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实用案例)

上传人:专业****可行... 文档编号:62034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实用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实用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实用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 X X X 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工程师:范兆文编制日期:二零一九年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 页(用途:立项、 审批、 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报告名称】: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关 键 词】:聚碳酸酯一体化 项目投资 可行性 研究报告 【标 准】: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核定,请致电详细沟通【服务流程】:初步洽谈提供项目材料多方面深入沟通签订协议编制报告提交初稿讨论修改排版印刷交付客户【报告格式】:电子版格式主要用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种专业的立项用书面材料,具有专业性、特殊性的性质。需要根据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量身编制。用于新建项目立项、备案、申请土地、企业节能审查、对外招商合作、环评、安评等。 严格按照行业规范编制,达到立项、备案等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 页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目概要 11.1.1 项目名称 11.1.2 项目建设单位 11.1.3 项目建设性质 11.1.4 项目建设地点 11.1.5 项目负责人 11.1.6 项目投资规模 11.1.7 项目建设规模 21.1.8 项目资金来源 21.1.9 项目建设期限 21.2 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21.3 编制依据 31.4 编制原则 41.5 研究范围 5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 项目提出背景 7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2.2.1 顺应我国战略性新兴节 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92.2.2 促进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 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2.3 推进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02.2.4 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 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12.2.5 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 展的需要 112.2.6 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 展进程的的需要 122.3 项目可行性分析 .122.3.1 政策可行性 122.3.2 市场可行性 142.3.3 技术可行性 142.3.4 管理可行性 142.4 分析结论 .15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163.1 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状况分析 .163.2 我国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173.3 我国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主要发展重点分析 .18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 页3.4 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193.5 绿色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前景分析 .213.6 本项目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23.7 市场分析结论 .25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264.1 地理位置选择 .264.2 区域投资环境 .264.2.1 区域位置概况 264.2.2 区域地质地貌条件 274.2.3 区域气候条件 274.2.4 区域交通条件 284.2.5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9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 315.1 土建方案 .315.2 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15.2.1 给排水 315.2.2 供电 33第六章 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366.1 主要产品方案 .366.2 产品执行标准 .366.3 产品价格制定 .366.4 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66.5 项目产品生产工艺 .376.5.1 工艺设计指导思想 376.5.2 项目产品工艺流程 37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387.1 主要原材料供应 .387.2 主要设备选型 .387.2.1 设备选型原则 387.2.2 主要设备明细 39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 418.1 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18.2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18.2.1 能源消耗种类 418.2.2 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18.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2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 页8.4 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28.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38.5.1 工业节能 438.5.2 节水措施 438.5.3 企业节能管理 448.6 结论 .45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69.1 设计依据及原则 .469.1.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69.1.2 设计原则 469.2 建设地环境条件 .47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7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7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 染物 .48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9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49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09.4.3 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19.5 消防措施 .519.5.1 设计依据 519.5.2 防范措施 529.5.3 消防管理 539.5.4 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3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5410.1 编制依据 .5410.2 概况 .5410.3 劳动安全 .5410.3.1 工程消防 5410.3.2 防火防爆设计 5510.3.3 电力 5510.3.4 防静电防雷措施 5510.4 劳动卫生 .5610.4.1 防暑降温 5610.4.2 卫生 5610.4.3 照明 5610.4.4 个人防护 5610.4.5 安全教育及防护 56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 页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811.1 组织机构 .5811.2 劳动定员 .5811.3 职工培训计划 .5911.4 福利待遇 .59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 6012.1 建设工期的规划 .6012.2 建设工期 .6012.3 实施进度安排 .60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13.1 投资估算依据 .6113.2 建设投资估算 .6113.3 流动资金估算 .6213.4 资金筹措 .6213.5 项目投资总额 .6213.6 资金使用和管理 .64第十四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6514.1 总成本费用估算 .6514.1.1 基本数据的确立 6514.1.2 产品成本 6614.1.3 平均产品利润 6714.2 财务评价 .6714.2.1 项目投资回收期 6714.2.2 项目投资利润率 6814.2.3 不确定性分析 6814.3 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71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7315.1 项目风险因素 .7315.1.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315.1.2 技术风险 7315.1.3 市场风险 7315.1.4 资金管理风险 7415.2 风险规避对策 .7415.2.