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36 灿烂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755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36 灿烂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36 灿烂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政治 考点一遍过 考点36 灿烂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36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发展史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近代衰微的原因: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再创辉煌:原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含义: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侧重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这些史官大都终身世袭。我国历史上编纂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不是只有文字和史书典籍,还有其他见证。不能将汉字等同于文字,汉字只是文字的一种。博大精深含义: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的角度,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表现: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表现:第一、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借鉴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家信奉的神供奉于一堂。第二、中华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盛唐是中国最为开放的时代,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第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既互相驳难,又相互吸收,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正是总揽百家思想的体现。(四)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考向一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相对于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是从纵向角度说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世界上只有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只是源远却没有流长,这是从文化的发展轨迹上说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现代再创辉煌的过程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重要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典例1】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A中国是悠久的文明古国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答案】B【解析】世界最初的几个文明,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绵延不绝,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B符合题意。考向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的比较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典例2】竹书纪年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ABCD【答案】B 考向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典例3】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中国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ABCD【答案】A【解析】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个性,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考向四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类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联系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典例4】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独树一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BCD【答案】C 【解析】“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对秦汉以前各种理论的吸收,说明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黄帝内经阐述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符合题意,选C。考向五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区别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总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民族角度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典例5】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ABCD【答案】B 考向六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典例6】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随着中国向西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割让半殖民地,许多犹太人移民到中国的上海、香港等商业中心。随后又有数万名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的屠杀而来到中国。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材料说明A犹太文化具有独立性B欧洲文化具有排他性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答案】C【解析】“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符合题意。1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每逢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这主要说明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ABCD2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1939年、1944年南宁两度沦陷,广西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不得不中断。图书馆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将图书馆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书籍及时转移。广西图书馆重视古籍保护,是基于A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3环球财经指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所有那些衰落的民族没有一个能够复兴的,所有那些中断的文明没有一种能够涅槃重生的。但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成为人类史上唯一的例外,只有中国敢于做民族复兴的梦。要实现复兴梦必须A全面抛弃古代传统文化B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D复兴中国古代衰落和中断的一切文化42017年6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新华字典自从上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伴随了几代人的启蒙教育,身上附着了不少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该APP一上线便赢得了网友的关注。下列有关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ABCD5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作品,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印象系列作品向人们展现了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民族文化五彩缤纷、异彩纷呈C区域文化特色明显、丰富多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日趋统一6在汉字心能量一书中,作者皮明从“心”入手,囊括了640个含有“心”字旁或“心”字底的汉字,探索这些汉字字符中所蕴含的关于心灵的东方智慧。在皮明看来,含有“心”的汉字是关于“心灵”的解读和关爱,充满着正能量,饱含着人生感悟。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C包容性 D稳定性7李克强总理在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ABCD8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BCD1(2018全国1卷文综)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BCD2(2018全国2卷文综)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BCD3(2017江苏政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4(2016天津文综)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BCD5(2015福建文综)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6(2015广东文综)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7(2015海南政治)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ABCD8(2015江苏政治)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BCD9(2015福建文综)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BCD10(2018江苏政治)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11(2015江苏政治)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考点冲关】1B 【解析】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自古就有,至今仍然生机勃勃,这既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符合题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说法错误;故选B。5C 【解析】由“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区域特色,C符合题意,排除A、B。材料揭示的是文化的差异性,D强调的是文化的统一性,不符合材料主旨。6B 【解析】640个含有“心”字旁或“心”字底的汉字,蕴含着关于心灵的东方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折射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B符合题意,排除A。C、D不符合题意。7B 【解析】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误;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需要包容,因此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符合题意。8D 【解析】“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表现,符合题意;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故选D。【直通高考】1D 【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2C 【解析】此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符合题意;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选C。3A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错误。6C 【解析】A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决定文化。B错误,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C正确,材料中同一事物方言的不同,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与题意不符,材料事例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并没有涉及洗澡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7B 【解析】“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剧目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符合题意;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符合题意;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述错误;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选B。8C 【解析】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正确。不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故选C。9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错误;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简答题,设问要求分析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考生分析时要从文化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等方面分析。11【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