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772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第卷 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A. 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 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D. 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周人嫡庶之制,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于是宗法生焉”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嫡庶之制是宗法制的起源,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答案】D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上述材料不能说明A.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 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 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故A正确,排除。信玺和行玺的区别说明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故B正确,排除。材料也说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故C正确,排除。材料未涉及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4.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是指A. 万民法 B. 自然法 C. 公民法 D. 十二铜表法【答案】A【解析】万民法适应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A项正确;B是法学理念,不是具体法律条文;C是公民之间法律;D是第一部成文法。【点睛】公元3世纪,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从局限于罗马公民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5. 对下图小说配文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 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等级观念B. 歌颂了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C. 论证了“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D. 宣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要求建立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十日谈是文学家薄伽丘的作品。通过故事的讲述,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强调人的个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B、C、D,故选A。6. 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体现下图所示历史场景主题的是A. 海上丝绸之路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奴隶三角贸易 D. 英国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示意图中是以英国为开始的,而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以葡萄牙与西班牙为开始国,而非英国,故B项错误;奴隶三角贸易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故C项排除;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在此背景下的海外贸易情况,故D项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的海外贸易7. 下图为唐宋时期制瓷业分布示意图其中,反映处制瓷业发展状况的是A.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C. 皇帝年号名古城,瓷业高峰在此都 D. 人物花鸟釉下彩,绘画诗文神韵浓【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浙江越窑的青瓷,与图示四处信息无关,与设问不符,排除A。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反映的是四川的白瓷,与图示有关,与设问不符,排除B。“皇帝年号名古城,瓷业高峰在此都”可知是瓷都景德镇,与图示有关,与设问不符,排除C。“人物花鸟釉下彩,绘画诗文神韵浓” 反映的是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所以选D。8. 实行科举制度,士人可以“怀牒自进”,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试的带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以自由报考。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增强社会读书风气 B. 有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C. 实现了选举对象的自主化 D. 加强了对特权阶层的打击【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等于说科举制度向读书人敞开了大门,给每个想争取和有条件争取更高社会地位的士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把应试的主动权交给了选举对象,是否参选,取决于个人意愿,故选C。9.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在政治上,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四等级A. 出身低贱的公民组成 B. 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C. 可以担任政府官职 D. 允许参选“四百人会议”【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其中第四等级公民不能担任公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B项正确。不是以出身划分公民等级,而是以财产数量划分公民等级,排除A。第四等级公民不能担任公职,排除C。梭伦从雅典四个部落中各选了100人,组成一个“四百人会议”,前三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入选,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0.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 【答案】B【解析】在近代,民族工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不可能出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排除;由题干中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叙述可以排除。 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B。11.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 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 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C. 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 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答案】D【解析】图中曲线描绘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其中B、E两段分别发生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和国民政府的十年经济建设时期,结合史实不难得出这两个时期内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发展工商业,故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答案选D,A B C三项不是二者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艰难曲折的总特征。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遭遇重重阻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在遭受重大压榨中缓慢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始终未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主导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特点也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12. 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A. 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 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C. 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 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鼓励募捐,对捐款人有额外的表彰,这体现出政府发挥职能参与社会资源调配,故B项正确;A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这一政策的效果;C选项无法看出比例问题。13.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D.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曲线3的起止时间,1872年民族工业产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公私合营,一次曲线3代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14年一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一次选择A。BCD不符合最高峰的时间限制,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原因14. 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A.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B. 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 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 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CD属于主观因素,不符合限定“客观”,故排除; B虽属客观因素,但它出现于抗战胜利后,是由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造成的,因此从时间上(“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可将其排除;从材料“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故选A。 点睛:29-33年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从材料可以看出,已经影响到中国。