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7课 诗六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942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7课 诗六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7课 诗六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7课 诗六首学案 语文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诗六首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怆然()(2)海隅()(3)青霭() (4)众壑()(5)樵夫() (6)金伐鼓( )(7)旌旆( )(8)逶迤()(9)塞草腓() (10)玉箸()(11)女娲() (12)神妪()(13)惘然() (14)箜篌()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1)怆然:_(2)青霭:_(3)阴晴众壑殊:_(4)旌旆逶迤:_(5)塞草腓:_(6)夜深还过女墙来:_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男儿本自重横行古义:_今义: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2)李凭中国弹箜篌古义: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3)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_今义: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4)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_今义:思慕异性的心情。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穷(2)引4掌握下面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死节从来岂顾勋:_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5)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6)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9)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课外名句(1)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一、作者简介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代表作有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有诗集陈伯玉集。2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3高适(约706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杰出代表作是燕歌行。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5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诵词章,十五六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因避其父亲李晋肃的名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便英年早逝。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代表诗作有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有李长吉歌诗。6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的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有所寄寓,爱情诗深情动人。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多,意旨隐晦。李商隐的散文也文采华美,风格独特;骈文婉约雅致,蜚声于晚唐文坛。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马嵬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二、背景展示1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2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的作品。3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诗人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并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4刘禹锡写作石头城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5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6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中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诗人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终南山中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两句,是言终南山之大。诗人登临“中峰”,纵目四顾,南山之大竟可隔出不同的分野,千沟万壑也因光线的强弱、有无而形态各异。B艺术上,石头城采用借景取喻、托古抒情的手法,从侧面揭示出昔盛今衰、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 C登幽州台歌中,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像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D燕歌行中的“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的阵容,预示着战争的重大。E李凭箜篌引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1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诗人登上幽州台的时候,有怎样的感想呢?答:_2人们常说“念天地之悠悠”一句耐人寻味,请你品读这一句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答:_(二)阅读终南山,回答问题:3本诗首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答:_4诗人兼画家的王维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对偌大的一座终南山进行了传神写照,他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答:_(三)阅读燕歌行,回答问题:5诗歌中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思考诗歌的主旨。答:_6诗中描述了这场战役中的哪些人?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答:_7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语句严整,对偶工稳,押韵灵活。请从文中找出运用的对偶句,并体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四)阅读石头城,回答问题:8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诗人因何作此诗?答:_9诗人借石头城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故国之悲。但诗人为何没有写石头城,却写了石头城周遭的山水呢?答:_(五)阅读李凭箜篌引,回答问题:10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答:_11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对描写音乐之美有怎样的妙处。(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答:_(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答:_(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答:_(六)阅读锦瑟,回答问题: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领起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13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答:_争论话题人们对终南山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的景物不统一、不相称。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相得益彰。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联的?请简要分析。我的观点: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陈子昂的寂寞陈子昂的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视觉角度,以虚笔写古今身后,从而渲染出心中的孤独感,已经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味在里面了!实际上,就是作者由眼前一无所见而心生孤独之感,所以这种孤独和寂寞,不仅是视觉层面的,更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反映。运用示例古往今来,有多少圣贤就有多少种美丽的寂寞。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种游子思乡盼归团聚的寂寞。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是一种逝者如斯闲愁几许的寂寞。屈原被放逐,徘徊江边,感到举世皆浊,唯我独清,是一种深刻醒世不屈不挠的寂寞。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无人理解怀才不遇的寂寞。李白“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寂寞。