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0382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设计 黄州快哉亭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山水清音”部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宋代散文,下面我按“说文章、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和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文章(一)文章地位和课文的特点: 语文读本“山水清音”部分编写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州快哉亭、入蜀记、任光禄竹溪记、西湖七月半五篇,这些文章(游记)取材广泛,或描写名山大川,或描写风土人情,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文章山水的描写中蕴涵了深厚的人文内涵,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文章记叙了苏辙在遭遇贬职的挫折后,来到黄州(其兄苏轼谪居之地),登临快哉亭,欣赏壮观景象,纵情山水之间,从自己、其兄和建亭之人三人的遭遇说开去,由此及彼,由小见大,提出“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的旷达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本文文章内容清晰,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信息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也出现了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这对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和提高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专题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句子,提高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掌握“五字”翻译法。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积累实词“病、当、过、胜”的词义,掌握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理解特殊句式,翻译文言文句子,巩固“五字”翻译法(四)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 采用以下教法实施: 运用预习稿、讲学稿和习作稿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三: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前应让学生做充分的预习(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重点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整体把握课文,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分析比较法来完成,在积累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可利用知识卡片和习题巩固的方式来完成。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具体做法为: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配合预习稿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五: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解题导入,了解作者及背景 不知是因缘巧合,还是冥冥注定,一对亲兄弟在不同时间却因相同的命运先后来到“黄州”一个凭吊赤壁, 一个登临“快哉亭”一个在此怀古 一个写了游“记” 哥哥名叫“苏轼” 弟弟叫做“苏辙”让我们走进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 预习成果展示: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回顾、思考与概括 (学生活动)苏辙,字 ,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 ,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 ,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设计意图:破题导入,化用文学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预习成果展示,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关键语句(长江江流发生的变化、快哉亭命名的原因、作者认为保持快乐的关键)在内容上前后思维紧密相连,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二)课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旷达、无往而不快”回顾写作背景:写于被贬官之际。鉴赏文中的景物描写:壮观景色看出作者心胸。鉴赏第三段,鉴赏重要句子: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三)分析比较法:比较岳阳楼记和本文,两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四)拓展延伸:苏辙的人生观深受哥哥苏轼的影响,他们既是一往情深的亲兄弟,又是互相欣赏的文坛挚友,我们不妨回顾以前学过的苏轼作品,再一次细细品味,鉴赏两篇文章的DNA是否相同。(设计说明:多种教法的使用,形成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由点到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前层浪”的教学效果。)第三步:运用习作稿巩固以上的课堂成果,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提高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巩固练习(见习题稿13、14)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第13题:全都属于以“快哉亭”命名的理由是(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波涛汹涌,风云开阖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第14题,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从此亭上能够尽情观赏惊心动魄的风光,遥望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可以清清楚楚的点数出来,让人心情痛快,故称“快哉”。B作者认为张梦得在逆境中并未萎靡不振,而能纵情山水,寻得人生的乐趣,这表明他有超出常人的心胸。C连绵的群山,辽阔的森林,清风拂之,明月照之,都是会使文人墨客忧伤悲愁的景色,所以“快哉”之说是不对的。D快乐也好,悲伤也罢,都是由人的心境决定的,只要人心胸坦荡,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的真性情,就会感到快乐。(设计说明:此教学步骤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养成一种意识:倒读)2文言文知识积累:实词“病、当、过和胜”,虚词“以”进行针对性练习,(见习题稿11、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 B王披襟当之 当C将何往而非病 病 D此其中有以过人者 过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B 楚王之所以为乐 此世所以不传也C 使其中不自得 即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至丹以荆卿为计(设计说明“在做题中巩固词义,巩固推测词义的方法)3翻译文言文句子(见习题稿15题四个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倒装句式)。变化倏忽,动心骇目。 译文: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译文: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译文:【教师总结】 苏轼和苏辙带着政治上的失意而来,得到了什么走的【学生思考】1 我们从课文中可以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赠记名言,师生共勉】看以下名言名句是否体现本节课作者所具有的人生态度(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旷达”的人生态度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 2我们在这一节课积累文言知识(设计意图:小结、思考是让学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八【课下作业】 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复杂的记叙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编故事例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等等,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事。(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获得更深的人生感悟,获从课文的学习中获得一次痛快淋漓的审美洗礼,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