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doc版.doc

上传人:红** 文档编号:620373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01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讲义doc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doc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宏观经济学讲义doc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 观 经 济 学 CH1 宏观经济学导论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R费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大问题,即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或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如果从历史上看,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及其著作国富论,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1936年出版的凯恩斯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了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学著作,现代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由凯恩斯奠定基础,并由凯恩斯的追随者发展起来的。 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会的总供给、总需求、总价格、总就业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经济学说,它不同于考察以个人与企业为对象的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总体”,是指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体)。具体讲,宏观经济学即以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二、基本问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产量的决定,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这一指标可以衡量整个经济的状况,并决定了总体经济中的其它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决定了经济中的就业状态。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增长,只有在说明了GDP决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分析其它宏观经济问题。实际GNP:以(当年)不变结构计算的产量名义GNP:以(当年)可变结构计算的产量2、失业问题凯里斯主义提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失业问题。战后美国的失业率逐年增加,19521962:5.1%,19621972:4.7%,19721982:7.0%,19811982:9.7%,19831985:8.0%。失业使经济增长缓慢,并带来了许多社会与政治问题,固此,研究失业的性质、特征、分类,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就是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3、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是一般物质水平的普遍上升。战后通货膨胀成为全球性的宏观经济问题。无怪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部经济发展史也就是通货膨胀史。从图中可以看出,60年代以前的通货膨胀较低,1973年以后的通货膨胀相当高,其中1974年第四季度达到14.3%的最高点,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 委内瑞拉目前正处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机中,而人民则面临严重的食物危机。目前委内瑞拉的通胀率是全球最高的,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到2017年底其国内通胀率将会飙升至2200%。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也大幅贬值,使得政府及零售商店更难以购买食物,导致国内食物严重短缺。目前在委内瑞拉有三种地方能够买到食物。其中之一就是国有商店,这种商店出售的食品有政府补贴,因而价格相对较低。不过这些商店对购买食物有着严格的限制。人们只能在一周中的固定日子购买食物,而且要排上数小时的队且不一定能够买到食物。另一种选择就是私人超市,不过私人超市的物价昂贵而且同样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最后一种选择就是黑市,在黑市购买食物既违法又危险。而且食物价格巨贵无比,通常是国有商店价格的15倍以上。委内瑞拉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为1507.58美元每月,但黑市的一袋意大利面就要300美元以上,普通人完全无法承受该价格。4、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问题正如J托宾所指出的早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的相当长时间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就成为“宏观经济学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战后,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增长如此缓慢?这是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5、国际收支问题现在各国经济都是开放经济,各国之间存在着商品、资本、人力的流动。各国经济往来的结果反映在国际收支上,一国的国内收支对国内经济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汇率决定。以上这五大问题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宏观经济学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3、 研究目的寻找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得的对策,即国民收入在无通货膨胀又没有(周期性)失业状态下的增加。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在自由竞争时期,主流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微观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从全社会(宏观)角度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或失业。1929-1933年的大衰退给传统微观经济学致命一击。面对如此大规模萧条,微观经济学陷入了困境,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十年代凯恩斯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第一阶段,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战后到60年代末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阶段,以美国为首的一批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家,在各个方面发展了宏观经济学,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宏观经济学产生及发展脉络 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初)古典宏观经济学(传统宏观经济学) 1929-1933年危机的产物: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凯恩斯的经济学(失业/就业/衰退/萧条经学)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主流经济学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 70年代中期滞胀的产物:自由主义派别纷起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80年代以来两大派别的形成政府干预派(新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以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通论在以下一些方面奠定了基础。