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9010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六 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教案本章的主要内容:经长期分裂后,公元581年到906年,隋朝和唐朝重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王朝政权。短暂的隋朝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唐朝则标志着中国帝制时代历经前期的曲折与磨难,渐趋辉煌。隋唐时期,统治阶层的构成出现了重要变化,庶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而门阀势力终于在中唐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两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之潮,至隋唐形成了一次总结,从而为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提供了腴土沃壤。在北方经济得以恢复,重振雄风的同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渐呈后来居上之势。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也说明,此时的中华民族对外部世界,保持着相当开放的心态。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隋唐时期的制度创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在隋唐时期出现的深刻变化;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对唐朝文化的重大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向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本章教学的技术手段:以揭示大势结合深入分析的讲授方式,使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需要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尽可能多采用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材料,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大唐文化有直观而形像的感受,从而加强理性认识。第一节隋唐开国,重建统一一.国祚短促的隋王朝1.北周末年的局势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继位的宣帝荒淫而短命,未能巩固武帝的基业。其后年仅8岁的静帝即位,大权落入外戚杨坚之手。2.杨坚建隋,统一全国杨坚(541-604)之父杨忠为北周六大柱国之一,爵封隋国公,父死,杨坚袭爵,其女为宣帝皇后。静帝继位后,杨坚以外戚身份总知天下兵马事,任大丞相,进爵为王。公元581年二月,杨坚以“逼禅”手段,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即位后,任用高颖、苏威、李德林、贺若弼、韩擒虎等谋臣武将,于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重建统一局面。3.隋文帝的立国举措政治上:废北周官制,创置三省六部制;并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废地方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任免权归中央吏部,并实行回避制和三年任期制,加强了君主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开创50岁以上可以纳绢代役的“输庸”制度,并实行严格的“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法,故仅20余年,国库号称“富庶”。军事上:改革府兵制,罢坊府,军人户籍隶归州县管辖,“垦田藉帐,一与民同”。隋文帝以勤政、躬俭著称,然晚年多刻薄、猜疑,且为政精于搜刮,以此增加国家财赋收入,故隋朝短期而亡的根子实自文帝时已种下。4.隋炀帝杨广的统治炀帝杨广(569618)在位时继续推行文帝的立国政策,且有多项大规模的举动:四出巡游,足迹遍及榆林、五原、河右、太原、涿郡及辽东,前后三次下江都;征发大量民夫,开通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与江南运河,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连接;命宇文恺营筑东都洛阳。从长安到江都,筑离宫40余所,穷极奢丽;自大业七年(611)起,三征高丽,致使天下骚动,爆发农民起义。隋炀帝虽有文武之才,但负其富强之资,恃才傲物,奢侈靡丽,最终促使隋短暂而亡。5.隋朝在历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二.大唐王朝开创新局面1.李渊起兵,建立唐朝李渊为隋文帝姻亲,袭爵为唐国公。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在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618年五月,李渊得知炀帝被杀,遂正式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唐朝初期的统一战争李渊即位后,即派兵平定因隋末战乱而形成的各地武装割据势力,624年,长江中下游及岭南已尽归唐所有。至唐太宗在位的628年,朔方的梁师都被灭,全国再次实现统一。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成为太子,掌握了朝廷实权。当年八月,唐高祖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高祖在位时已颁定三省六部制,修订均田制、租庸调法,唐太宗继续推行。唐太宗位20余年,君臣以隋亡为鉴,励精图治,居安思危,终于成就了政治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的“贞观之治”。政治上,罢黜了一批庸臣,先后任用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善谋能断、举贤若渴的大臣为宰相,又能不念旧怨,破格起用魏徵、王圭等。修氏族志,大力兴举开科取士,为庶族地主进入政权广开门户,巩固了统治基础,改善了官吏的素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流亡农民归田复业,开垦荒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想文化上,实行儒、道、释并用的政策,大力兴建各级学校。