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563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此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品味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更深的体悟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晋人的书法,这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赞的艺术国宝。说到晋人的书法,必然会想到一位大师王羲之。下面请欣赏兰亭集序贴卷。世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二、王羲之与“序”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对草、真、行书法造诣都很深。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法帖之冠首。 “序”是序言的简称,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言,附于卷尾叫跋。序言,有自己写的叫做“自序”有请他人写的叫做“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三、诵读1、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明确读音 (2)注意停顿和节奏 2、范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3、个人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4、自由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5、从反复的朗诵过程中,你对文章情感有什么样的感受?四、研习文本1朗读课文,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的?(或者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个由乐到痛再到悲的过程。作品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来建构的。接下来具体研读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三种不同情感的。(1)第一部分提问: 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最好用原文回答。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师生共同研习如下: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暮。)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解释词语并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把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补充“滥觞”一词:江河发源处水浅,仅能浮起酒杯。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出示“流觞曲水”图片: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作一段宴会场景描写,然后与原文比较,从中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文化意味。明确:看到这幅图,我们仿佛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那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他们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还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汇集此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只有春风才算得上惠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学生翻译此句,并分析“俯”“仰”所指,同时体会这两个骈散结合的句子。)小结: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的确,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诗人和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情致化之景,是主客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人的精神品格。(2)第二部分人们常说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什么这一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提问:接下来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明确:“痛”。那么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先不忙回答,看看作者因何而痛?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一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其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提问: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譬如施展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明确: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而,有的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的:“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重点研习以下语句,深度明确作者的“痛”是什么。“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又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是长还是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自然是自在、自足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尽,而且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3)第三部分前面两部分分别讲到了“乐”和“痛”,那么接下来作者的感情会有怎样的转变呢?请一位学生朗诵,师生一起感受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理清这部分思路。明确:首先,作者陈述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入抒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随后作者发出“后之视今”的感叹,最后交代了作品的成因,总结全文。提问: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感情基调,那么是不是真的“悲”呢?重点研习下面几句:“每览”一句:每看到古人对死生发出感慨的原因都像符契那样相合,我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一死生”和“齐彭殇”句:这里“一”“齐”是同义词,都是“把什么看做一样”的意思。 “彭祖”传说活到了800岁,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把他当做长寿的代名词。“后之视今”句: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教师总结:钱钟书曾说“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魏晋时代,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残酷,人们便转向了内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晋时代人们的精神是最解放最自由的。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无。虽然王羲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五、总结“在山阴道上走,如在画中游”。读罢兰亭集序,我们脑中浮现出绿树掩映的群山、修长挺拔的翠竹,还有那清澈急流的溪水。难怪有人说,欣赏兰亭集序一文,亦如欣赏其书法作品一样:夏饮甘泉,神清气爽;秋日登高,天晴气朗;严冬围炉,温暖如春。六、阅读研究思考: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七、 教师小结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八、作业布置1. 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