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定理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根据这一假设资源可以通过结构调节而充分利用,从而就把研究资源利用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凯恩斯批判了萨伊定律,承认资本主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这就把以资源利用问题为中心的宏观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探讨失业存在的原因,他又认为总就业量是由总产量所决定的。因此,他“着重在研究何种决定力量使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对各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凯恩斯在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与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即运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关系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它宏观问题。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假定生产设备、技术、资源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并以总需求不是来解释失业的存在,记述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供给、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后面将始终讨论的问题。第五、明确提出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都是以自由放任为特点的,而凯恩斯的创新之处正在于他强调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他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充分就业,以及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中心的需求管理。2、第二阶段:凯思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通论发表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为了完成宏观经济学体系做出了努力,其中特别是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J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P萨缪尔森、F莫迪尼安尼、J托宾、R索洛、A奥肯等。他们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第一、ISLM模型这一模型最早由希尤斯在1937年提出,以后又经汉森等人的发展,这一模型把凯恩斯分析国民收入的四个变量I(投资)、S(储蓄)、L(货币需求)、M(货币供应)结合在一起,分析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用一般均衡方法概括了凯恩斯的需求决定理论,在政策上,可以分析财政与货币政策,这一模型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第二、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凯恩斯首次确定了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绝对收入论说。此外,还有相对收入论说,生命周期论说,持久收入论说等。第三、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投资函数理论把投资作为利率与预期利润率的函数。其后经济学家从更广泛的方面研究了投资问题。主要发展有:(1)产量对投资的影响 (2)收入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这是对凯恩斯主义长期化、动态化的结果,这方面主要有哈罗德和多马提出的增长模型,提出的新古典模型等。第五、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除了凯恩斯提出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以外,还发展了成本推动、混合型、结构型的通货膨胀。第六、宏观政策的发展(1)形成了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2)需求管理政策本身的发展3、第三阶段: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滞胀”的出现,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地位动摇了。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力图修改自己的理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4版),另一方面是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形成了在更大的范围内综合的局面。3 宏观经济理论框架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GDP)的决定为中心来展开对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以探讨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研究各种总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决定产量和价格的关键因素,总需求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总供给为财政政策与工资行为和预期的影响,此外还存在着通过货币市场的反馈: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利率又减少了总需求(反之,亦反之)。整个宏观经济学正是围绕这个图所表示的关系展开的。主要参考书:现代西方经济学 下册 宋承先 复旦宏观经济分析 E夏皮罗 4版经济学 P萨缪尔逊 W诺德豪斯 16版高级宏观经济学 上、下册 梁小民 北大宏观经济学 R多思布施 S费希尔 6版宏观经济学:理论、运行与政策 R霍尔 J泰勒 5版- 75 -CH2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学把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而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因此,阐明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前提。正如J托宾所说“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和近四十年来其他方面统计的革命和改进,当前的经验宏观经济学便是不可想象的”。在创建和发展这一核算体系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W金、S库尔涅茨、英国经济学家J斯通以及美国商务部。1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的活动及其运行规律,整个经济是由许多不同的经济单位所组成的。要研究整个经济,就必须分析各种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正是要说明经济中各种经济单位之间的这种联系。因此,这一模型即是宏观经济的框架,又为国民收入的核算提供了基础。从理论上讲,国民经济可以分为由居民(household)和厂商(firm)所组成的两部门经济(two sectors economy);由居民、厂商和政府组成的三部门经济(three sectors economy);以及再加上国外部门的四部门经济(four sectors economy);又称为开放经济(open economy)。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在两部门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报酬(收入);厂商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与劳务,居民户为购买这些产品与劳务而进行支付(消费),这时,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下:只要居民户把所得的所有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的产品与劳务,这个循环就可以以原有的规模一直维持下去。