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553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课题: 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 姓名: 考纲展示: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前预习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北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民族融合。而早期统治者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和吸收汉族文化,也为后来孝文帝改革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卓有成效的新制(1)政治上,制定官吏傣禄制,整顿吏治;在地方设立三长制。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三长制的实行,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2)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作用: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的租调制的实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2、迁都洛阳(1)原因: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2)影响: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移风易俗(1)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措施:易服装:要求鲜卑贵族一律穿汉装。讲汉话:下令官员上朝时改说汉话,严格规定30岁以下官员必须执行,否则降职。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用汉族姓氏;参加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选拔人才,任命官吏。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籍贯: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后不得运回平城安葬。(3)意义: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经济上: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一定的发展。2、政治上:迁都洛阳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汉文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文帝改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3、民族关系上:孝文帝改革,大力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课堂研讨: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备 注学后反思课堂检测第65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 姓名: 1、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 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材料三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的理由。(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3)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