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8377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I)人生观,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因为这些原因,中国古代士大夫从来都非常重视对“道”的 思考和实践。很少有士大夫把文学事业当成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甚至有“士当以器识为先, 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的说法。几乎所有文学家都既是文学的创作者,政治的参与者,又 是“道”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和实践 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必须相互渗透,甚至融为一体。每个文人的身份 或其创作可以有所侧重,但“道”不能离“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不能离 “道”,否则就于世道人心无补甚至有害。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与西方文学侧重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相比,中国文学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来强调“文以明道”,就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所谓“文以明道”,就是指 文学不仅要有文采、情韵之美,还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的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 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如此,这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 识有关,而后者又是由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环境所决定的。西方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政治权力为诸侯、贵族所垄断,知识分子很少能够染指, 因此他们大多从事宗教、文学、艺术、技术、商业活动,于是西方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 系就不是特别密切。中国则自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形成, 贵族阶层日渐式微,最高统治者需要有一大批出身平民阶层而又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协 助管理庞大的国家,于是旨在培养、选拔、任用这些人才的一系列教育、选举、职官制度应 运而生并日臻完善,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逐步形成。他们中很少有人把自己看成纯粹的文 学艺术家,都特别关注社会现实。从高处说,他们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 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政治便成为他们的整个生活包括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中起支 配作用的因素。政治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因此现实主义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 当然,这一文学传统有得有失,相对来讲,中国古代文学对人性、个人自由、爱情、自然、 幻想世界等的探索和描写就不够细致、深入。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倾心于对“道”(包括人生之道、人伦之 道、政治之道、天地之道)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在政治统治占绝对中心地位的中国古代 社会,宗教的作用相当有限,引导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职责,主要靠士大夫群体来承担; 另一方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几乎拥有绝对权力,士大夫群体只能通过对“道” 的思考和实践,构建高于“政统”的“道统”,对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予以一定的制约。此 外,士大夫群体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身份和责任的阶层,也必须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总之,在中国古代,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还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孔子最早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可以看成是“文以明道”说的源头。毛诗序强调诗歌与政教的关系,认为“先王以是经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和文章的社会功能。及至中 唐时期,柳宗元第一次明确揭示了“文以明道”的概念。(选自廖可斌“文以明道”的两种语境,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以明道”指文学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它是中国文 学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B. 自秦汉以后,中国形成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冶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为这一政 治体制服务的士大夫阶层。C. 中国古代士大夫特别关心社会现实,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 而不想当纯粹的文学艺术家。D. “道”既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引导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制约君主绝对权力的有效工具, 也是构建自身精神世界的途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自然段揭示中国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以明道”,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原因。B. 第二、三自然段联系社会历史,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原因。 C. 第四自然段收束全文,再次强凋在中国古代文学被赋予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举例佐证。 