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492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课标要求对学习探究能力要求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5、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8、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科学内容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6、 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重点、难点重点:(1)对水的熔点与沸点的科学探究;(2)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特点;(3)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4)让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难点:(1)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2)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3)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吸热、放热现象的理解;(4)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水资源危机和节约用水的信息。教材分析 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材通过对冰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在8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学生尚不熟悉,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对于固态能变液态、液态能变气态,学生都不陌生,他们不清楚的是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前者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后者则没有熔点。因而教材第一节以冰的熔点和沸点为重点而进行科学探究。课本使用冰是因为冰是最常见的晶体,对于冰的熔化和沸腾学生非常熟悉。加热碎冰使用水浴,是为了使碎冰受热均匀且吸热较慢,这样升温慢,易于观察记录。教材没有给晶体、非晶体下定义,没有对非晶体的熔化进行科学探究,是为了突出重点,降低难度,避免喧宾夺主。对于温度计的使用学生没有这方面的预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为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节,以吸热为核心,教材从实验和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得出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物态变化都要吸热,同时教材用分子动理论对熔化吸热和蒸发吸热做了简单的解释,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从“冰、雾、霜”的形成,认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这是课本第三节的安排,教材淡化了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突出了生活实例,加强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简单介绍了电冰箱的原理,既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了解电冰箱从“有氟”到“无氟”的变化原因,还可以增强学生“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的意识。“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一节主要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让学生获取有关资源缺少及水污染的信息,了解世界及我国缺水和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法、学法指导第一节和第二节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由于“探究水的熔点和沸点”实验仪器较多,且组装困难,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讲解,如怎样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怎样组装仪器等,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开始计时,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等。实验小组要明确分工,一人观察时间并负责记录数据,另一同学观察温度和冰的熔化情况,同时负责照顾仪器。第三节和第四节可在教室内完成,第四节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必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学生为核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突出实验探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不宜让学生死记熔化、熔点、汽化、沸点等物理概念。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5课时,第14节每节1课时,复习1课时。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教学建议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难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课标要求1、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2、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3、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4、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5、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6、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让学生体验水的三种状态,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4、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5、让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 难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教师用:电热壶、冰块、钢勺、水杯、手套 学生用:学生实验两人一组,每组有: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烧杯(100ml)、试管、温度计、细线、水 多媒体器材:实物投影仪、云、雪、雨的光盘和图片等资料、自然界的水循环光盘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冬天河里的冰在天气变暖时熔化,地上的水时间长了会消失,变成水蒸气;天气变冷时,水又会结成冰。形态各异的水告诉我们,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一 奇妙的水 学生活动 说明 播放水的各种形态的VCD光盘或投影 观看 云、雪、雨的图片 问:云、雪、雨本质是自然界的什么 讨论、交流、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水 物质?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 在自然界的各种存在形态? 形态是为了培养 讲述:云、雪、雨它们都是水, 学生兴趣只是形态各异罢了。水不仅可以变成云、 听讲雪、雨,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我们将走出神话,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 二 水之旅 水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课 看书本上的“人造雨”实验。 两名同学到讲台完成实验, 由学生完成 安排两名同学进行“人造雨”实验 其余同学观看 实验,效果 (教师协助学生) 更佳 问: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填写课本 播放自然界的水循环光盘或投影图片 上空白部分引导学生观看、思考,一段时间后,安排 观看、思考、回答、补充一名同学解释云、雨、雪的形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水的三态在什么 针对云、雨、雪的形成提情况下才可以相互转化呢? 出各种问题 三 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听讲、思考 讲解晶体、非晶体的特点 尽量少讲 以冰为例讲解熔化、汽化的概念,说 听讲、记忆、思考明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情况下 思考、提出问题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呢? 问:对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猜想呢? 猜想 问: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讲述: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和 观看、使用 安全规则,实验的安装顺序。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巡回指导 实验、记录、观察 将两个概念 安排学生汇报数据,得出结论 汇报、作图、交流、 放到后面, 安排学生整理仪器。 记忆,整理仪器 更符合学生 四 常见晶体的熔点 的认知规律 对常见固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对非晶 听讲、思考体熔化特点进行介绍 组织学生阅读、比较教材提供的常见晶 阅读、比较,发表自己 培养学生体的熔点表和沸点表,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 发现的特点、规律或问 发现问题的发现的特点、规律或问题 题 能力 组织学生观看信息窗,了解影响熔点和 了解影响熔点、沸点的沸点的因素 因素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作业:同步学习与探究 九年级上册 P3 6、7板书设计第十章 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 科学探究 熔点与沸点一、奇妙的水二、水之旅实验结论: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晶体: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固体 非晶体:原子的排列无规则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点: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点: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探究结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100四、常见晶体的熔点第十章 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水的熔点和沸点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知道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2)通过对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3)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4)学会对固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5)把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学法指导 1、从本质上讲,云、雨、雪都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哪几种存在形态?