假设居民户把收入一部分用于购买产品与劳务,另一部分收入储蓄,厂商在居民户的购买支付之外又获得了其他来源的投资,那么,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就是:如果金融机构把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那么,这个循环仍然可以以原有的规模维持下去。储蓄是这一循环的漏出(withdraw),投资是对这一循环的注入(injection),只要漏出等于注入,收入流量的循环就可以正常进行下去。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的包括居民户、厂商和政府的经济。政府为经济提供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并为此向社会征收税收进行支出,所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通过税收与支出来实现的。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以美国为例,在1985年财政年度的联邦政府总收入中,税收占95%,税收分为直接税(direct tax)和间接税(indirect tax)两类。直接税是直接向个人或厂商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收负担由纳税人直接负担,无法转嫁出去,例如,所得税(income tax),财产税(property tax),遗产税(inheritance tax)。间接税是指向商品和劳务所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收负担不由纳税人直接负担,可以转嫁出去,或者是消费者,或者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属于间接税的有消费税(consumption tax),货物税(commodity tax)。政府支出分为二类,即用于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政府购买以及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随着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加强,政府支出有不断增别的趋势。从19471986年,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增加了27.7倍。三部门循环模型如图:政 府居民户厂家金融机构政府购买税 收转移支出税 收收 入消费支出投资储蓄要使收入流量的循环正常进行下去,除了储蓄等于投资,还要求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是在居民户、厂商与政府之外再加上国外部门。国外部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本国提供生产与劳务,对本国来说就是进口;作为国内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图:要使四部门中收入循环流量能正常进行,要求储蓄等于投资、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进口等于出口。后面再讨论不必一一相等。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向我们提供了三种衡量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方法。第一种是根据居民户用于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总支出来衡量:第二种是把根据居民户提供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总收入来衡量;第三种是根据厂商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来衡量。在一个经济中,要使收入流量循环可以正常进行下去,厂商所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与劳务就要由居民户用所得到的全部收入购买。因为:总支出总收入总产量这样,就有了衡量国民经济活动总量GNP的三种方法:产品支出法、收入法与部门法。 2 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产值。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是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与劳务。由于在实际计算中要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一般采用增值(value added)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下面以服装为例说明如下: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棉花88棉纱1183棉布20119服装302010合计693930上例中,只有服装是最终产品,其他均为中间产品,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只计算服装的价值30,或计算在各生产阶段的增值(83910),同样也就是30。如果按全部产品的产值计算则会有(81120)39,即为重复计算。2、最终产品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又包括无形的劳务。3、只计算一定时期以内(一年内)新生产的产品的价值。这就是说,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应该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4、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这里会引出几个问题,第一,市场价格中包括了销售税(sale tax)与营业税(excise tax)这样的间接税,间接税不包括在生产费用之中,也不能作为生产要素的收入。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并不等于国民收入。第二,不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与劳务没有市场价格,因此也就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第三,还有一些劳务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表示,例如家庭主妇提供的劳务,政府职员等。二、产品支出法(out-expenditure approach)产品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flow of product approach)或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这种方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最终产品货币价值的总和。如果用Q1,Q2,Q3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P1,P2,P3Pn来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那么P1Q1P1Q1P2Q2PnQnGNP以美国1984年的国民收入统计为例,以产品支出法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包括以下项目(单位:1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3661.3消 费2342.3耐 用 品318.4非耐用品858.3劳 务1165.7投 资637.3固定投资580.4非 住 宅426住 宅154.4存货投资56.8政府购买748净 出 口66.3出 口363.7进 口429.9最终销售(GNP存货)3604.4对国民生产总值所包括的项目应作如下说明:消费:消费是指居民户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支出(汽车、彩电、空调等支出)、非耐用品支出以及劳务支出(教育、医疗、旅游等支出)。注意住宅建筑的支出不包括在消费之中,而包括在固定投资中。从表中可以看出,消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其中劳务占1/2。固定投资:固定投资分为非住宅固定投资与住宅固定投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固定投资是指总投资,即折旧(depreciation)与净投资(net investment)之和。折旧又称为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指更新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那部分资本存量的投资。固定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16%在右。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并不一定代表产品与劳务的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的变化。当年的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量上年年终存货量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总和。