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497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外国诗二首(三)外国诗二首(四)二. 本周学习目标:解读诗歌作品,了解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诗歌流派及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诗中有关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简析诗歌鉴赏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三. 知识归纳总结:1. 词语积累外国诗二首(三):拗 掐 撩 草莽 塑造 匀称 火焰 凌空 胳膊 铁砧 骇人 雷霆 苍穹 疲倦 强韧 昏眩 惊心动魄 外国诗二首(四):掠 编造 篱笆 肩膀 变幻 包容 高昂 藤蔓 竞赛 旅行2.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法国的象征派诗人以马拉尔美(1842-1898)、魏尔估(1844-1896)、韩波(1854-1891)三人为代表。在戏剧方面,以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象征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所应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意识所不能达到的超时间、超空间,超物质、超感觉的“另一世界”,这种超感觉的事物,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出来。他们认为,现实黑暗无常,虚幻痛苦,只有“另一世界”才是真、善、美的。他们试用恍恍惚惚、半隐半现的景物来暗示另一世界,而象征就是沟通这两个世界的媒介。象征主义的诗歌是以暗示和联想为基础的文艺创作。它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反对直接抒情,主张间接抒情,也不同于现实主义的诗作,反对对事物作客观的具体的描绘,它把人们的视线从外部的物质世界引向内部的精神世界。如何表达这种内部的精神世界呢?主要靠象征性的暗示,即暗示主题,暗示事物,暗示感情。3. 超现实主义与新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认为只有“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呓语等“超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故在创作中主张“无意识的书写”,强调对幻觉和梦境的记叙。 美国60年代兴起的新超现实主义诗歌就是1920-1930年期间的超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延续和发展。他们不像超现实主义诗人那样完全排斥意识,而是希望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找到一种隐秘的联系。他们认为只有找到这种隐秘的联系,想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才能够成为现实,诗歌意象也才能够从心灵的深处自然跃起。4. 意象派意象派是现代英美诗歌中的一个流派,是美国新诗运动中最早、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派别。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意象派的产生源于对浪漫主义的批判,是针对当时统治英美诗坛的后期浪漫主义即维多利亚诗风的反弹。浪漫主义在1880年左右退化成矫揉造作、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的感伤主义,充满了甜得发腻的比喻,或是庸俗的训诲。英国哲学家、批评家兼诗人T. E. 休姆(T. E. Hulme),是意象派理论的最早奠基人之一,他在批评这种泛滥的感伤主义诗歌时说道:“我对这种诗歌的邋遢感伤主义十分反感。好像一首诗要是不呻吟,不哭泣,就不算诗似的。”在20世纪的前十年,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现了以庞德(Ezra Pound)和埃米罗维尔(Amy Lowell)为首的英美意象派诗。他们的目的是使诗歌摆脱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和无病呻吟,力求使诗具有艺术的凝炼和客观性;文字要简洁,感情要含蓄,意象要鲜明具体;整个诗给人以雕塑感,线条明晰有力,坚实优美,同时又要兼有油画的浓郁色彩。但这一派的真正创新是他们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意象派艺术观的核心,也是他们的艺术观对现代诗创作影响最大的部分。四. 课文分析:1. 作者简介:威廉布莱克威廉布莱克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一生极其简单,也没有什么大书特写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1757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由于个性过于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拒绝入学,因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11岁起就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其父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的一生便是一方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酬劳清贫为生,一方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炭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布莱克开创了一种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爱米莉迪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布莱克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藉天真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怪异举止和热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布莱克显然不是为属他的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同阿蒂尔兰博一样,他藉一种基于神秘与梦幻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天国诗歌”的归依与信仰。也许,这就是布莱克为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布莱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霭中”的大胆语句,为我们找到了些许从“黑暗的烟囱”延伸到“玫瑰色天国”的神秘体验路途。