各国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实行货币贬值,刺激出口,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也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15.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 “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C【解析】从材料“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中可以看出,北魏政权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凸显自身政权的正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的恢复,故A项排除;材料“四夷馆”和“四夷里”说明BC项错误。16. 武则天欲以(侄子)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这反映出当时A. 伦理关系制约皇权 B.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C.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 儒家主流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据材料“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制约了武则天立太子的行为,说明伦理制约皇权,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省六部制,无法说明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故B选项错误;武则天立太子的行为受到制约,故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加强,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三思立,庙不袝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狄仁杰与王方庆仍然坚持宗法血缘关系和伦理纲常,而结果是武三思没有被立为太子,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7.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代的A. 社会习俗 B. 财政收入 C. 边疆治理 D. 丝绸之路【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该诗关键在“骆驼满载着货物”“驮运白练”,故凉州词可供研究唐代的丝绸之路,排除ABC,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关键信息,“骆驼满载着货物”可知是贩运货物,“驮运白练”是指白色熟绢,其中最重要的是丝绸,故该诗反映丝绸之路。18. 19 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兑换铜钱 100 文。19 世纪 20 年代,每两白银兑换铜钱 1200 文。到道光 19 年(1839 年)每两白银兑换铜钱 1600 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A. 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 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 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 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银是世界上通用的硬通货币,白银外流导致我国实际支付能力降低,购买力降低,因而导致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率发生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大量走私,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超”现象,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D项正确;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白银外流,故A错误;农耕经济发达与铜钱的需求量增大没有必然联系,故B错误;中国被迫开埠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C。19.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所以A项错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D项错误。20. 下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不属于推动保罗三世变革的因素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B. 对宗教改革的支持C. 印刷术的发展 D. 缓解天主教面临的危机【答案】B【解析】保罗三世是教皇,他当然不会支持宗教改革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反神学,是会推动保罗三世变革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印刷术的发展和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是有关的,也属于推动保罗三世变革的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缓解天主教面临的危机也是教皇自身的需要,也属于推动保罗三世变革的因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1. 学者郑秉文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A. 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B. 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C. 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D. 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答案】C22. 美国当地时间xx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A.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B.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C.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D. 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可知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A项正确。美国总统有权签署入境限制令,B错误,排除。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排除C。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3.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为“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定”,把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工作的流失全部归咎于以其为代表的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这现象反映了A. 美国抵制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B. 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互补C. 发达国家难以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集团D. 发达国家在经济区域集团中处于不利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美国制造业向墨西哥迁移,同样墨西哥的为美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故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互补,B项正确。美国抵制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与特朗普宣称不符,没有退出北美贸易区,排除A。北美贸易区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集团,只不过是经济交流发展过程产生若干问题,排除C。D项说法错误,发达国家在经济区域集团中总体上处于有利地位,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24. 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A. 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 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D. 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戏剧文化是服务大众的,故戏剧的繁荣和成熟应该是艺术形式趋于通俗化 故 A 项错误;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没有封建统 治,故 C 项错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就开始兴起,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戏曲产生的原因第卷 非选择题(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题-第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末清初,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盛产棉花和蚕丝,且质量上乘,逐渐发展兴起织造业。到了清代,西关(广州城域以西)逐渐形成繁华的商贸区和居住区。晚清时期,西关住宅区内居民主要有商贾、政要、医生、教师、名伶、侨属侨眷、外商买办等。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最终导致了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广州终于由平贸易的口岸演化为国家纷争的竞技台,但广州仍然是西方资本登陆的地区之一。1845年,英国大英轮船公司开始在黄埔开办船厂。随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过各种工厂约30家,但已远不如当时的上海据邓大情广州与上海:近代小说中的商业都会等整理材料二: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尤其是英格兰南部。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向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转移。伯明翰凭借丰富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当时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迅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享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伯明翰工业革命的浪潮引起其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促使周边地区大量的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工业革命期间,伯明翰的居民增加了5倍多。