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八单元课内阅读练习.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8117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八单元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八单元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八单元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八单元课内阅读练习第五单元一、按课文内容填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 ),在( )之间( )。.多少劳动人民的()和(),才()成这( )、()的万里长城。.截至年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自然文化遗产共()处,请举出四个( )( )( )( )。二、长城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 险峻)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 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作者以( )为例,从四方面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难。这四方面是:修筑长城用的( )多;( )重;( )难;修筑在( )上。、“单看”中的“单”字可换成 字。、第一段最后一句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作者感叹什么?.正前面,昆明湖()像一面(),()像一块()。()、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二、课内阅读颐和园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1、从划“ ”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 )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 ),部首是( ),除部首外查( )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香气浓厚;(草木)茂盛;(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 )”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1)、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2)、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5、颐和园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殿。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i ji)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耸立( ) 葱郁( ) 痕迹( )、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昆明湖的特点是:( )和( )作者分别用( )和( )来比喻。、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 三个方向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空间方位非常清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认为句子中的“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用“划船”的“划”字。聪明的你,请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第六单元一、积累填空1、默写课内古诗,能写上一两句送别名句。( )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是那么(),前面的(),后面的()上去,()的声音,像()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3.那(),如同(),必将()传下去。二、课内阅读搭石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我也来写一句俗语。( )。2、照样子写词语:清波漾漾:()、()、()。3、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再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4、我来填一填:(轻快)的音乐:( )的宫殿 ( )的万里长城 ( )的母亲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针头向皮肤刺出,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zhan zan)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xue xie)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用“ ”画出表现两岸人民关系的句子。、“生命桥”的意思是 “生命桥”是由架起来的。、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第七、八单元一、积累填空.周恩来站了起来,()地回答道:“()!”.我非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与()都堪称()的大作家。.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去比别人的(),那么他不但会(),还会(),十分();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不断()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越来越()。3.世纪是一个()的世纪。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是()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4.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涂上了“()”之笔。5.太空作物普遍具有()、()、()等优点。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吵嚷: 衣衫褴褛: 撑腰: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3、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当你读到这一幕时,你是怎么想的?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 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我会给文段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意思是:。伯父叹了口气的原因是 :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改成陈述句) 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从文中划线的部分我体会到:_。我能体会到作者肖复兴此时的心情是:_。课文说:“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_。五、呼风唤雨的新世纪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o po)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划去不正确的读音。、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 、 和 。、我会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六、飞向蓝天的恐龙 1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2、解词: 毋庸置疑: 。欣喜若狂: 。 五彩斑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