三信息,迁移教材知识,从中概括提炼得出答案。(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你看。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信息“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第二小问,迁移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5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