伯明翰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地处英国的中心位置也是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摘编自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州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的广州和18世纪的伯明翰在经济上的差异,并概括指出伯明翰工业化的浪潮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变化:贸易地位下降;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但发展速度不及上海;居民群体社会构成日益多元化.主要原因: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广州城市受到了破坏;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了一口通商时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广州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西方国家投资重点的转移;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对广州的影响加深(2)差异:经济性质不同:广州经济是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经济;伯明翰的经济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近代工业经济经济侧重点不同:广州对外贸易发达;伯明翰工业制造业发达影响:推动着英国经济中心的转移;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的技术革命加快了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推动人口的转移,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地处英国及运河的中心位置,有利于提高工业的辐射作用【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习惯住宅区内居民主要有商贾、政要、医生、教师、名伶、侨属侨眷、外商买办等”“1845年,英国大英轮船公司开始在黄埔开办船厂。随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过各种工厂约30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贸易地位下降、自然经济解体、工厂数量增加、居民群体社会构成多元等方面归纳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最终导致了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丧失、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差异,解决本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找出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和18世纪的伯明翰的经济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性质不同、经济侧重点不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明翰凭借丰害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政治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促进周边地区大量的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地处英国的中心位置也是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英国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发展、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伯明翰工业化的浪潮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论题: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清廷自救的新政加快了革命的爆发,创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一战中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为中国近代化指出了新方向。总结: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首先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可以从中外经济发展演变,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等角度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2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庚子之役的惨败,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洋务运动以来,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始基”,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因而企图通过改革政治,以求自强之路。1901年1月,光绪帝通谕京内外,变通政治,以图自强。这次“新政”改革官制,最为重要是始设商部。1902年11月,庆亲王奕助奏设商部,以图振兴商务。1903年9月7日,正式设立商部,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工商实业的最高领导机关。此外,还设有律学馆、商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注册局等。“新政”移植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相继设立商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近代工商管理机构,顺应了时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近代经济史专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工商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工商管理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洋务运动失败;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的传入。 (2)影响: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适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促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商管理制度的近代化。【解析】(1)背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庚子之役的惨败”和所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可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由“洋务运动以来,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失败;由材料中的“移植西方工商管理制度”可知其背景应该有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的传入。(2)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中的“变通政治,以图自强”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由材料中的“顺应了时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得出适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促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设立商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近代工商管理机构”、“移植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等可以得出促进了中国工商管理制度的近代化。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宋代诗人整体对屈原的关注,造成大规模对屈原的评价是以往任何朝代都不能相比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孰著于屈原呢?宋代诗人通过对屈原之死、之醒、之流放、之离骚的评价,来表明自己对生死、醉醒、贬放、诗歌的认识。宋虽立国未久,各种危机已暴露出来。这些都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历史上文官官僚制度在这时已经成熟,文人士大夫既完全依附于国家政权,又是这一政权的支柱,使他们更具有政治热情,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苏航在屈原塔一诗中盛赞屈原:“楚人悲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北宋著名的思想学家李觏在屈原一诗中却写道:”秋来张翰偶思鲈,满筯鲜红食有馀。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摘编自游筱屈骚精神与宋代诗人心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诗人整体关注屈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诗人对待屈原自杀问题的态度,并作简要评析。【答案】(1)时代背景:宋代内忧外患,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宋代文官官僚制度成熟;理学的形成,增强了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2)态度:有人赞赏,有人不认同评析:赞赏者看重的是社会价值,一种面对国是日非的积极入世精神;而不认同者看重的是个人价值,批评屈原面对自身挫折时不能超然应对以上两种不同的标准,反映了宋人心中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宋虽立国未久,各种危机已暴露出来。这些都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可概括为宋代内忧外患,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文官官僚制度在这时已经成熟使他们更具有政治热情,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可归纳为宋代文官官僚制度成熟、理学的形成,增强了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可知有人赞赏屈原行为;根据材料“秋来张翰偶思鱸,满筯鲜红食有馀。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可知有人不认同屈原行为。对屈原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价值(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个人价值(为人处世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特时代背景”“态度、分析”。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宋虽立国未久,各种危机已暴露出来。这些都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历史上文官官僚制度在这时已经成熟使他们更具有政治热情,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等。(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