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9205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图中A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含义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同化作用D.分解作用2.图中所示内容与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调节大气成分3.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A.B.C.D.解析:1.B2.D3.D由图可以看出此图表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46题:4.如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区域性 D.单一性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6.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解析:4.B5.C6.B第4题,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5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第6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78题:7.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C.整体性 D.差异性8.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 D.丁加重解析:7.C8.B第7题,图示信息显示修建水库会影响到河流下游的径流变化、诱发地震、改善气候等,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8题,水库的修建可使库区湿度加大,降水增多,温差变小,改善局部气候;地下水位会上升;减轻洪涝威胁,减少下游河流的泥沙沉积。读漫画“把云留住”,回答910题:9.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10.此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同一性解析:9.C10.A图中森林的破坏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总体上体现出了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地理要素的改变,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读图,回答1112题:11.此图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氧气二氧化碳B.动物绿色植物二氧化碳氧气C.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动物氧气D.绿色植物动物氧气二氧化碳12.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 B.C. D.解析:11.A12.D第11题,图示可简单表示碳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循环过程,据箭头分析,与均与大气圈存在气体交换,为动物,为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第12题,图中除自然界的碳循环外,生产活动也会造成CO2的排放,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物质循环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下图所示:(1)按相关关系将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6分)A.干旱B.降水稀少(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4分)(3)据图,请简述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其统一的演化过程。(10分)解析:第(1)题,降水稀少导致干旱。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周围高山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导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导致地表植被缺少、河流多内流河等一系列的地理环境的形成。第(3)题,结合图中右栏所列方面重点简述。答案:(1)如下所示。(6分)(2)气候。(4分)(3)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地形封闭,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使这里降水稀少,干旱成为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动植物有耐旱、耐渴的特点;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湖;由于降水稀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合发展牧业,有水源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人烟稀少,农田、村镇、城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10分)14.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20分)步骤一:如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1)阐述你看见的现象,并按步骤写下来。(5分)(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6分)(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3分)(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的交换。(6分)解析:理解实验现象原理,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来回答问题。通过实验水的转化过程、模拟大气圈和水圈的联系,然后通过现象揭示实验过程蕴含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答案:(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里滴,最后小瓶里的沙由干变湿。(5分)(2)水循环现象。蒸发、(凝结)降水。(6分)(3)外力作用(3分)(4)物质能量(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