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0314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20182019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一、选择题(共36题,其中132题每题2分,3336题每题3分,共76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作:创作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D. 木直中绳 中:合乎,符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B项,作:站起来。【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D.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C项,“余嘉其能行古道”,从文中来看,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此处的“古道“应指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对下面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数罟不入泠池 数: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惜,珍惜郯子之徒 徒:徒弟,弟子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跬”,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爱”,吝惜。不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徒”,一类人。【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通“途”,道路)妙尽璇机之正(道理、规律)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B. 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责问) 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本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王无罪岁(归咎、归罪)C.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应当)有所希冀(希冀,企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D. 称为政理(清明,太平) 武帝嘉其义(宜,做事合乎情理)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强大) 更相为命(更相,交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B项,“案”,通“按”,审察、察看;C项,“当”,充当;D项,“抗”,匹敌、相当。【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加点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磨牙吮血整顿衣裳起敛容暮去朝来颜色故秦人开关延敌人生如朝露于是相如前进缶小学而大遗覆盖周密无际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吮血”是吮吸鲜血,古今意思一样;“整顿”古义整理,今义检查处理;“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开关”古义是指打开城门上的关门,现在指的是控制器;“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前进”,“前”是“走上前”,“进”是“进献”,两个字并不是连在一起的,是两个词,今天的“前进”就是一个词,就是向前走的意思了;“小学”,古代的意思是小的方面学习,今天的意思是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选出“以”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2分)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王好战,请以战喻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以:介词,因为;以:介词,把;以:介词,因为;以:介词,用;以:介词,在;以:介词,因为;以:连词,表目的,来;以:介词,因为;以:介词,用。故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对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然而不王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吾尝终日而思矣 蟹六跪而二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人非生而知之者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而”的用法,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用法,都是作为连词来用,只是表示的关系不同,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顺承。【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臣请入,与之同命 公为我献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及其所之既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知来者之可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奋六世之余烈A. / B. /C. / D. /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之”的含义和用法。“之”为动词,去、到,“何之”为“之何”的倒装,是“去哪里”的意思;“之”为代词,他;“之”为代词,指带来的礼物;“之”为助词,的;“之”为动词,往、到达,“所之”可译为所喜欢的;“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为助词,的;“之”为代词,这、这些;“之”为助词,的。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句子中的“焉”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圣心备焉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蛟龙生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中的“焉”为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从这里D项中的“焉”与此同义。A项中的“焉”是代词,他;B项“焉”为句末语气词;C项“焉”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2分)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 相同B. 相同C. 相同D. 各不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比;介词,在;介词,与、跟、同。所以选D项。【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良庖岁更刀,割也 浴乎沂,风乎舞雩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将成家而致汝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羽军壁垓下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岁”,每年;“手”,亲手,都是名词作状语。“风”,吹风;“壁”,驻军,都是名词作动词。“鉴”,以为鉴,意动用法。“致”,使来,使动用法。【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填然鼓之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大将军邓鸷奇其才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帝王”,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为帝王、称王称帝。“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奇”,意动用法,以为奇。“斗”,使动用法,使斗争。综合D项正确。【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侧身西望长咨嗟 天下云集响应 王无罪岁 尊贤而重士 履至尊而制六合谨庠序之教 杖汉节牧羊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4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日夜望将军至 箕踞以骂曰 使使以闻大王 群臣怪之 其人居远 太子迟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日夜:名词作状语,早晚;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闻:使动用法,使知道;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远地;迟:意动用法,以为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2分)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旦视而暮抚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端章甫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初不自贵重 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 非有能硕茂之也 函梁君臣之首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老:形容词做动词,养老。旦:名词做状语,早晨。剑:名词做状语,像剑一样。端章甫:名词做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爪:名词做动词,掐破。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重,可译为“看重”。名:名词做动词,叫名字。业:名词做动词,以种树为业。函:名词做动词,用函子装。硕茂: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它长得高大茂盛。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6按照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蹑足行伍之间 不拘于时,学于余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因人京师,观太学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判断句。中“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定语后置句;中“亡罪夷灭”修饰“大臣”,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省略句。“于”,表示被动;“见于”,表示被动,都为被动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7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青,取之于蓝 申之以孝悌之义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君何以知燕王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今臣亡国贱俘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介宾短语(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判断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8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2分)而君幸于赵王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何以知之见犯乃死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求人可使报秦者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9下面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无乃尔是过与 求人可使报秦者 我持白璧一双 以为莫己若者 失其所与,不知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则噪而相逐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句,宾语前置句;句,定语后置句;句,定语后置句;句,宾语前置句;句,判断句;句,被动句;句,宾语前置句;句,被动句。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0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不吾知也 理,非吾业也 其又何尤 庖丁,解牛者也 斯用兵之效也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惟兄嫂是依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不知吾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其又尤何”;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也”表判断;被动句,“为”表被动;宾语前置句,“惟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句正常的语序为“惟依兄嫂”;被动句,“诛”的意思是“被诛杀”。