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593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一、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中的第4课,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是儒学的新发展,是中国思想界的又一活跃时期。它上承宋明理学下启近代民主思想,同时又由于它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几乎处于同一时期,故其思想与西方近代的思想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以前基本未学习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知识面相对较窄,但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2、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学会史论结合学习历史。(2)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对知识进行整合,探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感受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主张的思想价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五、重难点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难点:探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六、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图表演示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同时采用指导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等活跃课堂气氛。七、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背景导入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产生,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盛况。(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18,列出本节内容提纲。1.李贽的离经叛道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问题情境1:从教材的各目标题来看,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各自思想的重点是什么?师生互动:李贽离经叛道;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合作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18。问题情境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具体主张有哪些?他们的思想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自主学习1:李贽思想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说教:人有正当的私欲,人伦物理。问题:教材介绍李贽用了一个词:离经叛道。请问李贽“离什么经,叛什么道”?他曾称自己为“异端”,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异端”思想?多媒体展示材料:“经”与“道”材料一道学家一般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那些学者。唐朝时韩愈提出“道统论”,宣扬只有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仁义之道”才是正统思想,以此树立儒学在社会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并用来规范一切政治和道德行为。北宋以后,这种道统思想被理学家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之人以此为幌子,为自己涂脂抹粉。由此,正直的学者就揭露他们的伪装面目。材料二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师生互动:说李贽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的思想背离了传统儒学的正统。产生这样的思想与他的经历有关。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李贽生活经历的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李贽对自己的思想影响、处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明知道会被毁禁,但还要著述,明知道这样坚持,会命运多舛,但他还是宣讲,他以死表达了他的信念。自主学习2:黄宗羲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自主学习3:顾炎武思想倡导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自主学习4:王夫之思想唯物思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辩证思想:物质变化、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多媒体展示材料:黄宗羲(16101695),当时人尊称梨洲先生顾炎武(16131682),当时人尊称亭 林先生王夫之(16191692),当时人尊称船山先生合作探究:经世致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明清之际,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士人们提出了种种拯救时弊的主张。针对明末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赋税不均的情况,顾炎武主张把耕地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收赋税,以减轻下层人民的负担。王夫之揭露贪官污吏盘剥人民、鱼肉百姓的劣迹,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要求严惩贪官污吏,对百姓则应该疏法宽刑,减免赋役。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王夫之大力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请完成:(1)三位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2)他们是针对怎样的时弊而提出的?(3)经世致用思潮产生了什么影响?师生互动:合作探讨、补充。(1)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顾炎武经世致用的观点有:择情定税,减轻人民负担;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针对的时弊是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赋税不均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观念。王夫之经世致用的观点有:严以吏治,宽以养民。针对的时弊是贪官污吏盘剥人民、鱼肉百姓。黄宗羲经世致用的观点有:工商皆本。针对的时弊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和观念已经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3)它有两方面的影响: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总结:经世致用本质上是一种务实,是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体现。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代代相承的一种普世关怀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媒体展示材料: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问题情境3:依据引言部分,分析四位思想家对待理学的态度,他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判理学的?(从经世致用思想、唯物辩证思想来分析对待理学的态度很难,应适当补充材料)多媒体展示材料:经世致用与理学材料一他(黄宗羲)揭露明代中叶以来讲学的流弊说:“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材料二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理学)“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堕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卷7,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材料三王夫之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师生互动:批判。李贽挑战正统思想,批判“存天理,灭人欲”,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过渡: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君主专制进行了鞭挞,在此基础上民主平等的观念凸现出来。儒家思想在批判中集成,在继承中发展。合作探究:请参阅以下材料,分析其中蕴含了哪些民主、平等的成分。多媒体展示材料: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材料一“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原法材料二顾炎武则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亭林文集“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清儒学案卷6亭林学案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一材料四“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黄书宰制师生互动:黄宗羲否定“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顾炎武主张把天下权力还给天下人民,并要求改君主“独治”为“众治”,分散、限制君权;王夫之认为天下不是某一个家族的而是“生民”的,应“循天下之公”。过程评价:明清思想大师的主张都包含着民主议政的思想萌芽,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秩序,具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意识,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谭嗣同曾说:“国初三大儒,唯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次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亦具此义。”梁启超自称深受明夷待访录思想影响,“在三十年前(梁书成于1923年),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最早而深刻”。过渡:明清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反对君主专制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呢?师生互动:回顾必修1、必修2中的相关内容。总结: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败家之仇,使他们认真反思明亡教训,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使得当时的思想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在旧的权力失落,新的权力尚未实现全面控制之际,思想的发展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幸运机会。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于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合作探究: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共同的观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不同的思想:(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合作探究:试述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评价具有比较鲜明时代特色、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合作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构建本节知识结构。(详见板书设计)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九、板书设计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2、李贽的思想代表作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4、李贽的思想评价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共同的生活背景2、各自的思想代表作3、他们的进步思想主张4、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十、设计反思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能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再现历史,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知,在争论中解惑,在思考中提升。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图表演示法、指导阅读法、分析对比法以及小结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