二、课外素材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选材感言于敏没有留学背景,靠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外人做不到的惊人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实验,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地描绘。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努力汇聚成中国那惊人的震响。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作文命题:唐朝诗人如天上的繁星,璀璨耀眼,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一位唐朝诗人?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及命运,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先读佳作喜欢高适那双眼睛,参杂着边塞的风雪,参杂着远疆的尘土,参杂着辽域的泥沙。是的,那双眼睛,高适的眼。(1)(2)(3)唐人,有太多太多值得人向往的地方。那份恬淡,那份缠绵,夹杂在碰撞的酒杯声中,似乎这种境遇只有在唐朝才有,似乎闲适就是唐朝的代名词。因此,这位在人稀的边塞中的大文豪高适在我的唐朝观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沿着自己最喜欢的那首燕歌行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去阳关的道路上,已无一壶酒几碟菜的闲适,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那马蹄声还是继续地蹄。不就是边塞,不就是沙漠吗?他们正是为此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高适也是,带着人少有的理想,带着人少有的豪情,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来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中透出了杜甫对世间百态的关怀与担忧,但同样的情怀,同样的忧伤与悲壮也化在了高适的心海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的质朴、善良,何等的勇敢,然而又是何等的可悲呵!燕歌行中的字字句句透出的悲壮我看见了,高适让我看见了他用他对士兵的关爱、对国家的责任感把边塞的战场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份无奈、那份悲悯倾注在他豪迈悲壮的文字里,一股雄浑之感再次漫上了我的心头,他大胆地挥笔表达自己对唐朝政治的不满实在让我佩服仰慕,把边塞的沙场与个人的情感完美结合的恐怕只有高适了吧。喜欢高适,他的边塞之豪情,他的人格之气度,在唐朝的诗歌文化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边塞造就了高适诗歌的壮美,而唐朝的韵味造就了高适诗歌的情感,他的柔情加上豪放在唐朝的闲适柔美中更显突出,我正是喜欢他在唐人中这样的特别: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4)(5)(6)思悟亮点1凤头精彩(1)作者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排比手法。为高适的出场营造氛围。(2)本文开头有什么妙处?提示作者选择的切入点很独特,从高适的眼睛开始写起,给人一种很强烈的画面感受。(3)本文开头的关键词是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边塞”“远疆”“辽域”“风雪”“尘土”“泥沙”,作者选取这些有特点的关键词,是为了凸显高适边塞诗人的身份,为下文写作张本。2豹尾强劲(4)作者在第段中用了哪些关键词来概括上文?提示“豪情”“气度”,这两个词概括了高适的诗歌和为人。(5)第段中作者是如何认识高适与时代的关系的?这种分析有什么特点?提示高适与唐朝是相得益彰的一组关系,唐朝成就了高适,高适也凸显了唐朝。这种辩证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滴水不漏。(6)第段中最后的诗句出自哪里?有什么作用?提示出自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引用高适本人的诗句来描摹他自己,给人一种余韵不绝的感受。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chun(2)y(3)i(4)h(5)qio(6)chun (7)pi(8)wi y(9)fi(10)zh(11)w(12)y (13)wn(14)kn hu二、1(1)悲伤的样子(2)黑色的云气(3)不同(4)大旗(5)草木枯萎(6)城上凹凸形的矮墙2(1)纵横驰骋,勇战疆场。(2)即国中。诗中指京城长安。(3)盛年。(4)伤春之心,比喻对所失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3(1)穷尽,诗中可以理解为“深秋”/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不得志,不显贵/贫困,贫乏/贫困的人(2)曲调的开头部分/拉开/拉/称引,引用/延长4为动用法,为而死整体感知AEB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没有提到。C项“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D项描写的应是唐军出征前皇帝对战争的重视和将士的志向。课堂互动1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了。2(1)表现了空间的寥廓无垠。(2)天地是亘古不变、无始无终的,在一个更广阔的诗境中,把时间的无尽与个人生命的有限对比,这样诗人的茫然感、失落感就更彻底、更难以排解,而读者也被带入这一层深似一层的思绪中。3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4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即古代画论家所谓的“意寓于象”。(1)选取了连绵起伏的山势、忽合忽分的云海以及若隐若现的青霭等几个具有广阔背景的典型意象,体现了整体的特点。(2)尾联用“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样一个典型情境展现了山远人稀的山间景致。5(1)战争失败的原因:汉将的怙宠贪功、好大喜功。(2)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褒奖宠赏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边塞战争,重点在于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愤恨不恤士兵的将军。6(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将军、美人。“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征夫、少妇。(2)士兵、征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将军轻开边衅,贪功冒进。飞将军李广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7(1)对偶句:“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2)该诗对偶句的大量运用,不仅在形式上使诗整齐、匀称、和谐,而且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1)苍莽悲凉。(2)旧日繁华的石头城而今冷落荒凉,诗歌处处流露出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9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的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景无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10(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自由驰骋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11(1)采用了拟人手法,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具有形神兼备之妙。(2)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和“蛟”,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3)本句用静物进一步烘托箜篌音乐之美。“倚”“湿”表现了沉醉于音乐声中的情态。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都浸湿了。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逗人情思,引人联想。12全诗以“锦瑟”起兴,既写了瑟之华美,又写了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一个“思”字将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的感叹中。13(1)“庄周梦蝶”典故的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追求失败、梦想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晓”字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2)“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感,只有借助杜鹃鸟来言明。(3)“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桑田,明月当空,锦瑟的曲调里不会再有青春激昂的声响。借用“南海有鲛人,其眼能泣珠”诉说自己无尽的哀怨与彷徨、凄凉与迷惘。(4)在阳光的照耀下,蓝田玉石,日暖生烟,形成不可多得的自然奇观。诗人想起了往昔美好的生活情景。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问题争鸣“玩其语意”,我们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1)“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的主语“我”,因而由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2)“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既突显山景之赏心悦目,又表现了诗人的避喧好静、喜欢游山之情。(3)“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诗人既到“中峰”,他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砍柴的樵夫;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