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中的一部分,政府的转移支付并不包括在政府购买之中。进口与出口:出口是一国向外国提供的产品与劳务,劳务包括一国工人在国外赚得的工资和在国外的资产所获得的利润和利息。进口是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所计算的是净出口。三、所得或收入法(earning or income approach)所得或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或要素收入法(factor income approach),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即可计算出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些相应的项目,则可以得出国民生产总值。以美国1984年的国民收入统计为例,以收入法来计算(单位:10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3661.3国民收入2959.4雇员收入2172.7财产所有者收入154.7个人租金收入62.5公司利润284.5净利润285折旧()402.9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304.3企业转移支出()17.3对政府企业净补贴()14.4统计误差8.2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两点:第一,国民收入中不包括折旧;第二,国民收入是根据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价格来计算的,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的,这两种价格的差别在于间接税。四、部门法(sector approach)部门法是根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这种方法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来源,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又称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以美国1983年的国民收入统计为例,按部门法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3304.8国内生产总值3256.5农业72.7采矿业112.4建筑业130.7制造业685.2交通与公用事业306.8批发与零售商业536.2金融、保险与不动产542.5劳务477.5政府392.1统计误差5其他国家(出口进口)48.8在用部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与劳务的增值。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民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其他总量,这些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直接相关,可以根据国民生产总值来进行计算。一、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以后新增加的产值。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泛指宏观经济学中的GNP、NNP、NI,可以统称为国民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NI)就是NNP减去一切间接税,而包括一切的直接税以及公司所得税,或者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收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的数值之所以不同于国民收入的数值,是因为包含在国民收入这个数据中的收入有一些并没有进入要素所有者个人手中,需要减去;另一方面,在核算各个要素所有者实际拿到手的收入,有一部分并没有包含在国民收入中,需要在国民收入之外加上这一部分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税公司代交的社会保险基金税未分配的公司利润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的利息净额消费者之间支付的利息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一年之内)可以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的总和。或者个人收入减除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美国1984年GNP,NNP,NI,PI,PDI之间的关系(单位:1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GNP)36613减:折旧402.9等于:国民生产净值(NNP)3258.4减: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304.3减:企业转移支付17.3减:统计误差8.2加:政府对企业净补贴14.4等于:国民收入(NI)2959.4减:社会保险金305.9减:公司保留收益206.8加:非商业利息149.8加: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416.8等于:个人收入(PI)3013.2减:所得税435.1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2575.1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总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与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与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三、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nominal GNP)是按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s)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NGNP的变动原因有二:一为产量,二为价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real GNP)是按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s)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RGNP的变动是由产量引起。由于价格的变化NGNP与RGNP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以美国19821987为例,RGNP增长了22.9%,NGNP则为23.5%。潜在国民生产总值(potential GNP GNP*)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政可以产出的最大产量。GNP可以小于GNP*GNP也可以大于GNP*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Arthur Okun)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和经验规律,GNP*的增长率为X%,当一年的事实上的GNP的增长率超过GNP*的增长率2%,(X2%)时,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 假设,GNP*增长率为3%,事实上的GNP增长率为5%,则每年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假设失业率8%,充分就业失业率6%,GNP*3%,GNP5%,两年可充分就业。4 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 根据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支出的角度,还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用总支出代表了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总收入代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总供给,我们就可以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来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一、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假设我们不考虑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差别,即广义的国民收入概念。