这种物质除了可化作云、雨、雪以外还能化为什么现象? 2、“人造雨”实验,帮助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 3、天上白云飘飘;地上水流潺潺;夏天狂风暴雨;冬天大雪弥漫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的循环着。你在观察课本图106后,能说出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吗? 4、晶体和非晶体从内部结构上分析,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5、探究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实验后,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6、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约为17002000,从常见晶体的熔点表中你认为选择哪一种金属作为灯丝最合适?为什么? 7、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做成的,用水银温度计能不能测量39以下的低温呢?为什么?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呢?为什么?疑解难 1、我知道雨就是水;到了春天,雪也会变成水。天上的云彩,难道也是水吗? 天上的云彩也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在阳光照射下,有时会呈现各种绚丽的色彩。除了云、雨、雪之外,雾、露、霜、雹都是水变成的。 2、水在电冰箱里为什么会结冰? 因为冰箱里面的温度很低,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3、为什么有时在炎热的夏天会从天上掉下冰雹呢? 夏天,太阳将地面晒的很热,地面附近的空气也被地面“烤”热了。但是在较高的地方(或高空)温度却是很低的,水仍然可以变成雨、雪、或冰雹。高山上的雪不是终年不化吗! 4、怎样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呢? 请做课本上“人造雨”实验。将冰放在水壶里加热,冰变成了水;待水沸腾后,壶嘴冒出的大量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会挡住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看不清水蒸气后面的物体,这像不像天上的云? 水蒸气喷在冷的钢勺(或其它金属体)上,钢勺上会有水珠滴下,这像不像“下雨”?如果在北方的冬季,室外的温度比较低,把水放在室外,水又会结成冰。 5、加热使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勺变成水,水在低温下变成冰。你知道使水发生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吗? 温度是水发生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常见的水是液态,温度升高,可以使水变成气态;温度降低,可以使水变成固态。温度是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 6、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是固定不变的吗? 纯净水结成的冰,凝固点(即熔点)是0,水中如果含有杂质,凝固点会变化。比如盐水在低于0时仍然可以流动,因为盐水的熔点低于0。其它晶体的熔点也跟含有的杂质或外界的压强有关。 7、听说在高原上不容易煮熟饭,如果我们到了高原上,是不是就只能吃生米饭? 高原上气压低,烧水的时候,水虽然沸腾了,温度却没有达到100,不容易煮熟食物。 同学们别担心,到了高原上还是不会吃生米饭的。可以将煮饭锅密封起来,增大液面上的气压,使沸点升高一些。家庭中用的“高压锅”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自我检测 1、将冰箱里的冰块拿出,不久就熔化,冬季黄河结冰,到春天就解冻。这是为什么? 答:冰块从冰箱中拿出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达到熔点后熔化;春天,气温升高后,冰块吸热熔化,黄河解冻。 2、张宁的手表进水了,表面灰蒙蒙的,指针一点也看不清。后来,他把表面朝内,底壳朝外,戴在手上2h后,又能看清指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表内的水吸热后蒸发为水蒸气的缘故。还可以在其它热源上微热。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课标要求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教师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海波、石蜡、试管(2支)、烧杯(2个)、热水、温度计(2支)、酒精、棉花、细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课本图10-5、10-9、10-20、10-22、10-24图片教学设计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教师活动 一、 熔化与吸热 学生活动 说明讲述: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 学生听讲 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问: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 学生看书、思考后 培养学生分析问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 回答问题 题的能力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课本图10-15及课本上的解释后作出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听讲、记忆、思考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 听讲进行探究与验证。讲述: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分别盛 听讲 由学生完成实验,装粉末状海波及石蜡,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逐渐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然后仔 实验能力细观察、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作出图线。巡回指导 组装仪器,进行实验问: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理解物理模型的教师补充 意义讲述:停止加入热水,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会怎样? 学生实验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问二、汽化与吸热 题的能力问: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解释吗?请阅读课本图10-18后,作出解释。教师补充、完善。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你 学生回答 理论与生活密切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 联系 教师补充、完善问:课本图10-19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学生发现道理 培养学生发现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沸腾的过程需 回答问题 题的能力要吸热,那么蒸发需不需要吸热呢? 思考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 思考、回答请同学们完成图1021实验,实验的结论 学生完成实验,归纳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 通过比较,加深教师补充完善。 理解三、升华与吸热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什么是 学生看书,回答升华。讲述: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 学生思考、回答演示图10-23所示的实验。 观看现象、解释现象讲述: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学生思考、回答升华需要热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10-24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点,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作业课本p12页 1板书设计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熔化与吸热熔化为吸热过程,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熔化停止二、汽化与吸热汽化 沸腾 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蒸发与沸腾 相同点 都属于蒸发现象 都吸热 不同点 发生的温度 发生的部位 有无气泡 三、升华与吸热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教学反思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学习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学法指导 1、从课本图10-15的分子运动模型,你能说出熔化时,分子状态的变化吗? 2、怎样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图1和图2,一个为晶体海波的熔化图像,另一个为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图像,则图 为海波熔化图像,图 为石蜡熔化图像。 以图3为例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1)图像上各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AB线段:代表物质外于固体吸热升温的阶段。 BC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 。 