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9842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蚌埠一中2010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命题人: 审核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史书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累累若丧家之犬”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诸侯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B他的宣传方式不当C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的实际需要 D当时法家思想更受诸侯青睐2. 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百家,独兴儒学。这种思想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 )A.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B.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C. 君主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D. 统治集团内部治国理念的分歧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行方式相似的是 ( )A内心反省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 D经世致用4. 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歌唱有害的歌谣,必须执行死刑。”中国战国时期法经规定:“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二者思想都()A.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产生于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时代C.体现出对民众严格的思想控制D.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5.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修改了儒家伦理理念C.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6.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儒道“三教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7.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8. 康熙年间,我国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C清代中国已经远落后于西方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9.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以商人身份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B商人地位得到改观C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某些变化10.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后晋】刘昀旧唐书文宗本纪“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11.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宄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约束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12.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在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中指出诗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13.“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宄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4.“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15.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要求强化王权 B. 否定基督教神学C宣扬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D. 否定教皇地位16.“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受到削弱B. 文艺复兴运动扩张到欧洲其他国家C. 新航路的开辟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17. 卢梭认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他提出的“结合的形式”实际上是( )A通过投票来表达公共意志B推翻现有的封建专制制度C结成平等自由的契约国家D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西方名言,与此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A.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B. “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C. “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D.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1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B.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D.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20.德国马丁 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B.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了人文主义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2.“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23. 西方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创造的。这一说法在西方禁锢人们思想长达千多年,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的说教具有麻痹性B当时人们愚昧迷信C物种起源还未出版D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的落后24.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B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C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D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25.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4分,27题12分,28题14分,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材料二: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別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縮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断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10分)(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启蒙运动兴起的过程中,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曾产生过非常明显的作用。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赞赏其远胜于欧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他们把中国文化中的“道”和“天理”等同于启蒙哲学的无神论和自然神论,作为反对本国宗教迫害的武器和建立理性哲学基础的依据。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抨击本国黑暗、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摘编自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大都是牛顿学说的信奉者和传播者,牛顿力学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17世纪的牛顿力学被称为第一次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形成,启蒙运动随之而起。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所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鲜明,史论结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并大胆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还设法探求限制君权的措施,提出了关于“学校”的主张。他认为学校不仅要“养士”,而且应当成为独立的舆论机关,成为“公其是非”的论坛,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些。他还主张推荐贤者担任有实际权力的宰相,以补世袭君主权力的不足。这些“民主”思想,是我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最高峰。摘编自李均宏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探索材料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要点是:第一,立论基础“人生而平等”;第二,所谓国家,只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第三,主权在民。(1)根据材料一指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反封建思想的背景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与卢梭主张上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思想的政治影响(8分)高二历史答案卷12345678910111213CCCCBDBBDBCD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DACCDBCDDCB 26、(1)特点:实用性、经验性、描述性、本土化(或独创性)。(任意两点4分) 原因:维护封建统治的实际需要;自然经济的客观限制;可供科学实验与观测的仪器设备有限(社会生产条件的相对落后。)(6分)(2)趋势:科技中心由欧美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力量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4分)背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对新科技的重视。(6分)(3)认识: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坚持改革开放借鉴学习先进科技成果;传承优良文化传统,树立科技创新自信;抢抓战略机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4分,任意两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7、观点一: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启蒙运动兴起过程中曾产生过非常明显的作用。(2分)理由:启蒙运动兴起时,法国专制制度盛行,等级制度森严;随着中国文化的西传,博大精深和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迫害的武器和建立理性哲学的依据,儒家文化提倡以德治民,启蒙思想家用以抨击本国黑暗的封建专制制度。(10分,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 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或牛顿力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2分)理由: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崇尚理性,理性就是人的思考与判断,它的依据就是科学;17世纪的科学革命形成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启蒙运动兴起。(10分,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三: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共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2 分)理由:略。综合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10 分)28、(1)背景条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理学日益脱离实际,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任意3点,6分)(2)共同;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基本民权(2分)影响:成为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石;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借鉴。(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