故此题答案为C项。【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B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C 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山南西道”指的是山南西道节帅,“奏”是上奏的意思,排除A项、C项。“中书侍郎”是官职,不应断开,结合句意分析,排除B项。句意: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参考译文】郑余庆,字居业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 ”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D。而选项A、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正确答案是A。【参考译文】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B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C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D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大王”“瓦解”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立不世业”是“可以”的谓语,湖面断开。【参考译文】明玉珍进攻重庆,经过泸州时,部将刘泽明向他推荐刘桢。明玉珍前去会见刘祯,与刘桢交谈之后,十分高兴,当日就将刘桢迎接到船中,尊敬礼待十分周到。次年,刘桢避开众人劝说明玉珍:“西蜀地势优越,大王如果占据了它,休养伤残将士,起用贤人统率军队,便可以建立不世功业。而如果不在此时称帝来维系人心,一旦将士思念乡土,军队就会像瓦一样破碎,像星星一样离散,到那时大王靠什么去建立国家呢?”明玉珍觉得他说的有理,便与部众商议,于二十二年春在重庆即皇帝位,国号夏,建元天统。仿效周制,设立六卿。将蜀地分为八路,更改府州县的官名。【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B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C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D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这句话的含义是“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咸淳”“史馆校勘谢枋得”“弃疾墓旁僧舍”“堂上”“枋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史馆校勘”应是“谢枋得”的官职,二者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如“过”意思是“路过”,从句中来看,应是“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僧舍”,而“疾声”应是从“堂上”传来的,故排除AB两项,应选C项。【参考译文】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祜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B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C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D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这句话的含义是“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威严和声望,请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叛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调换官职”,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辽阳”“侍郎黄宗明”“邦奇”“威望”“帝”“山西巡抚任洛”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句中,“姑息”为“事”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是“命”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综上,选C项。【参考译文】韩邦奇被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察安抚宣府。进京协助管理都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威严和声望,请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叛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调换官职。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俸粮换一斤肉。过了四年,告病回乡。【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根据名词代词“葛怀敏”“定川”“贼”“潘原”“关中”“民”“山谷间”“仲淹”“众”“邠泾(邠州、泾州)”“塞”,虚词“于”“之”“乃”,谓语动词“败”“大掠”“窜”“率”“闻”,再结合本句意思: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句子可以断开为: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故答案为B。【参考译文】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丧服是居丧的衣服。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不相同。丧服分为五等级,也称“五服”。B 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 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与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意思不同。D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对于文化常识要注重平时的积累,B项表述有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28.下列各句中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B 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C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D 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平时要注意对文化常识的积累,A项“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表述错物。女子有取字的权利,例如;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29.下列各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B 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C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D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综合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说法错误,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故选D。【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0.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尽量回避。分两大类: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家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B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代又把羊叫“少牢”,牛叫“太牢”。C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D 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长辈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长辈的尊称”不正确,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妪,先大母婢也”意思是“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正月半或灯节。B 社稷:“社”,古指谷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C 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D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民都有平民百姓的意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B项,“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古指谷神。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 “膝下”“在下”是谦辞。【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C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D.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故选C。【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凝香斋曾 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注】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黄卷:书籍。香炉:香炉峰。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B 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C 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沙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D 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B项,“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错误,这是对诗歌意思的曲解,“一尊风月身无事”,“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因为诗歌的注释已经给出了说明“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诗句中也有体现,“千里耕桑岁有秋”,齐州境内,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人心安定;故而官衙中政简讼息,诗人身闲无事,只消手持酒杯,临风赏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B 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C 诗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D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C项,五、六句写水中洲渚,“平平”和“净于筛”,则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3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居庸关【注】谢榛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B “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C 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D. 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不恰当,从诗中来看,“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当朝”指本朝,诗人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慰。【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二、古诗文阅读(共12题,56分)(一)文言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40题。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答案】37C38C39B40(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解析】3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第一步找到常用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前面断开;第三部,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是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