里尔克 Rilke, Rainer Maria里尔克是重要的奥地利裔德国作家。他对20世纪德语文学的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他和乔伊斯(James Joyce)、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艾略特(T. S. Eliot)和卡夫卡等作家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巨匠。先后上过两所军事学校,后因健康不佳,被迫离校。1895年夏读完德语文科中学,毕业前已发表第一部诗集(1894)。1895年底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艺术史。1896年9月离校去慕尼黑,是他成熟生活的开始,也是一个被内心主观需要所驱使的人的无休止旅行的开始。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居瑞士。里尔克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如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的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晚年,他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1923)和诸多14行诗。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的情绪和悲观虚无的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里尔克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的地位依然无可置疑,在他的诗作中,诗的纯美与哲学的深思的结合几近完美。他是喧嚣尘世中的一个孤独者,终身都在寻找精神的故乡。他的诗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把他所敏锐地感受和深入地思考的一切,都凝聚为精致而又独特的意象,如同雕塑一般展现在我们跟前。读他的诗,你无法不感到震撼,你会在恐惧中若有所思。詹姆斯迪基(1923)詹姆斯迪基,1923年生于美国亚特兰大,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美国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进入石头,诗集踢踏舞者的选择获全国图书奖。他的诗似梦似幻,超现实的图景总是和现实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但又能够深入人的内心,引人深思。玛丽奥利弗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13岁开始写诗。1952年于枫树岭高中毕业。1953年前往纽约,与诗人诺玛米利认识并与诗人的姐姐成为好朋友。1955年至1956年玛丽回到俄亥俄州。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再赴纽约。1962年玛丽前往伦敦,任职于移动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亚剧场。后奥利弗回到美国,并搬到马萨诸塞州居住。玛丽奥利弗没有一个正式的本科文凭,但她的诗词研讨会却在各地举办并在各大学盛行。1993年她的新诗选荣获1993 Ohioan图书奖,玛丽奥利弗的诗歌赢得了不少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并在1984年获普利策奖。2. 文本品读老虎是英国著名诗人布莱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第一节先描绘老虎给人总体上的印象,赞叹老虎“火一样的辉煌”和“一身惊人的匀称”。第二节抓住老虎火焰般地眼睛和敢于凌空抓火的胆魄进行赞美。第三节赞美老虎活力四射的筋络和勇猛无比的手脚。第四节赞美老虎饱经锤炼的脑髓和掐住雷霆的迅猛威力。第五节是在以上四节对老虎进行了正面赞美后,从侧面赞美,描绘了老虎大胜的场面,并想象上帝“可会笑笑”。第六节是第一节的反复,诗人在对老虎进行细致赞美后再次重复赞美老虎身上那种惊人的匀称。当时爆发的法兰西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对身处在英国伦敦下层社会的手工匠布莱克而言,已经内化为巨大的精神事件,不只是一般地赞成,而是热烈地拥护。在心中激励他为一个预言中即将出现的美丽新世界而战斗不息。老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对革命强烈的向往之情。长诗法国革命也是其中之一。布莱克把革命的暴力看作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摧毁一个压制、禁锢人的旧世界,可以改造人的灵魂,从而建立起一个地上的天国。由以上可看出,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老虎身上爆发出的那种旺盛生命力和对外界强大威慑力的强烈赞美之情,而老虎的形象正是力与美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对法国革命者所拥有的革命暴力的颂扬,和对革命强烈的向往之情。 豹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像诗人这样的年轻一代的象征。豹的厌倦、苦闷、迷茫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茫。豹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可以是被物质和世俗世界所围困的精神世界,可以是坐困愁城的英雄可以象征所有胸怀大志的人处于被囚困状态的悲剧。作者借用关在铁笼里豹的形象,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内心活动。他们脱离群众,和当时的革命运动有很大距离,在窒息的社会的压抑下,感到无处发挥自己的力量,因而苦闷、彷徨,好像铁笼中的豹一样,被束缚在一个极小的圈中,以致“伟大的意志昏眩”。 詹姆斯迪基的诞生中,有关意象为一匹马、铁丝、篱笆桩、草地、阳光、孩子、母亲等。“一匹马”是“我”编造的故事中的一个形象,它离开“我”之后,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象征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铁丝、篱笆桩”是“我”试图用来约束这匹马的东西,象征人类人为地给自己加上的思想和观念的枷锁。“草地、阳光”象征着摆脱束缚后自由美好的新天地。“孩子、母亲”象征着美好的亲情。“一匹马”从“我”编造的故事里诞生,却摆脱了我的束缚,尽情地享受着嫩草、阳光和自由,使“我”也像一匹新的小马诞生一样获得了新生,这象征着人类只有摆脱思想和观念的枷锁,摆脱现代文明对人的束缚,才能过上自由美好的生活。全诗蕴含着诗人关于诞生的感悟和对这种感悟的赞美欣悦之情,流露出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自由、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就出现了反思、反抗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思想传统和文学艺术传统。