D. 文章先分后总,结构严谨,在与西方文学对比中凸显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政治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对于多数士大夫而言,政治是支配他们整个生活的核心因 素,文学是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工具。B. 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在探索和描写人性、自然以及幻想世界等方面不够细致、 深入,这与“文以明道”的传统有关。C. 中国古代文人认为,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与实践密切相关,两者相互渗透, 水乳交融,“道”不离“文”,“文以明道”。D. 文学在中国古代从来就不是文学本身,而是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毛诗序强调 诗歌与政教的关系就是这一特征的生动体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抢水江岸 “记住,要守住堰坝,别让决口了。我回家睡一会儿,就过来换你。”爷爷低沉的声音随着烟气一起飘过来。顺子随便哼了一声,爷爷没有听见。“你耳朵塞驴毛了?”爷爷竟腾腾腾大步跑回来,对顺子吼。“我不聋!”顺子的声音更洪亮。爷爷愣了一下,踽踽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嘟囔:“妈的,老子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儿,怎么尽出败家子呢?”“你在土里刨了一辈子食,有什么家当好败的啊?”顺子也嘀咕一句。爷爷融进了夜色,看不见了。顺子扑通一声把自己放倒在一块青石板上,舒服地伸了个懒腰。顺子把守的这个堰,人称头堰口,往左通往独龙岗,往右通往黄泥湾。黄泥湾的稻田位置靠上,只要把堰口堵死,水便往右流,独龙岗的稻田只能喝一些人家下巴颏儿流下来的哈喇子。大集体的时候,每逢干旱,两个生产队的劳动力就日夜聚集在这里抢水,结下了血海深仇。这些年,整个殷城县十万大军下苏州,村村都是老弱病残,田地不是抛荒,就是栽上了板栗和茶叶,稻田的版图急剧缩小,抢水的闹剧很久都没有发生了。朦朦胧胧中,他听见铁锹挖沙石的声音,听见水流哗哗的声音。他悄悄拔起铁锹,抄在手里,猫腰下了河。一个老头正撅着屁股扒堰坝呢。老头已经扒开两尺多宽的决口,汩汩的清水欢快地往下游流去。顺子举起铁锹,对老头吼道:“大胆毛贼,敢来偷水?”老头呵呵笑了,说:“我嫌白天热,想夜晚来挖堰,没想到你已经挖好了。小兄弟,就让我扒个小口吧。你们黄泥湾除了吴大眼那个老砍头的,谁还种庄稼啊?”“不许你骂我爷爷。”顺子生气了。“哈哈,你就是吴大眼的孙子啊?吴大眼那个老东西来了,老子也不怕他。”老头笑着说。“我知道,你外号叫罗长腿,你们是死对头,过去你们都是生产队长,为抢水没少打架。我爷爷的胳膊,就是被你砍断的。”顺子没好气地说。“小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头说着,一把拽下了短裤。顺子凑过去,看见一道“弯月”从罗老头的腿根铺展到膝盖处。多宽的一把铁锹才能砍成这样啊,这可比爷爷左小臂上那道狰狞的疤痕大多了。他倒抽了一口凉气。“为了一口水,值得吗?”顺子摇摇头。“怎么不值得?那年月,多一口水,就多一口粮食呢。”老头幽幽叹了口气。“罗爷爷,我刚才和您闹着玩的,我帮您把堰口都扒开吧。”顺子说着,就要开挖。“不必了,有这个小口就行。”老头制止了顺子。“您都扒开才好呢。”顺子诚恳地说。“为什么?”老头狐疑了。“我想去苏州,爷爷的稻子旱死了,肯定放我走。”顺子调皮地笑了。老头沉默良久,哀哀地叹息一声:“怎么年轻人都是一样的败家子呢?”顺子笑了,说:“罗爷爷,您怎么和我爷爷一样叹息、抱怨?”两人正聊着,顺子听见河堤上传来嗒嗒的脚步声,肯定是爷爷到了。可是,走近堰口的时候,脚步声突然消失了。顺子一时有些紧张,爷爷会不会骂他,会不会和罗爷爷再血战一 场呢?顺子的爷爷看见了决口的堰坝,也看见了那个鹭鸶一样有着一双长腿的黑影。独龙岗除了“罗长腿”这个老东西,也没人种庄稼了。姓罗的又来抢水了!他本能地要扑过去,却慢慢收住了脚步。这年月,还有谁喜欢种庄稼啊?还有谁半夜三更来抢水啊?如果全中国还有两个人种庄稼,一个是自己,另一个必定是这个老鬼了。罢了,罢了。“顺子,水还旺吧?”爷爷朗声问。顺子抢白道:“你不会自己下来看看?”爷爷竟没有再吱声。罗老头做好了打架的准备。这个老东西,总是得理不饶人呢,今天恐怕也不会善罢干休。可是,老东西死活不再往前迈一步,仿佛没看见他。他心里一阵热。他明白,老东西一定是看在庄稼的分儿上才没有找麻烦呢。他低声对顺子说:“陪你爷爷回家睡觉吧,这里有我呢。”堰坝的决口好象越来越大,罗老头赶紧填了几锹沙石。水流的声音欢快活泼,像一支明快的小夜曲在暗夜悄然游荡。(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顺子不想留在农村耕种土地,很不情愿地来守水。因此,当“罗长腿”来分水时,顺子 就想故意把堰口全扒开,旱死爷爷的庄稼,逼爷爷放自己走。B. 顺子的爷爷和罗老头都把顺子看成是“败家子”,既表现了顺子好逸恶劳的个性,也凸 显了两位老人的性格,揭示出两代人尖锐的矛盾。C.文章画横线两处都写到了流水的声音。前一处发生在“扒开”决口之后,后一处是“赶紧 填了几锹砂石”之后,用意不同,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D. 罗老头让顺子看自己被顺子爷爷砍成的伤痕,顺子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认为前辈们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从侧面写出了顺子对那个时代的不满。5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6明知是宿敌“罗长腿”在抢水,“吴大眼”为什么死活不肯再往前一步?作者如此安排 有何深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河北深州大疃社区幼儿园“虐童视频”引起轩然大波。三四岁的孩子,被人放到高高的窗框上面向后推,仰面“搭”在窗框上痛哭,看到这样的场景,谁能不心头一酸呢? 一些幼师为什么折磨孩子?除了少数人心理变态,缺乏方法和耐心是主要原因。幼儿园 的孩子无论是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还是行为能力等,都不能和中小学生相比,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明确 规定,虐待罪下要新增一条:“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 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为什么 这样的事件还会屡屡发生呢?专家分析称,这是因为相关人员对“刑法修正案(九)”认识 不足。(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查阅了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根据最新标准,我国全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 2 名专任教师、1 名保育员(或配备 3 名专任教师),保教人员与幼 儿比达到 1:7 至 1:9。可是现实呢,很多非公立幼儿园,也就是民办幼儿园明显达不到这 一标准。报告显示,“我国 xx 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有 184.41 万人,保育员有 55.08 万人,教 师总量为 239.49 万人”。假设以 xx 年学前教育的专任教师和保育员规模为基准,xx 年需在 xx 年基础上补充 87.37 万名的专任教师和 80 万名保育员。