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16 氯及其化合物.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9047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16 氯及其化合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16 氯及其化合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 专题16 氯及其化合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6 氯及其化合物(满分42分 时间20分钟)姓名:_ 班级:_ 得分:_1潮湿氯气、新制氯水以及次氯酸钠溶液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因为它们都含有微粒A HClO B ClO- C HCl D Cl2【答案】A【解析】2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Cl2自来水消毒剂 浓硫酸干燥剂 AgI人工降雨 FeCl3印刷电路板 淀粉检验I2的存在 Na2O2漂白纺织物A B C D 全部【答案】D【解析】【详解】Cl2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作消毒剂,用于杀菌消毒,故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正确;AgI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晶核,有利水汽粒子的碰撞增大,从而形成雨,故正确;FeCl3具有氧化性,能够腐蚀铜,故正确;碘遇淀粉变蓝色,可用来检验碘单质,故正确;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纺织物 ,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3氰(CN)2的结构简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CN)2H2=2HCNB MnO24HCNMn(CN)2(CN)22H2OC 将(CN)2通入水中:(CN)2H2O =HCN+ HCNOD 在NaI和KCN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KCN=2KCl(CN)2【答案】D【解析】【详解】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22. 4L氯气与足量铁反应一定转移2mol电子B 1mol氯气通入水中转移电子小于1molC 1mol氯气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可能等于1molD 浓盐酸与氯酸钾反应生成3mol氯气转移5mol电子【答案】A【解析】【分析】A、气体不一定是标准状况;B、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氯气通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氯元素升高1价或降低1价;D、浓盐酸与氯酸钾反应生成3mol氯气转移5mol电子,氯酸钾中氯元素降低5价。【详解】5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 Al2(SO4)3和小苏打在溶液中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C.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D.玻璃含有二氧化硅,HF与SiO2反应。【详解】A. Al2(SO4)3水解呈酸性,小苏打水解呈碱性,在溶液中二者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与铁、铜的活泼性无关,故B错误; C.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玻璃含有二氧化硅,HF与SiO2反应生成SiF4,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选B。6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氯气能与碱反应,所以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备漂白粉B因为氯化铝熔化后不导电,氯化铝溶液可导电,所以工业上电解氯化铝溶液制取铝C 利用“海水氯化钠金属钠氢氧化钠”的工艺流程生产烧碱D 利用“海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金属镁”的工艺流程生产金属镁【答案】D【解析】【详解】7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AlCl3【答案】D【解析】【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金属铜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铝不存在多种化合价,以此分析。 【详解】ACu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选项A错误;BFeCl2只能由Fe和盐酸反应生成,选项B错误;CFeCl3只能由Fe和氯气反应生成,选项C错误;DAlCl3由可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8X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Y、Z为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B X、Y、Z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 Y、Z的水溶液一定都呈碱性D 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单质X与强碱反应生成Y和Z两种物质,则X可能为卤素单质、金属铝或硅单质等,Y和Z能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X,则X可能为S单质或卤素单质Cl2、Br2等。据此分析。【详解】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答的关键是把握反应特征,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X单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Y和Z两种化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为歧化反应,则X可能为S单质或卤素单质Cl2、Br2等,应为非金属元素,再结合氯或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9卤素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类似卤素单质的分子,如溴化碘(IBr)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能跟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面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 IBr与H2O反应时,其氧化产物是HBr,还原产物是HIOC IBr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NaIO和H2OD IBr跟金属锌反应生成ZnBr2和ZnI2【答案】B【解析】【分析】 由反应IBr+H2OHBr+HIO可推知,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2NaOH=NaBr+NaIO+H2O,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具有氧化性。【详解】【点睛】本题考查卤素互化物的性质,注意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从卤素单质的性质角度分析即可。10某同学设计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向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生成HIO3时发生的反应为: I2+5Cl2+6H2O=2HIO3+10HClB 实验中当CCl4层变成红棕色时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C 由上述实验得出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D 由上述实验得出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可知,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比较方法的相关知识。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B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雾C 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D 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答案】D【解析】【详解】A、汽油的密度小于水,有机溶剂萃取碘后振荡,静置后上层溶液变为紫红色,下层无色,选项A错误;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烟,选项B错误;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阴极产生氢气,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不变蓝,选项C错误;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则溶液中有液溴生成,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溶液振荡,由于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水与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选项D正确,答案选D。12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 NaCl Na2SO4 Br2 B NaCl NaBr Na2SO4C NaCl Na2SO4 I2 D NaCl NaI Na2SO4【答案】B【解析】【详解】13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 该消毒液可以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制备:Cl2+2OH-=Cl-+ClO-+H2OB 该消毒液加氢碘酸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H+ClO-=HClO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Cl-+ClO-=Cl2+H2OD 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的原因是:ClO-+H2OHClO+OH-【答案】C【解析】 A、该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可以向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制备,但Cl2不能过量,否则NaOH会反应完全,故A错误;向该消毒液加氢碘酸,HI为强还原性酸,I-被Cl2氧化,故离子方程式应为:2I-+Cl2=I2+2Cl-,故B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ClO-与Cl-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发生反应为:2H+Cl-+ClO-Cl2+H2O,该反应合理,故B错误;D、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消毒液的pH约为12,因此溶液的pH主要不是由ClO-的水解造成的,而是因为NaOH过量,故D错误。故选C。14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一定变蓝B 途径II中若生成1 mol I2,消耗1 mol NaHSO3C 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3D 一定条件下,I与IO3可能生成I2【答案】D【解析】【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