从需求方看,对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消费支出为消费需求,投资支出为投资需求,所以: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投资以Y代表国民收入,以C代表消费,以I代表投资,则有下式 YC+I从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即产量的总和,这些产量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这些要素供给的总和又可以用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来表示,收入又可以分解为消费与储蓄,所以 国民收入产量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以S代表储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CS总需求是购买的总产量,总供给是生产出的总产量,如果生产出的没有销售出去,则以存货投资计,因此有下列恒等式:CIYCS IYCS IS二、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恒等式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中还要考虑政府的收入与支出。需求方,在消费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需求,用政府购买代表(G)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YCIG给供方,在各种要素之外,又加上了政府的供给,用税收()来代表,则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YCS这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式为 CIGC+S+ IGST SIGT若GT为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若GT为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三、四部门中总需求与供给的恒等式在四部门中还要考虑到国外的需求与供给从需求方,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之外,又增加了国外的需求(出口)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YGIGX从供给方,在各种要素与政府的供给以外,又增加了国外的供给(进口)M表示国民收入各种要素供给政府的供给国外的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进口YC+S+T+M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GIGXYCSTM IGXSTM (SI)(GT)XM在上式中,出口与进口之差额为净出口,以NX代表则有XMNXNX0,即为贸易盈余(trade surplus),NX0,即为贸易赤字(trade deficit)。以上分析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是一种事实的,静态的均衡关系,这为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CH3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首先我们从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模型开始,(一)所谓简化就是只考虑厂商和家庭,然后再引进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二)论及某一经济变量时,假定其它变量给定,比如讨论消费函数时,假定投资为已知和既定,讨论投资量时,假定利率给定,以后再论述利息率如何给定。(三)假定短斯内总量生产函数给定YF(,N)不变,所以只要我们分析得出实际国民收入(Y)的量值,就业量(N)就决定,故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就是就业量由何决定的理论。(四)假定货币工资与物价水平给定不变,因此用货币表达的各种宏观变量Y,C,I,S代表着一定的实物量,后面再分析货币的名义值。1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一、总供给价格与总供给总供给价格(the aggregate supply price)指所有厂商雇用一定量工人(N)所需求的最低限度的总收益(proceeds),而收益等于成本与利润之和。总供给则指的是一定量产品,若把社会产品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两大部类,那么:总供给消费储蓄二、总需求价格与总需求总需求价格(the aggregate demand price)指全体厂商雇用一定量工人(N)预期可以售得的总收益,由于雇主预期出售产品只可以取得的总收益,无非是购买人的总需求(总支出),所以是从雇主的角度下的定义。总需求指的是一定量产品,等于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三、有效需求与宏观均衡通论考察的是静态分析方法,解决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为给定的条件下,当总供给与总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趋于相等时,国民收入的均衡是如何决定的。凯恩斯把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达到均衡时(交点)的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入如何决定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国民收入的均衡值(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一致的值),决定于有效需求,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后面的国民收入决定非常重要。2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一、消费函数: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包括诸如收入、财负、商品价格、个人偏好、社会风尚及利率的高低,其中收入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因素。假设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收入以外的其它因素给定不变,则消费函数给定不变。CC(Y),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还假定为浅性函数,分别表现为两种形式:Ca+bY (I)(a0,0b1)C100+0.75YCbY C0.75Y 作图如下:在消费函数Ca+bY中,a称为自主消费,表示收入Y为零时具有的消费,表现为截距,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而在CbY中没有自主消费,以相同的比例b把收入用于消费。二、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故记为,平均消费倾向可记为APC。边际消费倾向是用来测量收入增加Y引起消费增加量C的程度的一个概念,记为,可记为MPC。三、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SS(Y),由于 YCS则 SYC,其代入 CabY1000.75Y SY(a+bY)a+(1b)Y100+0.25Y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onsity to saving)用来测定收入增加Y引起储蓄增加S的程度的一个概念,简记MPS。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onsity to saving)则定义为。 由于 YCS 两边除以Y =1 有MPCMPS1,APCAPS1四、消费倾向的基本心理法则消费倾向的基本心理法则,在凯恩斯宏观模型中具有重大的涵义,它是建立凯恩斯宏观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那么凯恩斯是如何表达的呢?“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一般而论,当所得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增加之甚”。就是说,在凯恩斯看来,无论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经验看,人们的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具有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即:01。这一结论的含义是:有着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向,这意味着社会越富裕,收入用于消费部分将递减,从而被储蓄起来的比例递增,如果没有相应的投资吸纳储蓄,有效需求不足将是自然会有的推论。3 投资函数(investment function)投资支出是总需求的另一组成部分,投资是由什么决定呢?按凯思斯的理论,投资量是由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两个因素决定,这以后讨论。