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9207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是指知识。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3.激发学生观察、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欲望。2.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大自然的文字 从文字入手,过渡到要介绍的事物。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这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难句解析:“天上”与“脚下”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用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这两句话说明了大自然文字的什么特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写常年航行在海上的水手们在必要时可以读懂“星星写成的天书”,并且借以帮助自己辨明方向,正常航行。这句话介绍了哪一种文字?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通过关联词“即使也”,写出了星星在辨别方向上的巨大作用。星星文字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古代水手们借助星星辨别方向。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句导读:将“天空”比作“大书”,将“云”比作书上的“文字”,妙趣横生,令人印象颇深。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铁砧(zhn):锻锤金属用的垫座,大多两头尖而突起。砧状云。这句话介绍了哪一种文字?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认识砧状云有什么作用?段导读:飞行员通过砧状云识别天气。 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告诉飞行员飞行时要远离“砧状云”。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段导读:从头顶的天空到脚下的土地,用一个“也”字将两部分衔接起来,过渡巧妙。 石灰石:主要指含有大量碳酸钙的石灰岩、白云岩等。可烧制石灰。石灰石。一块“普通的石头”竟是“石灰石”,这就是懂与不懂之间的差别。通过一块石灰石能看出巨大的地质变化,给我们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指示了方向。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这句话介绍了哪一种文字?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认识石灰石有什么作用?段导读:人们通过石灰石了解一座城市的过去。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花岗石,写出了森林里的花岗石的特点。这句话介绍了哪一种文字?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一连用了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可以让我们了解地质的变迁。认识森林中的花岗石这种文字有什么作用?段导读:人们能够通过花岗石了解地质变迁。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及其作用。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 应该多出去走走,注意认真观察,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句导读:这两句指出了解决观察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查阅书籍,请教别人。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应该多请教有学问的人,多问他们一些问题。另外,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不能总坐在家里。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1.初读课文,了解文意。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理清层次。3.学习生字、新词。伊林的资料,挂图。一由“文字”引出课文题目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写在白纸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既不是写在白纸上的,也不是印在书本上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文字教师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上面有文字呢?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思考:课文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当题目?(大自然中的事物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了解历史等,它们就像文字一样,可以使我们了解信息、增长知识。)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铁砧:锻锤金属用的垫座,大多两头尖而突起。星座:天文学上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有时也指每个区域中的一群星。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3.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段。一第1自然段: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三第7自然段: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巨大的作用,画出这些句子。2.交流标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如:“他们朝天望望就是北方。”(从中看出星星可以帮助人们辨认方向。)3.“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并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4.默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五学习生字1.观察字的结构。2.将形近字进行比较。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写出反义词。普通(特别)炎热(寒冷)耸立(低陷)茂密(稀疏)3.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答:吉林雾凇、蚂蚁搬家、枫叶变红、树的年轮等。1.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是指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查找有关大自然文字的资料、图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认读生字、新词铁砧、星座、罗盘、耸立、汪洋、预兆二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它们有哪些作用呢?2.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自己有什么收获。三拓展延伸1.课件演示,开阔视野。教师:同学们,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我们来看,这不同样也是大自然的智慧吗?课件一:阳光照射下的火红的枫树林图。学生介绍: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鲜艳,多美呀!望着这枫树林,我们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课件二:雾凇图。学生介绍:吉林的雾凇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呀!看着它,我们不禁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件三: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断流前的图片)。教师讲述:巴西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如今却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总统亲自为它举行葬礼。大自然用这种方式提醒着我们(多媒体出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课件四:太湖综合治理后的图片。学生介绍:环境变美了,太湖水逐渐清澈了,大自然再次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请你再找找生活中的事例,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2.学生实践。举例:(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有多少年轮,树就有多少树龄。(4)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5)看见正在枯竭的大瀑布,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大自然在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四教师小结1.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能从大自然中学到这么多知识。其实,我们每天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课文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学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呢?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观察、寻找、请教。)2.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要领略其美妙的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多研究大自然,解开大自然的奥秘,从而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讲清楚细节。文中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课时结合了以前科学书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后来河流可能消失了,长出了现在的森林。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2.扣题导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自读课文,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拓展思维,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掌握方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1.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四个,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精彩的话。背水一战旗开得胜胜券在握成竹在胸马到成功人多势众再接再厉一决雌雄穷途末路面对人多势众、仿佛胜券在握的敌军,我军战士并没有气馁,而是鼓足士气,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誓与敌军一决雌雄。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登 山 观 景离学校不远有座山。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游玩。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看见的是城市。城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有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城外有许多工厂,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往南看,看见的是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一片片的庄稼望不到边,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在一起。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载重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往西看,看见的是果园。果园的后面是高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山上是绿色的森林,山下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呀!(1)短文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说说短文的叙述顺序。答:田野、楼房、街道、工厂、公路、烟囱、果园、高山、校园、森林;方位顺序。(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眺望:从高处往远方看。连绵不断:山峰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3)把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按顺序抄在下面。带、游玩、站、眺望(4)填空。连绵不断的(高山)宽阔的(街道)眺望(家乡)绿色的(森林)高耸的(烟囱)穿过(田野)(5)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6)在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读一读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大雁集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已在眼前。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计算起来方便。如果你捕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从不把人欺骗。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搁在温暖的庐山,那又在告诉人们,这儿曾有寒冷的冰川可是你别以为,大自然的语言很难,也许有时过于平凡,人们才视而不见行星亿万年运转,多么平平淡淡,直到哥白尼眼里, 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计算皇冠,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计算?大自然的语言呵, 真是妙不可言:懒汉永远看不懂, 粗心人怎么能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