在哲学上出现了生命哲学,强调人的原始生命活力张扬和没有受到都市文明束缚和污染的自由与自在,而敏感的诗人和艺术家很快就加入了这个恢复现代人的生命活力的潮流之中。蛇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诗人用欣喜而充满惊叹的预期为我们描绘了两条并行穿过荒野的蛇。它们的身体非常有力,如同鞭子一样“举起来向前抽打”。它们兴致勃勃,如同参加完美的音乐会,“它们高昂着头”。它们非常自由,流畅地“穿过藤蔓和枝干,翻过石头”,它们还“穿过花的田野”,和周围的美丽环境融为一体。这就是诗人眼中看到的两条蛇,诗人因此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和赞美:“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在它们身上,生命力、自由、美与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而这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人们所缺乏的。在这样一个达到了完美的时刻,连知更鸟也欢乐地叫了起来。整个天地间充满了和谐与美好。诗歌也因此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让人回味。诗中的蛇具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形象,代表着昂扬快活、自由美好的生命状态。这种对传统形象的颠覆,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传统。因为在现代主义诗人看来,传统中的许多东西都积淀着他们所反对的文化和规范,而那些文化和规范是会扼杀人的生命力和自由的。诗歌语言清新而简洁,不像有些现代主义诗歌那样抽象和晦涩。对蛇的描绘形象而传神,充满了昂扬和欢乐的精神,既引人深思,又给人以鼓舞。【典型例题】(接上一讲)(一)古诗鉴赏考试内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意”字意、句意,内容“境”意境、氛围“情/理”情感、理趣“法”技巧手法(二)题目类型及解答要点1. “意”题目类型:“画面”“景象”“情景”“内容”“意思”“怎样表现/体现”“哪个细节”重在“译”2. “境”题目类型:“意象”“意境”“氛围”概括、提炼,形容词3. “情/理”题目类型:“思想感情”“思想情趣”“心绪”“心情”注意题材内容及关键词思乡、念友、别离、咏物、边塞、志求、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感时伤事、即事抒怀、爱情4. “法”题目类型:“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效果,“写法”比喻、夸张、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双关、比兴、互文、用典、通感、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对写法、直抒胸臆侧面(间接)描写、直接(正面)描写情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写情以乐景(壮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情与古: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情与物: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借物抒怀5. 炼字(综合题目)、赏析题目类型:“诗眼”,赏析某字的妙处、作用,比较两字的效果,鉴赏某一句或某一联字意、句意+情旨+手法+效果(三)出错类型:误解诗意 以译代析 遗漏要点 错品意境误解题意 曲解情旨不辨技法(四)答题备忘:审清题意 结合作品抓关键词 理顺文字智取注释 勿忘积累整合要点【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 酝酿 熨贴 韵味 面有愠色 意味蕴藉B. 侮辱 怃然 舞弊 忤逆不孝 妩媚多姿C. 嗜好 吞噬 对峙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D. 毕竟 庇佑 媲美 刚愎自用 奴颜婢膝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恪守 卷帙浩繁 一如继往 在地愿为连理枝B. 陨落 划地为牢 茹毛饮血 墙倒众人推C. 辖制 繁文缛节 飒爽英姿 急风知劲草D. 妨碍 暴戾恣睢 满目创痍 达则兼济天下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学习中最忌讳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记住一些名词术语,却 了基本的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双重利益 :政治上以政绩求得上级提拔,经济上以项目捞取一己实惠。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 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A. 忽略 趋向 留恋 B. 忽视 取向 留恋C. 忽略 取向 留连 D. 忽视 趋向 留连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列宁曾经指出:反杜林论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B. 我不知道这些记者报道人类徒身穿墙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相信确有此事?C. 那美丽的故事还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成群喜鹊飞上银河搭桥,牛郎、织女才得以在鹊桥相会。D. 亲情是什么?当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它是欢乐,当你们分离的时候,它是辗转,是梦,是泪,是杜鹃啼血!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 10月12号上午,记者赶到“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B. 作为高中学生,应遵守中学生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C. 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D. 连续的暴雨,造成河道水位猛涨,昨天,省里来电,要求沿河各级部门,严阵以待,防患未然。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王小惠勤学苦练,顺利地通过了层层检测,当上了文艺兵,总算实现了长期以来的夙愿。B. 李老师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弄清楚了学生李伟明瞒着老师和同学们帮助盲人提水扫地的事情。C. 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子女教育认识的一个误区。D. 