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415.2.2 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7415.2.3 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4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 页15.2.4 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5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 7616.1 招标依据 .7616.2 招标内容 .7616.3 招标程序 .76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8117.1 结论 .8117.2 建议 .81附 表 82附表 1 销售收入预测表 82附表 2 总成本表 83附表 3 外购原材料表 84附表 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85附表 5 工资及福利表 86附表 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87附表 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88附表 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89附表 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0附表 10 资产负债表 91附表 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2附表 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3附表 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95附表 14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97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 页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X X X 材料有限公司1.1.3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 项目建设地点广东省东莞市1.1.5 项目负责人王 X1.1.6 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 10000.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 7200.00 万元(装修改造工程费用为 1000.00 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 5713.00 万元,其他费用为 144.56 万元,预备费 342.44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 28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 20000.00 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 16363.64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2744.88 万元,年均净利润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 页2058.66 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 69.69 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696.90 万元;投资利润率为 27.45%,投资利税率 35.11%,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20.84%,税后投资回收期 (含建设期)为 5.28 年。1.1.7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达产年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 X X 聚碳酸酯一体化系列产品。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10000.00 平方米,场地为租赁,对现有厂房进行装修改造、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1.1.8 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 10000.00 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 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工程建设从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工期共计 1 年。1.2 项目承建单位介绍广东 X X 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设计施工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科技大型公司。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部分产品采用国外进口的生产设备以及国外先进的配方技术。公司经过 10 多年的市场耕耘与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结构生产线。为广大客户提供的产品、更专业、更完善、更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 页公司秉承“专业、诚信、探索、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品质为先导、诚信求发展”的理念,以科技创造未来、致力于专业的环氧地坪材料研发与制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精英团队,拥有专业的高、中级技术人员多名,并配备先进的生产机械设备,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工程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1.3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5. 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规划(20162020 年);6. 中国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7.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8. 关于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9. 两部委关于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10. 中国制造 2025;1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12.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3. 现代财务会计;14.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 页15.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6.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期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和效益最大化。(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公司自行研究的实用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 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 页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和指标一 主要指标1 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改造工程面积 10000.003 达产年设计产能 万吨/年 1.004 总投资资金,其中: 万元 10000.004.1 建筑工程费用 万元 1000.004.2 设备及安装费用 万元 5713.004.3 土地费用 万元 0.004.4 其他费用 万元 144.564.5 预备费用 万元 342.444.6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800.00二 主要数据1 达产年年产值 万元 20000.002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16363.64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2744.88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2058.665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69.696 年均增值税 万元 696.90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686.228 项目定员 人 369 建设期 年 1三 主要评价指标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27.45%2 项目投资利税率 % 35.11%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84%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26.82%5 税后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8,610.336 税前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13,054.95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 年 5.28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 年 4.449 盈亏平衡点 % 39.69%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 页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 页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1 项目提出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受雾霾影响日益加重,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33 号) 为标志,从国家层面正式将 VOC 污染防治工作提上了日程; 2012 年 9 月国务院批复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 VOC 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一起列为了三区十群的防控重点,把开展 VOC 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重点防治任务; 2015 年 2 月 1 日起将聚碳酸酯一体化纳入消费税征收范畴,对施工状态下 VOC 含量低于 420g/L(含)的聚碳酸酯一体化免征消费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十三五”期间,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满足国内各行业、民众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需求,完成“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任务,保障国家重大专项对高性能、特种功能性聚碳酸酯一体化需求,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必须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完成产业由量到质的飞跃。