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4)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9850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4)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4)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4)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一、单选题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用于奖励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此后每年评审一次,次年年初开会公布结果并颁奖。人们曾这样形容首届获奖者之一:“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请问他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李四光D.袁隆平2.2012年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我国“两弹一星”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4.2003年,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写道:“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南优2号”育种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往返成功5.慈云桂作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B.超级杂交水稻选育成功C.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D.基因程技术不断进步6.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其中的“两弹”是指( )A.原子弹 氢弹B.原子弹 导弹C.氢弹 导弹D.氢弹 炸弹7.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D.银河-号研制成功8.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火药9.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10.“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当这首歌曲在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的时候.中国正处在(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江泽民请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农业成就。根据本题干中“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一信息可知,该科学成就与农业相关,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与农业领域无关,故A项错误;邓稼先为著名物理学家,故B项错误;李四光为著名地质学家,故C项错误;袁隆平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故D项正确。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A项错误,中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不属于“文革”期间(19661976年);D项错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不是改革开放以后。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B项错误;“南优2号”是杂交水稻,与“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大空”无关,故C项错误;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将我国的宇航员送入大空,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大空,故D项正确。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计算机技术。由诗中银河” “妙算神机”等信息即可判断银河颂描述的是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的研制成功,故选C项。6.答案:B解析:“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故选B。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出现于1964年,B出现于1970年,D出现于1984年,而C出现于21世纪初,这与题中的“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8.答案:B解析:“从人文精神角度”,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由此分析备选项可知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A项容易导致网络犯罪和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等不良现象,C、D两项容易导致战争,均与题目中的信息“人文精神”不符,故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试题难度不大,紧扣“人文精神”等信息,联系备选项去分析排除即可获取正确答案。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方红,太阳升”这首歌应该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时的情景。过渡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年到1966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是1966年到1976年,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1978年之后, 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材料题11.答案: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2.方向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科教兴国。解析:第(1)问,“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可知,当时的重点在国防领域,联系史实可知,应为两弹一星。第(2)问,“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可见,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原因应该联系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回答,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第(3)问,“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可见,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为此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点评】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虽然十年动乱导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第三阶段:“文革”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期。1983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目前在原子能、航天工程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