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192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基础知识明建立,明君主专制加强,中央与地方官制的调整,大明律,锦衣卫和东西厂,八股取士,靖难之役,建都北京基本理论1明朝专制加强至顶点,一方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同时反映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渐趋衰落;2大明律是维护和加强统治与特权的工具,是专制加强的表现;3特务统治表现出君主专制加强至极端;4八股取士是思想文化领域专制的体现,禁锢思想,阻滞文化;5明北京布局合理,建筑壮丽,是中外建筑史上的杰作。能力培养1归纳分析明专制加强的措施及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2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明专制加强的措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重点难点明专制加强的措施与作用。教具教法列表,资料,归纳,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引言导入。历史分期,是指1368年至1644年再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并于清朝时确立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东西方文化接触频繁(只是相对于中国史的过去而言),新航路开辟使新旧大陆联系起来。这一时期,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于后来引发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崭新的时期。我国明中期后虽然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但由于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严重受阻,清政府团关锁国,造成中国社会落伍。请同学据以上引言,略谈感想。一、明朝建立与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建立与统一。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其为明太祖。2加强君主专制。(1)在中央,废除丞相,分相权至六部。各部设尚书,使皇帝权力空前提高。资料朱元璋登基后,廿二史札记载,“凡守令瓴贪酷者,许民赴就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方孝儒,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15岁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及长,承学于宋濂,深受器重。洪武十五年(1382),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方孝儒,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甚合上意。赐宴时,太祖朱元璋有意使人欹斜几具,试其为人,方孝儒正之而后坐。朱喜其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厚礼遣回乡。此后十年,居家读书写作,著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篇。31岁时,仇家于叔争讼,词连孝儒,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问罪。朱元璋见孝儒名,特名释放,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受荐,授汉中府学教授,深为蜀献王赏识,聘为世子师。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继位,召孝儒入京,任翰林侍讲学士,次年,值文渊阁,尊师以礼,帝读书有疑,即召讲解。凡国家大事,常命孝儒就坐前批答,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孝儒任副总裁。后调文学博士,奉命与董伦、高逊志等主持京考。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反。时朝廷征讨檄文,均出自孝儒之手,且为朝廷多方策划,抵御燕兵。四年,燕兵入京师,宫中大火,惠帝焚死,孝儒日夜恸哭于殿前。初,朱棣自北平起兵南下,军师姚广孝曾说:“南方有方孝儒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至此,朱棣命孝儒起草即位诏书,孝儒披麻带孝至,痛骂不绝,拒草诏。朱棣为孝儒设坐,并起身劝慰说:先生何自苦,余欲学周公辅成王耳。孝儒反问:成王安在?朱棣说:渠自焚死。再问:保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国赖长君。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搪塞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无过劳苦。即示左右强行授笔,并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儒执笔,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掷笔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儒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骂声益厉。朱棣大怒,命人剁孝儒嘴,孝儒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于是,一面将关至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逮解至京,当其面一一杀戮。儒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胞弟孝友临刑时,孝儒泪如雨下,孝友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孝儒亦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乎哀哉兮庶不我尤。最后,朱棣将孝儒处死。所灭10族(9族及学生),达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玛数千。孝儒死后,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庸、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县城之方氏族人,有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投于井中,后称此井为义井。孝儒死后,朝廷方禁甚严,弟子王徐私藏孝儒遗稿,辑为侯城集,后文禁渐弛,遂有逊志斋集行世。朱棣将其妻女送到军营里让士兵轮奸。朱棣这种剥皮做法,是其父元璋所传。儿女亲家,李善长,蓝玉都不放过。胡惟庸案。胡为朱元璋的宰相。在1380年,因有人告发谋反,勾结东方大海的日本,准备在宴会上杀朱元璋。(因当权人物决心除掉胡惟庸,所以自会有人告发他)朱元璋把胡惟庸磔死,屠灭三族。经过十年,朱元璋宣称发现胡惟庸的新阴谋和新同党,于是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逮捕行动连他最尊敬的开国元老,七十七岁的李善良都包括在内,共处决二万余人。朱元璋还编撰一本名奸党录的书,附录李善良的供辞,昭告天下。蓝玉冤狱:一三九三年,有人告发蓝玉谋反,立即逮捕入狱。及后才发表蓝玉在狱中承认准备发动兵变。同胡惟庸冤狱也处决二万余人。朱元璋亦编撰了一本名逆党录的书,昭告全国。朝廷上的官员每回上朝更要抱持着必去无回的态度,就连童时玩伴和帮他打下江山的也都无可幸免的招到祸害。人教网有文:“杀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又借此大兴党狱,凡是认为对朱姓统治有危险的功臣宿将,都被指为胡党案犯,灭族抄家,十年中杀了三万多人。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又以此罗织罪名,杀了一万多人。历史上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称为“胡蓝之狱”。有些开国功臣,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曾被朱元璋赞为“勋臣第一”的儿女亲家李善长(其子李祺被朱元璋招为驸马);也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或杀掉、或赐死。右丞相徐达,是跟从朱元璋起兵的同乡,几十年来出入战阵,屡建奇功,一直是明军的统帅,被公认为功臣之首。他对朱元璋忠顺恭谨,朱元璋多方侦伺也寻不出他的过失。然而阴狠的朱元璋,竟乘徐达身患背疽忌吃鹅肉的时候,赐他熟鹅,徐达流涕而食,不日即死。在地方,三司分权。即将元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省”,统管地方民政与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贫乏地方军政。(2)在中央,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使其与兵部互相制约。使前者之统兵权与后者调兵权互相牵制。战事时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率军队作战。(3)制定大明律。特点: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资料关于大明律。(4)特务统治。A、太祖时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监视和侦察官民不法行为。它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分管辖。B、后来设立东厂和西厂,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资料举教参中三例。“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元璋问“嫌”可改为“忧”。另:国子监祭酒宋讷在家生气的形象。三是太子老师大学士宋濂请客被元璋查问。(5)“八股取士”。为严厉控制士人思想,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并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文体均有严格限定,分为八个部分,故得名。束缚了人们思想。资料关于明代科举和教育体现极端专制的例子。明科举考试,只可从儒家经典上的文句出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许有个人见解。八股文是一种格式化的答卷文体。提示请同学回顾归纳秦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秦、西汉、东汉、隋、唐、北宋、元、明、清。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背景。太祖时分封儿孙为藩王。孙建文帝继位之后采取削藩措施,威胁了藩王利益。资料曾封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至全国各军事重镇,屏藩王室,拱卫京师。棣为元璋第四子,建文帝继位时为最年长辈长的藩王。2“靖难之役”。北平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朝廷,1402年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继位,是为明成祖(初庙号为太宗)。1403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3营建北京。1421年建成后迁都北京,由木工蒯祥(苏州府吴县人)主持。资料迁都北京的背景和理由。一是因北京为龙兴之地,二是更由于政治上的考虑,认为北京战略位置重要,且明代主要威胁仍然来自蒙古势力。提示回顾归纳历史上的变乱,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七国之乱、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唐之变、靖难之役、三藩之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