主要任务是:着力提高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就是要按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理念做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优势发展、绿色发展。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 页“十三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底线 6.5%左右。到 2020 年,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总产值预计增长到5600 亿元左右;产量按年均 5%增长计算,到 2020 年,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总产量预计增长到 2200 万吨左右。到 2020 年,性价比优良、环境友好的聚碳酸酯一体化品种占聚碳酸酯一体化总产量的 57%。“环保事业,功盖子孙,是全社会,也是企业和品牌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源的消耗,所有的产品都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高污染、高能耗、不环保,肯定会被逐渐淘汰,这是无容置疑的。当前,环保不只是国家所提倡的,大众消费者对于环保意识也在提高,所以环境友好的聚碳酸酯一体化在市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聚碳酸酯一体化以水为分散介质,避免或减少了传统油性聚碳酸酯一体化中的有机溶剂使用,是环保型聚碳酸酯一体化的一种。同时,聚碳酸酯一体化具有涂布适应性优良、无毒无刺激、难燃等特点,能彻底消除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不污染环境,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具备较强安全性,有着传统的油性聚碳酸酯一体化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鉴于以上背景,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形势下,项目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实施年产 1 万吨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可立即投入生产,满足当前聚碳酸酯一体化市场需求,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 顺应我国战略性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兴产业是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不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 页是单项科技创新,也不是各类科技的单线突破,而是系列科学技术群的相互融合和密集性创新。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将更为突出,这也进而影响到新兴产业在新阶段的发展特征。根据各领域重点前沿技术的整理,目前技术交叉与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技术交叉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如此态势。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十三五”期间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新武装了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交叉融合引起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了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模式的绿色化、服务的网络化、业态的多元化,改变生产工艺流程,推进需求转型升级。该项目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开发领域,属于高新技术项目,致力于培育本土新型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的产业集群,采用企业自主研发专利技术及国际先进设备开发高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的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系列产品料,将对当地环保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贡献,将进一步完善当地工业产业链条。2.2.2 促进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聚碳酸酯一体化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大部分所需的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聚碳酸酯一体化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 页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是聚碳酸酯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碳酸酯一体化中的新兴产业,其范畴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生产和使用聚碳酸酯一体化,既节能、节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 环境,又可启动、刺激消费,促进建筑业和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聚碳酸酯一体化是实施聚碳酸酯一体化“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方针的重要措施,更是实施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本次年产 1 万吨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意义重大。2.2.3 推进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村现代化等建设将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将行成一个宽广的聚碳酸酯一体化市场需求平台。同时城市化进程得加快,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康居工程、旧城改造等工程也将给民用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带来前所未有得市场机遇。同时随着科技得进步,中国在航空产业、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应用等高科技领域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特殊要求,必将推动特种聚碳酸酯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节能环保的绿色聚碳酸酯一体化。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将为中国的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聚碳酸酯一体化业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应该感到庆幸,同时中国聚碳酸酯一体化人需要认清现实并继续努力,借助巨人的肩膀让中国聚碳酸酯一体化业最终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项目实施将为市场带来全新技术及绿色聚碳酸酯一体化,可有效推进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 页2.2.4 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项目企业创造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高性能聚碳酸酯一体化生产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本次“年产1 万吨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性能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项目企业做大做强,并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2.2.5 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新型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2.6 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 16363.64 万元,年均利润总额 2744.88 万元,年均净利润 2058.66 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69.69 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 696.90 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 686.22 万元。投资利润率为 27.45%,投资利税率 35.11%。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 1452.81 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东莞市经济发展进程。