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寒 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寒食:清明前一、二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相传为纪念春秋时的贤者介子推。(1)“他乡寒食远堪悲”一句中“寒食”一词的含义有哪些? 答:_(2)你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答:_阅读下文,完成8-11题:泰山赋 李木生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却又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千年万年,永不改变。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更多的是萎琐的时代。萎琐的时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统治者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泰山在萎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时代的到来。新的世纪已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我们是让风弹奏泰山挂满瀑琴的情怀,还是听泰山那凝重的呼唤?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是立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为李斯所书。泰山曾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团跪着的侏儒。当秦王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也许上书的时候是跪着的,但是他的灵魂却是昂着的。秦王听取了他的意见,团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薰瘫了。在秦始皇一命归西,一国命运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斯屈服于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弃国家利益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堕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还厉害的汉武帝的强权政治下,司马迁,将一个知识分子的傲岸身躯,站进了史记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在过去的岁月里,站立的泰山曾蒙受了无数的羞辱。它曾被历代封禅的帝王涂抹得神鬼莫辨,面目全非。但是泰山以沉默相抗,并且不屈地屹立着。站着的泰山,数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覆灭。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抗日军人,中国有一群群站立的民众。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新的世纪,跪着的人与跪着的民族是无法生存的。时移世易,静观一切又洞悉一切的泰山,从没有四大皆空的幻灭,更没有颓丧。它存在着,与无垠的宇宙一样存在着,与纤如尘埃的百姓一样存在着,热烈的,向上的,像天空一样晴朗,像大地一样深厚。如果中华民族是一艘劈浪冲涛的伟船,泰山就是这伟船的巨桅了。中国文化各种流派在这里分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这里汇集重铸。泰山之西,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鲁文化。泰山之南,是以屈原诗骚和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泰山之东,是经学、兵家杂以黄老之说的齐文化。非岱岳之雄峙,无以成其中国文化的分界;非岱岳之恢弘,不能融铸中国文化的魂脉。泰山,曾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和磨难,但它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向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选自xx年第8期散文选刊,有删改)8. 文章前三段着重刻画了泰山的哪两个特征?9. 文中对李斯和司马迁的写法有何不同?文章写这两个人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10. 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11. 文章前后两处写到泰山的诞生却不给人重复的感觉,为什么?试题答案1. B(A. 熨y C. 峙zh D. 媲p)2. D(A.继既B.划画C.急疾)3. C(“忽视”强调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强调没有注意到,疏忽;“趋向”是指朝某个方向发展,“取向”是指选择的方向;“留恋”是不忍舍弃或离开,“留连”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的情态)4. A(B. 第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C. “七夕”后的逗号应在括号后,D. “欢乐”后的逗号应为分号)5. D(A.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应换成“耳闻目睹”;B.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改为“名副其实”;C.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6. C(A. “夙愿”的意思是一向以来的愿望,“长期以来”多余;B. 表意不明,“和”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连词;D. 成分残缺,应在“起着重要作用”后加“的记载”)7. (1)点明时令,佳节思亲,生发悲情;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2)反衬。一二句用“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景来反衬“他乡寒食”的“堪悲”,第四句用“不独”说明自己天天过着“寒食”的生涯,与世人纪念子推不同,寄寓着作者一种对生活不幸的深深悲哀。8. 公正阅世,傲然挺立。9. 第一问,写李斯,将其前后的作为作对比;写司马迁,用汉武帝的淫威衬托司马迁的不屈。第二问,将二人正反对照,揭示出泰山“站着”的精神的具体内涵。10. 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泰山对英雄的由衷赞美。只要不屈的精神存在,站立的中国人就会生生不息,代代传承。11. 在前面写,侧重赞美泰山诞生的超凡脱俗;结尾写,侧重揭示泰山的诞生对人类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