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题 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909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题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题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题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 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D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共二十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不友好,依据材料中“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说明毛泽东提出发展自己模式的思路,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A是1928年,B是1942年,C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论十大关系。2.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其主旨是( )A.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 避免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C.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D. 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略3.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 C. D. B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因此,难以成为双方讨论的主题。4. 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A. 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B. 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C. 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D. 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A题目中毛泽东的话“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强调的是:对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要结合本国国情,是正确的思想,故A项正确; “左”倾是一种错误的忽视国情的思潮,故B项错误; 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质疑,只是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 毛泽东的这段话发表时期并非是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分析5.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A. 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 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出现的原因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没有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C正确 ABD均只涉及某个方面,均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苏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共同原因的总结 本题考查中苏社会主义建设中失误原因的分析,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6.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告 A. 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提出的B. 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C. 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D. 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C本题考查十大关系。根据材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强调中国特色的原因,B项是苏联,错误;D项是影响,错误;三大改造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A项归根结底也是在说C项的意思。故选C项。7. 1956年,中国发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共八大召开,双百方针提出,毛泽东阐述十大关系,“向科学进军”热潮出现等,上述事件的共性是A. 苏联社会主义探索为中国提供经验教训B. 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调动各方面的因素C.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体现D. 体现出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B本题考查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掌握,考查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中共八大召开,为社会主义建设确立正确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是文化学术领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毛泽东阐述十大关系,主要是探讨经济建设的问题,还有外交等方面;“向科学进军”是科技领域的探索,所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故B正确;AD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始,故C错误。故选B。8.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断是正确的。关于这一论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B. 强调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C. 明确了把阶级斗争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 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的论述反映了当时的客观实际,所以B符合题意。AC说法错误;D没有体现。故选B。9.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 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 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B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旨在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故C项错误,B项正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A项错误,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10.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B. 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C. 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D. 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B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把握重要的历史概念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表现在政治方面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在经济方面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适应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 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A项正确;但它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并且存在弊端,D正确;C项“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符合史实,正确;B项表述错误,该模式没有消除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现有的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消除不公平的现象,只能尽量的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11.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A. B. C. D. D略12.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第二次结合”时期,毛泽东吸取苏联建设的教训强调A.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 创造性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的蓝图C. 我们必须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等十个关系D. 我们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C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与题干“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相符,C正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材料中“1956年”不符,A错误;B为抗战时期毛泽东概括的新民主革命的思想,与材料中“1956年”、“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符,排除;D与题意和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自练自提(本大题共3小题,)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材料二(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现实的表现是实施了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这一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在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治(2)西方经济的崩溃是指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而当时的苏联,由于经济体系比较独立,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主要是实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3)从苏联的经济建设和西方的国家干预经济,我们可以看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要相互配合,只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值得借鉴的同时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吸收国内和国际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故答案为:(1)表现: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农业集体化特点:经济方面,所有制形式为单纯的公有制;管理体制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2)历史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苏联经济自成一体,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仿: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3)计划要与市场相结合;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你发展中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言之成理即可)(1)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苏联当时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第一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其次要正确的对待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要将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现实相联系,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模式探索表现,来理解材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调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苏联:193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示例: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国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犯了“左”的错误,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害,成为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中国建国初期效法苏联模式,50年代末“左”倾错误泛滥,严重脱离了经济建设的实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所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本题考查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史学论证的能力。首先需要围绕苏、中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这一核心问题得出结论;其次概括出苏、中各自探索过程的特点;最后并联系相关史实,分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对结论进行充分阐释(论证),对认识进行适当升华;组织答案要注意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满足社会需求来实现工程的功能远比为了建造一个工程而建工程更为重要。美国建坝与拆坝工程项目 备注 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1927年至1939年建设,由美国工程师援助建设,当时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投入大部分精力建设重工业。其电力直接供应新建的扎波罗热钢铁联合企业。该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 胡佛水坝始建于1931年,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联邦政府贷款性投资1.65亿美元。该坝修建时,使用了近五万名工人,也带动了部分直接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的生产 据美国的胡佛水坝等改编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基础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示例: 论题:基础工程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阐述:苏联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电力需求,促进苏联工业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大量工人失业,胡佛总统兴建“胡佛水坝”,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位唯一标准答案)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及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调运所学知识论述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可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基础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如以“基础工程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为论题,可以结合史实加以论述,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电力需求,促进苏联工业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大量工人失业,胡佛总统兴建“胡佛水坝”,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