到 2021 年,也就是 5 年以后,这个供需矛盾最突出,一共需要补充 335.59 万名教师。(摘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浙江瑞安一家幼儿园小小班的两名教师,被家长用录下的音频曝光虐待班里多名两三周岁的幼童。眼下,对很多幼儿园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也是爱心和责任心的问题。从现状 上看,学前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一个再简陋的幼儿园,请一位负责任的老师都不应 该是难事。既然办了幼儿园,就要为幼儿负责。给不了优越的环境,但爱心和责任心是谁都 给得起的。一些幼儿园找客观的原因,其实只是推卸责任。不管怎么样,师德都是第一位的,那些 一心只想赚钱又不想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请离幼儿远一点。理变态行为感到无比心酸。B. 处于发育期的幼儿园孩子,需要幼儿教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因为他们在语言表达、逻 辑思维等方面都不如中小学生。C. 办幼儿园不能只为赚钱而丢掉了爱心和责任心,出现了“虐童”事件,不能一味寻找客 观原因推脱责任。D. 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的“入园难”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仍然任重道远。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四则材料详细报道了河北深州大疃社区幼儿园、浙江瑞安市幼儿园发生的“虐童”事件, 以及所引发的深层次讨论。B. 材料指出了民办幼儿园是“虐童”案件频发的重灾区,而公办幼儿园由于师资力量雄厚, 很少发生此类事件。C. 我国已经把虐童行为列入刑法,“刑法修正案(九)”的明确规定,拓宽了虐待罪的惩罚 对象,但没有起到作用。D. 我国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到“一学位难求”,近七成的幼儿园是民办幼儿园, 不少孩子的学前教育环境很不乐观。E. 材料指出很多民办幼儿园不能达到保教人员与幼儿比 1 :7 至 1 :9 的比例标准,学前 教育专任教师和保育员的缺口越来越大。9. 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虐童”事件频发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吴择仁字智夫,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元祐中,金水河堤坏,十六县皆选属庀役,材料四:(摘编自钱江晚报)得诣朝堂白事。宰相范纯仁独异之,曰:“簿领中乃有是人邪?”据统计,我国有 20.99 万所幼儿园,公办仅占 24%左右,企事业办园占比超过 9%,民办园 占比达到 66.36%。随着“80 后”“90 后”一代生育高峰的到来,叠加上“全面二孩”落地 带来的推动作用,新“婴儿潮”已经初现,可“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却日渐严峻。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一学位难求”。民办幼儿园成了很多家庭无奈的“第二选择”, 不少孩子的学前教育环境并不乐观。与公立园相比,民办园还处于“自力更生”“自负盈亏” 的阶段。许多公办园的幼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身也是父母亲,而民办园的老师多以刚 毕业的年轻人为主,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有些人甚至无证上岗。从办学条件上看,民办园身 上背负的种种弱势,使得层出不穷的办学乱象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释。(摘编自北京晨报)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河北深州大疃社区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已经触犯“刑法修正案(九)”,大家对这种心建中靖国初,畿内饥,多盗,以择仁知太康县。始至,召令贼曹曰:“民穷而盗,非天性也,我以静镇之。若亡命椎埋故犯,我一切诛之,毋得贷。”群盗相戒不入境。中贵人 谭稹奴犯法,按致于理。稹羞恚造谮,徽宗召户部郎中宋乔年往鞫。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 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择仁上谒, 乔年迎笑曰:“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居数日,召诣阙。方有事青唐,擢熙河路转运判官,即以直秘阁为副使,从招讨使王厚领兵深入,克兰、廓城栅十三。加龙图,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郑州城恶,受命更筑之。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 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遂拜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故事,尹以三日听讼,右曹吏十辈列庭 下,自占姓名,一人云:“某人送某狱,某人当杖,某人去”,而尹无所可否。有窦鑑者, 以捕盗宠,官诸司使,服金带。择仁视事,狃旧态来前,叱而械诸狱,一府大惊。卖珠人居 民货久不返,度事急,匿宦官杨戬第,择仁迹取之,窜于远。戬中以事,出为显谟阁直学士、知熙州,从永兴军。走马承受蓝从熙言其擅改茶法,夺 职,免。再阅岁,以徽猷阁待制领江、淮发运,还直学士、知渭州。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 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选自宋史.吴择仁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 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B. 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 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C. 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 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D. 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 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宰”是主宰的意思,“相”有辅佐之意,宰相指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 B.“建中靖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C. 古文中的“贼”和“盗”含义不同,“贼”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奴隶或农民的称呼。 