CD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 (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 例如,加热到3分钟时,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交图像上AB线段,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P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的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 (3)从图像上怎样判定晶体的熔点? 图像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可以以B点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在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从图3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请同学们思考,石蜡熔化图像情况又如何呢? 3、为什么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呢?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什么?你能一一举例说明吗? 5、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有哪些? 6、怎样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升华现象? 7、升华现象有哪些具体应用?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学建议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 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 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 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新课一、 一、 冰雾霜的形成,(一) (一) 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认真听讲思考、回答看书、思考观察、思考学生回答学生思考举例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听讲思考、回答观看实验学生回答、思考(三)霜与凝华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学生听讲学生回答学生听讲学生思考、举例学生讨论、回答从现象中归纳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 二、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教师补充完善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窗的内容学生看图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举例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学生小结作业:学习与探究 P12 10、11板书设计第三节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一、 一、 冰雾霜的形成1 1 冰与凝固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2 2 雾与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3 3 霜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教学反思第三节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学法指导:1 水可以凝固为冰,冰也可以熔化为水,这些物态变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活和生产中还有类似的变化吗?请你举出一个例子。2 课本图10-28“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谁吸热,谁放热? 3 “雾”、“露水”和“霜”的形成各需要什么条件?4 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5 冰箱经常结霜,甚至有时关不了冰箱门。观察并讨论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以及形状,为什么冰箱会结霜?6 物态变化真不愧是千姿百态,有时吸热,有时放热。请你在图10-8中的括号中填上“吸热”或“放热”。7 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物,药品保持新鲜。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第四节 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1) 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 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3)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让学生获取有关水资源缺少及水污染的信息,了解世界及我国缺水和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课标要求:1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的社会问题。2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措施与建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均有这方面的大量信息。教师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并进行交流。通过大量事例说明:因水污染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缺水而导致农田荒芜、土地沙化;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2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1) 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 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3) 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学生用器材,每两人一组,每组铁架台一个、小烧杯2只、漏斗一个、滤纸,浑浊的河水,玻璃棒。多媒体器材:多媒体投影器,有关水资源及水污染的VCD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 水资源危机课前安排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从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各个方面获取信息。教师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从多个方面获取的信息,并安排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播放有关水资源危机的VCD光盘。问: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缺水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节水呢?问: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教师播放有关水污染的VCD光盘.问:面对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总结: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观看、讨论学生回答学生听讲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回答:水污染学生回答学生观看、讨论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二、 惜每一滴水安排、组织学生完成课本图10-45的实验问:水的净化有几种方法?水净化后水质有什么变化?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20面图表。问我们学生应该为防止水污染作出哪些贡献?教师总结学生实验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小结作业:课本P20页作业1、2板书设计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一、 一、 水资源危机造成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三、 三、 珍惜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教学反思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2 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法指导1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有限的淡水资源。2 你知道天然水的成分吗?天然水所含的各种“杂质”对人体都有害吗:3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4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水污染的罪魁又是谁呢?5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有什么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说一说你的做法。6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说一说你的想法。释疑解难天然水有哪些成分?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纯水”?的化学组成,在纯水中只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且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用分子式可以表示为H2O。如果将一克水分子分解的话可以得到2克氢气和16克氧气,然而,自然界的水并非处于完全孤立的“世外桃源”中,它每时每刻都在与大气、土壤和岩石等多种元素如钾、钠、钙、镁、铅、铁、锰、磷、碳、硅、氧等;另一部分是难溶物质,它们往往是在接触过程中被水夹带进去的。由此可见,天然水的成分并不单一,它是一个混杂有多种万分的复杂体系。有些天然水,象淙淙细流的虎跑泉,碧波浩淼的太湖水,看上去透明清澈,似乎非常纯净,但是经过分析检验,仍然可发现里面含有不少杂质,只是含量比较少罢了。此外,天然水中还会生长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因此,严格说来天然水是不纯净的。当然不同来源与不同水体的天然水,成分会有很大差别,例如海水中盐分多,湖泊江河水中的盐分就少;流动的水域中污染物质易经扩散而减少,池塘水库中的污染物质易于积累而增多。一般说来,天然水中所含的其他成分有三大类:溶解物质,如各种无机盐类和水溶性气体等;悬浮物质,如泥沙、细菌、藻类等;胶体物质,如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等。应该指出,天然水中所含的“杂质”不是全部有害的,其中一部分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所以,天然水也是人体必需元素的重要补充来源。自我检测记录你家中生活用水情况,观察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说说家庭用水时可用哪些可能的方法节水?答: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