为了使问题简化,假定投资量是外生变量,即在模型以外决定一个固定不变的系数II0于是投资函数为II0(I00)给出了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以及国民收入恒等式,就可以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4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下面用数学方法推导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一致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值的决定。消费函数 Ca+bY100+0.75Y投资函数 II050均衡条件 总供给总需求 YC+I100+0.75Y+50求 解 Y600若令 II170 则均衡的国民收入Y680 这表明凯思斯宏观经济分析采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它表示当决定国民收入均衡值的自变量I从50变到70时,国民收入的均衡值从600增为680。消费线Ca+bY100+0.75,自左向右递升,它表示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总需求曲线C+Ia+bY+I0100+0.75Y+50。因我们解得I050是给定不变的常数。故平线于消费线,垂直距离为50。45O线是一条虚拟线,在上面任意一点表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故45O线与总需求线C+I的交点E表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国民收入。二、储蓄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量由于国民收入在均衡条件下 C+SC+I,故又可表达为SI由于Sa+(1b)Y100+0.25YIIO50则SI时 Y600若II170则SI时 Y1680图示如下:S100+0.25Y的含义是,当收入Y0时,S100,即借贷100,Y400时,S0。没有消费,只有当Y400时才有正储蓄。在本图中,纵轴代表S或者I,而并非SI,这与前后SI不一样。5 乘数原理乘数原理是凯思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简单地讲就是,假如一个国家增加一笔投资(以I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I),并不限于原来增加的这笔投资,而是原来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KI,K1,故也称为倍数原理。乘数原理最先是由凯思斯在剑桥大学的年轻学生卡恩(RFKahn),于1931年提出的。由于引进了消费函数这个概念,从而使乘数效应发生作用的实际过程被描述出来,乘数的数值可以在一些简化的假设下被计算出来。凯思斯在通论中把其内容规范化,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从而使乘数原理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乘数的公式推导新增一笔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为什么并不限于这一笔新增投资,而是原投资的若干倍,为什么?以上例I20为例说明。首先,投资代表对生产资料和劳动的需求,由此使参与这片新建工厂的人们收入增加20,即A公开新建工厂这一活动本身,首先导致国民收入增加20,记为Y120第二期,上一期中新建工厂有关的工人增加的收入20中,有20b(b为边际消费倾向0.75)200.7515用于消费需求,假设为棉布,导致棉布生产的工人增加收入15,记为Y215第三期,生产棉布的工人增加收入15中,又有15b,150.7511.25增加对自行车的需求,使得增加自行车工人的收入增加Y3150.7511.25。这一过程无限进行下去,那么最终总的收入增加YY1+Y2+Y3+Yn。由于Y1I,Y2bIY3b(bI) b2IYn bn1I所以,YY1+Y2+Y3+YnY+bI+b2I+b3Ibn1IY(1+b+b2bn1)Y因为b1,则当n,bn0故YIKIK(b)1题中 b0.75 I20故 y2080换一种数理方式推导: Ca+bY II0均衡条件 YC+Ia+bY+I0 求解 II0时的Y0 Y0(a+I0)现设I增为I1,其它条件不变,收入增为Y1,Y1(a+I1)那么I0增为I1后,收入的增量 YY1Y0Y1Y0(a+I1)(a+I0)Y(I1 I0) IK I与上面的推导完全一样。二、消费函数的变化与乘数在消费函数Ca+bY中,我们实际上是假定人们的消费支出除了取决于收入以外,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例如财产的多少、利率的高低、人们的偏好不变、消费的变化唯一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但消费的变化也会源于其它因素的变化,例如从C100+0.75Y提高到C120+0.75Y,表明与任一收入水平相对应,后者的消费支出比前者增加20,消费线上向平行移动距离为20。现在考察消费函数本身发生了变化,即从C100+0.75Y增为C120+0.75Y,II050不变的情况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Y0C+I0120+0.75Y0+50求解:Y0(120+50)680就是说,消费函数本身发生变化同投资增加一样,有完全相同的乘数效应。二者不同之处是,在投资增加II0场合,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80中,有20是投资增量本身,其余60是消费增量,80Y20I+60C,而在消费函数发生变化场合,80Y80C,即全部是消费需求增加带动的消费品生产的扩大以及由此形成的收入增加。上图表示了S0与I1,S与I0的交点即I20与C20时国民收入的增量都为80。CH4 政府开支、税收、出口与进口前面分析了只考虑两部门的最简单的凯思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因素并不限于消费与投资,还包括政府部门的开支和税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出口与进口的影响。1 政府开支与政府开支乘数这一节暂时撇开税收引进政府开支(以G表示)这个变量,并假定政府开支是由政府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GG。,这样,宏观经济模型是:Ca+bY100+0.75YII050GG020均衡条件:YC+I+G a+bY+I0+G0Y(a+I0+G0)(100+50+20)680为了与上一年没有政府开支的情况对比,假定在Y=a+bY+I0+G0这个均衡等式中G0=0,则均衡国民收入Y0100+0.75Y+50Y600令 IG20则 Y1C+I+I100+0.75Y1+50+20Y1680总结:1、在总需求中引进政府开支G这个项目,对于扩大国民收入的作用同增加投资I是一样的。2、Ya+bY+I+G(a+I+G)这个均衡等式表达了乘数效应的共同原则:推导中的任一项a或I或G增加任一数量,其他各项不变,由此引致的国民收入增量Y总是等于该项增量乘以乘数。3、政府开支乘数的大小,由于YG,故KG。2 政府开支税收与税收乘数一、税收净额给定不变现在同时引进政府开支G与税收T,并假定T不随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因引进了税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变为YdYT,消费函数从Ca+bY变为Ca+bYdCa+b(YT)均衡等式:YC+I+Ga+b(YT)+I+GY(abT+I+G)(a+I+G)T上式中均为税收乘数KT,税收乘数为负,绝对值为,它表示税收增加为TT,由此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减少将是YT。这表明在a,I,G三项中,不管哪一项变化,由此引致国民收入的变动值是一样的,乘数都为,而税收增加T后,会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其乘数为。进一步分析,T引起的收入减少为什么不是T呢?这是因为税收T中将用于消费的是bT,而非T,故这里的被乘数为bT,即 Y(bT)T的税收对支出的 T减少为bT二、平衡预算乘数现在考虑的问题是:若政府开支增加一个G,同时增加税收相同数量T,那么国民收入Y增加多少呢?由前面的结论有:YGG YTT所以 YYG+YT GT (GT)所以 YGG就是说,政府上述措施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数值等于政府开支增加数值YG,因而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这里的平衡预算并不表明财政的平衡预算,而是增加一个政府开支,同时增加相同的税收,国民收入变化多少。三、税收随收入变化上面考虑的税收被假定是在模型以外给定的常数,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假设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TT0+tY(t,0t1,边际税收倾向)国民收入的均衡模型:Ca+bYd (YdYT)II0GG0TT0+tY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YC+S+TC+I+G或者 YC+I+G a+bY(T0+tY)+I0+G0求解 YabT0+I0+G0上式说明,括号中a,bT0,I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