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 页2.3 项目可行性分析2.3.1 政策可行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固定资产投资和大规模的城市建房增势趋缓,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以后,大部分传统聚碳酸酯一体化已经进入生命周期高位“拐点”或“平台”期,主要任务就是存量调整,通过节能、降耗、环保、生态保护等措施淘汰落后,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与此同时,聚碳酸酯一体化将成为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与重中之重,成为“十三五”及以后国家中长期规划关注和政策扶持的重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优先主题提出:重点研究开发聚碳酸酯一体化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聚碳酸酯一体化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聚碳酸酯一体化与绿色聚碳酸酯一体化,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提出:到 2020 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传统聚碳酸酯一体化加速换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聚碳酸酯一体化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3 页两部委关于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环保、绿色生产生活的需要,围绕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清洁油品、高性能润滑油、环保溶剂油、特种沥青、特种蜡、高效低毒农药、水溶性肥料和聚碳酸酯一体化等绿色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突破上游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加快国内空白品种产业化及推广应用,引导绿色产品生产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新型节能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3.2 市场可行性本项目所产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技术及市场优势较强,需求前景广阔,投产后因其环保优势将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当地环保新型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发展,提振当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同时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发展后劲,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力。2.3.3 技术可行性项目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4 页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从而为公司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项目产品技术及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专利,产品适合中国的国情,适销对路。同时,项目公司还将着重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研发,结合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且项目公司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把该项目打造成为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知名品牌。本次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2.3.4 管理可行性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4 分析结论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5 页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3.1 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战略转型关键期,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面临着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是主要目标,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仍是重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一个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仍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我国以内需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目标为聚碳酸酯一体化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水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及各种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未来产品需求的绿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兼具绿色、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主体,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已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既承担着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紧迫责任,又存在着自身生产力的发挥受节能减排的约束限制。因此,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必须主动地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善于运用政策机制,包括主动与节能和环保部门,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6 页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节能减排的攻坚与实施。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重视发展节能降耗产业,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新型绿色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战略目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在国家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利好政策支持下,必将拉动和促进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的平稳发展。3.2 我国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需求量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需求会逐步增大。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即产品质量与档次的提高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材料不但要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所谓的“生态聚碳酸酯一体化”或“绿色聚碳酸酯一体化”。面对市场需求这类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的需求会变得更加迫切和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加快提升品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环保意识及建筑工业化水平、建筑节能要求等日益提高,要求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向安全、环保、节能、防水、优质、美观等复合功能方向发展,加快升级步伐。3.3 我国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主要发展重点分析积极发展集防火、抗震、环保、保温、防水、降噪、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材料及部品。着力发展安全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7 页型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环保型门窗和建筑墙体。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墙体,与屋顶绿化相关的屋面材料及部品。发挥大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兼并重组,加快行业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培育“专、精、特、新 ”的“小巨人”企业,引导产业链各类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格局。在城镇周边合理布局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加工基地,支持一批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大节能环保新型聚碳酸酯一体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力度。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8 页3.4 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一、市场发展状况聚碳酸酯一体化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功能材料,可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物件表面,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态薄膜(涂层),从而对物件起到保护、装饰、提升产品价值等功能。聚碳酸酯一体化生产主要是将树脂、溶剂、颜料、填料、助剂等原材料按科学配方比例,经混合、研磨、调色、过滤等工序制备成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供最终用户使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进程为工业聚碳酸酯一体化、建筑聚碳酸酯一体化等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国际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国内也涌现出一些具有一定自主研发技术、可与国际聚碳酸酯一体化业巨头竞争的聚碳酸酯一体化生产企业。我国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的技术水平进步较快,聚碳酸酯一体化的品种也日趋丰富和完善,聚碳酸酯一体化产量也有了大幅的提升。2016 年 12 月底,国务院发布“十三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倡导绿色生活,尽可能选用低挥发性聚碳酸酯一体化和环境友好型材料。纵观近几年,国家对 VOCs 排放的要求非常严格,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控制 VOCs 排放总量的明文要求,而且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还将对苯、甲苯等 VOCs 征收环保税,因此继续使用聚碳酸酯一体化的外部成本将大幅提升,聚碳酸酯一体化的经济性开始凸显。从 2017 年 1-11 月我国各省市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出口交货值统计来看,在出口交货值方面领先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和上海市。