民族关系上,以思惠抚和为主,尽可能保持融洽和睦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政策,长安遂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都会。4.“武周政治”太宗死后,继位者为高宗,因其体弱多病,实权逐渐落入皇后武则天之手。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国号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对付政敌,曾起用一批酷吏,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并大量提拔寒族,扩大其统治基础,这对氏族门阀势力是极为沉重的打击。武周政治基本沿袭唐建国以来的旧制:如继续实行均田制,奖励农耕,鼓励垦荒,并以此作为考课地方官员实绩的依据。大力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和武举。击退吐蕃、突厥的侵扰,保障了边境的安全。武则天死后,中宗、睿宗先后继位,政局非常混乱。直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政局才趋于稳定。5.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开元盛世”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政治上:信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名相,废罢武周以来的员外官、试官、拜封官,裁汰冗员,精简机构,大力改善吏治。经济上:为打击豪族,保障政府财政收入,实行检田刮户、鼓励逃户归农开垦荒田、减免租调、兴建水利工程等举措。又对佛教加以抑制,使崇佛奢靡之风有所收敛。军事上:在整顿军队、加强军备方面也很有成绩。针对府兵制的瓦解,开始改用募兵,加强了常备军和边防军的建设。先后击退吐蕃、契丹等族的边防侵扰,重振唐朝国威。开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唐朝推进到极盛的顶峰。但开元后期也埋下政治隐患,其后终于导致“天宝之乱”。唐代从此由盛而转衰。第二节 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胡汉融合”的历史底蕴1.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作用人类学研究已经昭示,凡流动极强的区域最能产生多种文化交杂共生的变迁,混和化生出充满活力的新文化。大唐文化即是受此恩泽方显出雄浑壮丽的风范。2.隋唐制度的渊源隋唐制度渊源于魏晋南北朝,其间变迁化合过程十分复杂。按照陈寅恪的研究,其渊源统而言之,有三支:一源于北魏、北齐,江南承袭汉魏、西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因王肃北奔而为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所摹仿采纳,其中也包括东晋至南齐间发展变迁的成份。这一制度文物到北齐成一大结集。旧史都称之为“汉魏制度”,若以社会势力而分,都称之为“山东集团”。一源于南朝后期即王肃之后,所谓梁陈文物制度变迁部分,旧史一般称之“梁制”。另有一源,即河西文化,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魏晋以降的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北魏取凉州,河西文化输入于魏,因此北魏、北齐一支中亦有河西文化的加入。至宇文泰入西魏,西魏、北周在河西文化基础上产生关陇文化,内里包含魏晋以来的文物制度,更由胡汉融合而成一系统。此为隋唐皇室所自出的直接文化因缘。二.三足鼎立的政治制度框架1.三省六部制隋唐政治制度总结汉魏以来君权与相权争夺、内朝与外朝制约的成果,在中央正式形成三省六部制。其基本精神是提高皇权,裁抑与分割相权,以加强君主帝制的中央集权。此外,还对地方政制进行改革。隋文帝开国后即简省三级为二级,罢郡而存州县,焬帝改郡县二级,其义相同。唐沿袭隋制而不改,将地方用人之权收归中央。后因兵制改革,乃有节度使之设。2.科举制科举制为帝制中国选举制前后之分水岭,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自此官员录用主要依科举考试而进,从而冲破由世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官员的高度流动性,确保了帝制统治的稳固。3.府兵制府兵制为支撑隋唐政治构架的第三足。府兵制由“兵民分治”到“兵民合一”的变革,到隋文帝时始告基本完成。唐承隋制,府兵制的系统到唐太宗时更趋周密。唐中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难以为继,不得不向募兵制转变。天宝八载(749),府兵制已名存实亡。4.唐代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府兵制实行兵民合一的制度,其存在涉及唐基本政策: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唐中叶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均田制废驰。介绍唐代均田制的实施情况和学术界的相关争论。租庸调制的具体内容及其演变。780年唐政府改行两税法,租庸调制正式废止。三.国力强盛与开放气象1.东西二都的宏伟气势当时,长安与洛阳雄伟壮观,五方杂处,不只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且亦为远东国际一大都会,东西经济文化荟萃之地。2.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地中国化和世俗化,至唐代已出现诸多中国佛教教派。当时对传播佛教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玄奘、鉴真等。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朝凭藉国力强盛,在疆域开拓和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取得颇多成绩。西北主要有突厥、回纥等,东北有靺鞨等。唐朝政府推行设羁縻府州的政策,与少数民族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所设有安西都护府、室韦都督府、北庭都护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西南有南诏、吐蕃等,唐朝明智地与诸族相互通好,尽力维持和平相处的关系。其中,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穆宗时唐蕃共建“长庆会盟碑”,已成千古佳话。