D. “诣”有“到”的意思,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诣阙”即赴朝堂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吴择仁体恤灾民,安抚灾民。徽宗时期京郊发生灾荒,民饥而为盗者甚多,朝廷任命他 为太康县令,他到任后,设法安抚灾民,平定祸乱。B. 吴择仁触犯权贵,被告御状。中贵人谭稹的家奴犯法,吴择仁依法惩处,谭稹恼羞成怒, 在宋徽宗面前造谣诬陷吴择仁,于是徽宗亲自调查此事。C. 吴择仁严于吏治,铁面无私。吴择仁参加案件审查时,把因捕盗受宠、耀武扬威来到公 堂,身上还佩戴了金腰带的窦鑑抓了起来,关进监狱。D. 吴择仁遭受陷害,被贬出京。吴择仁把躲藏在杨戬家中的为非作歹的商人捉拿归案,却 被杨戬恶意中伤,最终被调出京城任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择仁上谒,乔年迎笑曰:“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2)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 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 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注】此词作于公元 1177 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 八月十四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晚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老子 个中不浅: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恢 复)不浅。”老子:老夫。作者此时地位与庾亮不相上下。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 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 只好离秦返家。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处指故乡。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宦海沉浮的悲伤之情。 B“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诗人以庾亮自比,仰慕庾亮的丰功伟业,感叹自己一事无成。 C“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写月色,“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 D“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E这首词的意境豪放、阔大,风格飘逸潇洒,激奋中带有苍凉之感,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响。15.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韩愈在师说中以普通众人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 是“,”。(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 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的两句是“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 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 10 位作家 61 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xx 年 11 月 20 日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逝世百年纪念日,无独有偶,11 月 21 日是素有“文化昆仑”之称的文化大师钱钟书的百年诞辰。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凭着勤奋刻苦以及高人指点,硬是创出了一种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七月流火,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新年开始的头几周,新片内容多数围绕“骗”字打转,有趣的是,洋洋大观的骗术和电影水准相当一致,高有所高,低有所低,“骗”中之王也是片中之王。A. B. C.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B随着人口红利渐趋消失,中国经济难以持续增长甚至会陷入停滞的声音甚嚣尘上,人口红利也从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转变为一些人唱衰中国。 C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坚决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控违章建设,严加防范炒地炒房的投机行为。 D今年艺考政策进一步收紧,部分学校不仅被取消“校考招生”资格,而且一些高校削减招生数量,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邻居小伙平时总是西装革履,每次见到他,我都由衷地对他说:“在下真是风度翩翩!” B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为恭贺我中学时班主任张老师升任校长,我送上画作,对张老师说:“恭贺恩师乔迁之喜,敬奉涂鸦画作,学生水平有限,画艺不精,权当补壁。” D您退休以后来到这山清水秀的小村庄,终日徜徉山水,吟风弄月,又有容膝之安,真令人羡慕。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 ,对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 ,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的开口度 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 ,我们在朗读、 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时下,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有机会,我们 要让孩子在暑假学习拉小提琴。因为只有学习拉小提琴才能让孩子多才多艺,而多才多艺的 孩子必定智力水平高,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1不是只有学习拉小提琴才能让孩子多才多艺。2 3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1富润屋,德润身。(礼记)2让一得百,争十失九。(唐.马总)3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明.宋濂)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5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增广贤文)6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默生)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