1-11月江苏省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出口交货值 35.5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3.2%;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9 页广东省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出口交货值 22.3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上海市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出口交货值 10.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7.8%。2018 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旧房重涂”等市场经济机遇的影响下,虽然增速放缓,但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同时,“十三五”期间,环保、绿色、健康更将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核心。二、市场发展趋势目前社会给予“绿色环保”理念巨大的发展空间,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的需要已等同于对于衣食住行,国家更是希望更好的发展企业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和谐统一需要。目前,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如何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付之于行动,让消费者使用到更新更好的绿色环保产品以确定身心的健康,将是未来发展永恒不变的趋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对很多都是有了很大的要求,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绿色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观念。人们开始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传统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的甲醛含量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所以聚碳酸酯一体化绿色、低碳、健康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中国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了解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在市面上销售的聚碳酸酯一体化产品大多是打着绿色、低碳的旗号。以目前的消费需求及趋势分析,聚碳酸酯一体化环保的绿色聚碳酸酯一体化更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加绿色、环保,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只有在产品的环保性能上下功夫,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好评。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0 页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的一线品牌也只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这些一线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都是在找准了目标客户群体之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才获得了成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为产品打造亮点,俘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消费者,企业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装备类聚碳酸酯一体化、电子信息设备类聚碳酸酯一体化、城镇化相关的交通设施类聚碳酸酯一体化、公共设施类聚碳酸酯一体化、医疗设备类聚碳酸酯一体化、聚碳酸酯一体化类聚碳酸酯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相关的农业机械类聚碳酸酯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类聚碳酸酯一体化将缔造巨大的市场需求,由此给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两大暗示:一是建筑聚碳酸酯一体化在消费群健康环保的主观意识下,污染型聚碳酸酯一体化逐渐被边缘化,而趋向环保高品质以及多功能的名牌聚碳酸酯一体化;二是围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对工业聚碳酸酯一体化的需求将成为未来几年聚碳酸酯一体化行业主攻方向。3.5 绿色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地球,威胁到了全体人类的生存。绿色环保是对聚碳酸酯一体化“健康、环保、安全”属性的评价,包括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物处置五大环节的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当前对绿色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聚碳酸酯一体化的生产过程中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总量,减少由挥发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另一方面,有机物总量减少的同时要控制有机物的毒性,避免在生产、施工和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相关人员的中毒。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1 页1.特定功能不断细分当前功能聚碳酸酯一体化是以完成一个功能为主的聚碳酸酯一体化。随着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作用机理、流变特性及配方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功能聚碳酸酯一体化的分类将不断细化,功能的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如在医院中不同区域有针对性使用的各种抗菌聚碳酸酯一体化。2.使用简单,技术要求降低,效果持久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更多的施工方便、效果持久的功能聚碳酸酯一体化将被开发出来。而施工复杂、功能效果持续时间短的功能聚碳酸酯一体化将逐渐淡出市场。如建筑物外墙聚碳酸酯一体化、海洋船舶的防污防腐聚碳酸酯一体化等。3.环保要求更高绿色、健康、对人无害是聚碳酸酯一体化环保的最终要求。人们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环保聚碳酸酯一体化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对容易造成污染,尤其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聚碳酸酯一体化,如防火聚碳酸酯一体化等,不仅在工艺体系上进行不断改进,并且改进配方,以达到真正的绿色环保效果。聚碳酸酯一体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尽管当前已经开发出各种聚碳酸酯一体化,但还难以完全符合人们对绿色化、功能化、个性化的要求,仍然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绿色功能聚碳酸酯一体化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2 页3.6 本项目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随着环保法规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聚碳酸酯一体化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聚碳酸酯一体化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聚碳酸酯一体化具有与聚碳酸酯一体化相当的性能,对环境友好,对施工者、使用者的健康无害,在国内已有不少聚碳酸酯一体化企业的成功案例。今后,大力开展基础性研究,降低聚碳酸酯一体化的施工难度、改善使用性能,是聚碳酸酯一体化拓展应用领域、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对政策指引、推广技术、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公众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偏见及顾虑等相关工作的重视,也将对聚碳酸酯一体化的应用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作为绿色环保产品,聚碳酸酯一体化必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因此项目面对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3.7 市场分析结论综上,本次“年产 1 万吨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契机,实施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项目实施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聚碳酸酯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3 页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4.1 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广东省东莞市。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4.2 区域投资环境4.2.1 区域位置概况东莞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31-11415,北纬 2239-2309。最东端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最南端是凤岗镇雁田村的雁田水库,最西端是沙田镇西大坦村的狮子洋中心航线,最北端是中堂镇潢涌村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 70.45 公里,南北宽约 46.8 公里。东莞市东接惠州市惠城区和惠阳区,南抵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西挨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和萝岗区,北达广州市增城区和惠州市博罗县。四周共与广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