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9444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4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通过事实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2集中串讲,并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培养学生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2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教学重点从西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经历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争夺,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理清各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请大家看看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说说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中国各朝各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动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战火烽涌,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后中国又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唐后的五代十国中国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中国为什么经常如此局面?中央怎样克服地方分权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讲授新课: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并以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斗争为两条线索,绘出从西汉到清朝中央官制与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形,目的在于理清为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主义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阅读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汉初分封诸侯国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用什么办法解决地方分裂问题?2)唐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3)宋朝采用了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4) 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是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汉、唐、宋、元的权力中枢机构分别是哪些?5) 各朝对待丞相的态度有何变化? 一、中央政治制度(一)、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从汉到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二)、君权和相权1汉代:“中朝”与“外朝”汉初,丞相掌握实权;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汉代中央政府沿用了秦代的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总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所有卿相中,丞相的地位最高。汉初时,大小政事,从立君、立储、封增、赏罚,到民政、律法、礼制、边事战争以及官吏选用,往往都是丞相先召集百官集体讨论,再将结果上奏,由天子与丞相共同商议决策。 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了。丞相责任如此之大,人选自然应该慎重,从高祖到文景时代,一直都由列侯担任。然而一方面列侯大都由军功而来,武人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到武帝时期,继任的列侯也大多退化成了纨绔子弟,难以担当丞相职责。武帝是个积极进取的皇帝,他很明白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放弃了汉初的黄老无为之道,推行新政,独尊儒术,即位的当年就仿效汉高祖下求贤诏,布衣儒生公孙弘因此得以晋见。建元新政失败后,他仍然在建元三年九月再次下诏求士,此后几年陆续得到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终军等等。元朔三年,汉武帝罢免张欧,换用布衣出身的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标志着一个平民出身的士人阶层正式形成。元朔五年,又将公孙弘升为丞相,封平津侯,替代了平棘侯薛泽。布衣卿相,自此而始。这两年也是武帝中外朝制度的开始。所谓中朝(或称内朝),包括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以及散骑诸吏等。除了掌握军权的大将军大司马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低品轶官员。外朝,则是丞相,御史,食禄二千石的九卿人等。武帝启用这些亲信入中央,参与决策,一方面是嫌弃旧有的卿相无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监督行政官员以及控制士人阶层的权利。中外朝制度,在初时固然是超拔了一些人才,平衡了权势。然而只凭皇帝个人的喜好任用人才,如同兵家专用奇道,用得好便大胜,用的不好就是大败。评价:“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力受到削弱。2唐代:三省六部制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宋代:“二府”评价:进一步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三)、监察体制(略讲)1秦: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2汉: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3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健全4作用: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四)、选官制度(略讲)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1世官制(先秦)2察举制(两汉至魏晋)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评价:体现封闭特征,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隋唐以来)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评价:弊端: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秦汉: 郡县(汉中后期 州郡县)2隋:州、县3唐:道、州、县4宋:路、州、县5元:(1)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2)两个单列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二是宣政院(藏、川、青)6明:承宣布政使司、府、县7清:省、道、府、县小结提问: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是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秦、汉、唐、宋、元的权力中枢机构分别是哪些?从这些变化你看到了中央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秦三公九卿,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宋二府、元中书省。唐的三省六部制代替秦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机构从处理宫庭和朝庭的事务发展为只处理朝庭事务;三省六部制行政权、财权、军权并没有完全分开,到宋代二府互相制衡,说明了相权的分割。本课讲述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沿革,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广,所涉及的制度较多,需要归纳整理。所以我对课文的文本进行重新处理,按顺序依着中央与地方两条线排列他们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来总结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从整个情况看,效果还可以。让人感到忧虑的是,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较差,对一些朝代,制度,基本上到记不得了。需要他们温习初中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