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9334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分析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去追寻它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活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在山的那边选自 ,作者 。2、解释词语:隐秘 痴想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为什么?(明确:诗中并没明确说出理想实现了没有,只是在诗尾用向大家发出号召的方式提出:经过努力,理想一定会实现的观点。因为这首诗的主旨并不在于实现理想的结果,而至于过程,是要赞美那种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2提炼诗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诗通过写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赞扬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建议:最好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心思想,教师给予引导就可以了。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探究讨论: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分小组讨论,因为诗的中心思想已明确,学生只要用脑一想就能得出结论,所以这个题学生自己讨论就可以了,教师不必要讲解)( 明确:海是少年的梦想,理想(自己总结)信念,想望(诗中的词)山是少年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一个个小的目标。2诗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中“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明确:不是写山的颜色,是拟人的手法。把山比拟成人,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拟人定义:是把事物模拟做人来写的修辞方式。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建议:让学生举例子,教师点拨 四、体验与反思(四人小组讨论后发言) (1)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看你面对困难时怎样对待,怎样克服困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想。 (2)小结(师) 要想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牢牢记住本课中的”海”.五、拓展延伸,以读带写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1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我翻过一座座大山,经历无数险阻之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这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2讨论之后写下这段话,找几个代表学生在班里交流一下,答案并不唯一,目的在于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六、课堂总结:这篇课文我们胜利的完成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大家的课堂表现也非常积极,大部分的同学都在主动学习,这是我们这堂课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今后我们的学习都像今天这样令人满意。 锲而不舍 克服困难 实现理想 九、课后反思:诗歌朗读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感情。而要处理好感情,首先要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深入理解诗中词句。在揣摩诗歌词句含义的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来试着理解,方法:1.联系生活;2.发挥想象和联想;3.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