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1-1百家争鸣(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学习,意识到这是时代的需要,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操。4、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难点:本课多位思想家的观点,内容多,难以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今日中国和今日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展示图片:“奥运开幕式”和“国学热”。讲授新课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材内容:内容标准本课内容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一、百家争鸣(含义、原因、流派、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以及其他流派思想)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当然也包括儒家思想的形成,都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百家争鸣”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1理解概念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驳。(3)“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和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驳,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社会原因教师提问:“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驳?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抓住春秋战国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表现为: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文化上,私学兴起。教师小结,要让学生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3主要派别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都有哪些?学生列举:儒家有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商鞅、韩非,等等。4意义学生回答:不仅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儒家思想孔子、孟子和荀子1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教师提问:你对孔子知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通过论语中孔子言论,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孔子的思想。学生列举回答后,教师讲解。(1)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德”。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根本目的(也是执行标准)“礼”,即克己复礼,维护周礼。(2)创办私学,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从论语中孔子的言论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子曰:“有教无类。”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议一议:史书记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这是为什么呢?2孟子和荀子对儒学的发展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并通过比较法了解他们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 子孟 子荀 子仁的思想“仁“仁政”“仁义”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保民”“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行善论”“性恶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而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者。荀子提倡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这是他思想的特点,也为法家思想的出现奠基。经过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儒家思想得以形成和壮大。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枝独秀,而且也没有得到诸侯国国君的重视。与儒家思想形成的同时,其他流派也在形成和发展中,他们与儒家思想相互批评,也相互渗透,对于后来的儒学独尊局面也有一定的影响。(二)其他流派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思想老庄学说让学生通过材料归纳老子的思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为而民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教师讲解:哲学思想“道”,朴素的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的学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稍作了解即可。议一议: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2法家思想韩非子(集大成者)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韩非子的主要观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爱臣太亲, 必危主身; 人臣太贵, 必易主位。赏莫如厚, 使民利之; 誉莫如美, 使民荣之; 诛莫如重, 使民畏之; 毁莫如恶, 使民耻之。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教师讲解: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国家,主张厉行赏罚,以法治国,变法革新。他的思想受到秦始皇的青睐。但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形成暴政,二世而亡,说明了法家思想适合夺天下而不适合治天下。3墨家思想墨子(创始人)“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兼爱”和 “非攻”的思想。议一议:以上思想家们各自代表哪个阶级或阶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小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主流思想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闪烁着光芒,对后世乃至今日的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