4.唐朝与东亚国家的关系当时,唐朝与日本维持着友好的关系。日本欲借大唐文化以发展,遣唐使不断来华,对唐文化予以大量吸收,从而形成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第三节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一.由“开元”转至“天宝”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玄宗后期的“天宝”年间,皇帝日趋昏庸,权奸相继执政,政治逐渐败坏。军事态势渐变唐朝前期的“内重外轻”为“外重内轻”,驻守边地的节度使握有重兵,遂成尾大不掉之势。狡黠的安禄山深受玄宗宠信,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于是扩充军队,密谋叛乱。2.“安史之乱”的经过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乱,挺进中原。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天宝十五载(756),潼关失守,玄宗仓皇出逃奔蜀。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并任儿子广平王李俶(后为太子,改名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指挥平叛。其时,唐朝以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长史,召郭子仪、李光弼会讨叛军。757年,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761年,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经多次内讧,叛军日益分裂。762年,肃宗死,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其间,唐军与叛军反复交战争夺,并曾向回纥借兵攻打叛军。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历经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经此动乱,唐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战火,国力大损,藩镇将领又乘机崛起,唐王朝由盛迅速转衰。二.动乱前后的社会变迁1.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崩坏唐朝立国百年后,人丁增长至速,地少人多的社会生态危机日益逼近。自武则天以来,诸帝都以功赏笼络,纵容臣下兼并土地以自富,九品以上职官包括生员都有不课役的优免,特权恣横至不可思议的地步。杜佑估计当时逃亡户至少有四、五百万,全国实际户数当在一千三、四百万户左右。变相增税花样百出,其中地税与户税即为两税名目的由来。既无田可“均”,用于鼓励府兵的“勋田”亦成空心汤团,异化成苦役。府兵遂被时人嘲为“无兵”,兵民逃亡现象严重,不得不改用募兵。开元十一年(723年)始招募长从宿卫12万人,后改名“彍骑”。此后招募扩大至边防戌军,称“长征健儿”。2.节度使的设置和军事割据的形成天宝初在西域、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山西、北京、辽宁等周边设有十个节度使,其中宁夏、山西、北京三节度使(朔方、河东、范阳)总兵力即达21余人。节度使所率军队多为少数民族,以强悍善战著称。玄宗以来,政府为应付周边军事形势日趋紧张的眼前局势,遂将原来府兵内重外轻的格局被打破。这一局势的颠倒,既成为发安史之乱直接诱因,更酿成后来的藩镇割据,大一统局面再次遭遇离心力量的挑战,面临破裂的危险。3.“安史之乱”的后果安史之乱虽被平定,然后患无穷。北方遭受严重战乱,政府财政日益仰赖江南,被迫改行两税法,经济格局、社会阶层结构都朝着另一方向转变。值得关注的直接的后果是,安史余部纷纷投降后,国力大衰的朝廷已无力消灭这些势力,只得授以节度使称号,以为笼络。与此同时,平叛将领也拥兵自重。上述原因,致使方镇愈骄,遂形成“藩镇割据”局面。藩镇中为祸最烈的是河北三镇,而藩镇割剧的局面一直延续至唐亡。4.两税法的实行大历十四年(779),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次年,德宗颁诏,正式推行于全国。两税法的具体规定和实行方式。两税法的历史作用。5.唐朝后期政局的混乱唐后期政治局面十分混乱,其主要表现为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此时,中央政权已日益丧失了统治的能力,处于瘫软无力的状态。三.唐末农民起义1.王仙芝和黄巢相继而起僖宗乾符元年(874),濮州(今山东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尚让率众数千起义。次年正月,王仙芝在濮阳发布讨唐檄文,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僖宗乾符二年(875)夏,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聚众响应。义军攻克曹州、濮阳,后转向河南,连破阳翟、郏州,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大败唐军,使东都大震。876年十月,黄巢为摆脱官军合剿,经汉水南下湖北,年底,攻蕲州(今湖北蕲春北)。877年起,黄巢率军转战于山东、河南。878年,王仙芝战败被杀,余部尽归黄巢。黄巢统帅全军,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攻入河南,威胁东都洛阳。黄巢为避开唐朝重兵,挥师南下,攻取广州后,军队已发展到50多万。2.黄巢的成败879年九、十月间,黄巢率军北伐。次年,由湖北进入江西,至十一月,已进至洛阳。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克潼关,唐僖宗与田令孜等奔蜀,义军迅速进入长安。当年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政权重新结集军队,卷土重来后,双方进行了两年多的激战。884年四月,黄巢被打败,退入山东,六月,于狼虎谷(今山东泰山东南莱芜界)自杀身亡。唐末农民起义延续7年之久,至此失败。四.唐朝灭亡黄巢部将朱温降唐后,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东北面都招讨使,委以重兵,与沙陀族李克用等合力镇压黄巢起义军。黄巢死后,朱温作为新兴割据势力,在众多割据武装力量的争逐角斗中崭露锋芒,挟持昭宗,尽情诛杀朝臣、宦官。公元906年,朱温诛杀昭宗,旋废宣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定都大梁(亦称汴京)。唐朝灭亡,自此,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