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word教学参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632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word教学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word教学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word教学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word教学参考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国际组织的建立是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日益国际化的结果。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邮政、电报的发达,以往彼此隔离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有了加强联系的必要和可能,于是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开始出现国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帝国主义阶段表现得更加明显。与这种国际化倾向的发展相伴随的是各种多边性国际问题的增多,这样就导致了各种多边性国际会议的频繁举行和世界历史上最初的一批国际组织的诞生。一般说来,早期出现的这批国际组织基本上是以解决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某些问题为宗旨的民间组织。至于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则出现得比较晚。到20世纪初期,国际组织的发展更快了,从18401914年总共建立了大约500个国际组织,而19101914年的短短几年间就建立了212个国际组织,其中192个是非政府间的,20个是政府间的。从19世纪初国际组织开始出现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这是国际组织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国际组织的职权范围比较狭隘,参加者也较少,然而这类组织的出现却标志着国际关系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它为国际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这样讲,没有早期的国际组织,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国联。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各种国际组织广泛发展的结果,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世界的大分裂,也是世界的大合作。为了在激烈的流血冲突中取得胜利,交战双方都加强了本集团内部的联合行动。战时的这种联合也就为战后的组织奠定了心理基础。它们似乎已证明:有效的国际合作不一定需要创立一个国内政府发号施令的权威组织,只须各国代表聚集一起,互相交换意见,在尊重各自立场的基础上协调彼此的政策即可。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它自己的特殊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关系中早已存在的向心倾向。更为重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为国联的建立准备了舆论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到那时为止世界上流血最多,代价最大的一场恶战。在短短四年多的战争中,战死的人数是17901913年这123年间所有的大战争中战死的总数的两倍多。至于经济上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它也深深地教育了各国人民。于是,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越来越高涨,资产阶级和平主义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战争尚在进行的时候,交战国和中立国中的一部分具有和平主义思想的资产阶级人士就已开始设计一种能够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的方案。四年战争期间出现的这类方案多达50多种。尽管这些方案五花八门,但要求建立一种国际机构以防止战争再起则是其共同点。在此情况下,协约国集团的统治阶级认识到,要把战争进行下去,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口号,只是简单地重复击败德国才能建立持久和平的调子显然已经不够了,“还需要说服人民,胜利之后跟着要迅速改革那种把战争的灾难意外地加在他们身上的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渴望和平的情绪才能支持他们坚持战斗和工作直到最后关头。”因此,到了战争后期,协约各国政府内部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始研究组织国联的问题。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在他那著名的“十四点原则”中以官方的名义正式提出了建立国联的问题。正如国联的设计者之一、曾任英国外务次官、封锁大臣的罗伯特塞西尔爵士所说:国联是舆论的产物。当然,国联的建立并不完全是迫于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一个国际组织,通过它来“和平调整”各国之间的争端,防止战争再起,防止打乱刚刚建立起来的战后世界新秩序,这也符合战胜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和平不仅意味着既得利益的巩固,而且还意味着可以利用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继续获取更多的利益。还值得指出的是,国联是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尽管在十月革命前建立国联的问题就已经提出,并且已经草拟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但这时各国政府实际上尚未认真考虑这类方案。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与旧式帝国主义外交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社会主义对外政策原则。这些新原则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对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战胜国不得不适应形势,改变手法,寻找一种其名誉尚未受损害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在表面上接受一些深得人心的国际关系准则。国联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建立国联的过程中起了组织者的作用。对此,我们不应否认,但应该指出,我们绝不能把国联的建立完全算在威尔逊个人的账上,因为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容易导致对国联作出不公正的评价。当然,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国际化的发展,一方面,国际关系中的向心倾向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所引起的离心倾向也在发展。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给国联打上自己的印记,把它变成自己的某种外交工具,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就决定了国联建立以后整个活动的复杂性。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联盟按照盟约的规定,国联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在这方面它究竟做得如何呢?通观20年代国联所处理的各种冲突,可以看出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冲突绝大多数发生在欧洲地区,国联很少处理涉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问题;第二,多数冲突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巴黎和会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是协约国大使会议与国联同时插手。在这种时候,国联要么是替大使会议收拾残局,要么是充当它的助手;第三,有些与战胜国帝国主义利益牵涉较多的问题,它们则根本不愿国联插手;而宁愿交大使会议处理,因为那里没有小国代表,它们便于讨价还价。即使有些问题国联处理了,但往往也是以有利于它们的方式解决的。例如,1923年8月底,墨索里尼政府以阿尔巴尼亚边界划界委员会中的意大利委员在希腊境内被暗杀为借口,派遣强大的舰队进攻希腊未设防的科孚岛,并占领了该地。希腊将此事提请国联解决,但意大利否认国联有权处理这个问题,并威胁说,如果国联处理这个问题它就退出国联。这是对国联的公然蔑视。但意大利的立场得到了法国的支持,法国想以此换取意大利支持法国占领鲁尔。尽管国联中的小国对意大利的行为极为不满,但行政院在意大利的压力下竟同意将决定权交给大使会议。这样,问题最后由大使会议以有利于意大利的方式解决了。国联在大国的压力下屈服了;第四,与帝国主义大国利益牵涉较少的冲突,国联能起一定的作用。20年代国联处理得最成功的案件是1925年10月发生的希腊与保加利亚之间的纠纷。当时两国军队在边界上发生了冲突,希军展开了较大规模的进攻,逼近了保加利亚城市彼得里奇。但由于国联的及时干预,希腊撤退了军队,战斗停止了,危机消除了。除了希保纠纷外,国联在芬兰和瑞典关于亚兰群岛归属问题、波兰和立陶宛关于默麦尔地区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国际争端中都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总之,国联建立后,为维护和平的确采取过一些措施,在一些问题上也取得了某些成功,防止了一些冲突进一步演变为战争,或者使已经爆发的战争停止下来,因此,它并非仅仅是“标榜和平”。然而国联在20年代的整个活动也表明,它远未完成盟约所赋予它的任务,它并不是人民曾经寄予了很大希望的那样一个组织,在20年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凡尔赛和约为基础的战后世界新体制,它实际上成了战胜国帝国主义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列宁关于苏俄代表团出席热那亚会议的方针1922年1月8日,苏维埃政府宣布接受出席热那亚会议的邀请,并着手积极为会议做好准备工作。列宁提出为排除帝国主义支持反革命势力派代表参加会议的可能,必须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统一战线。1922年2月2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主持的俄罗斯、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布哈拉、格鲁吉亚、乌克兰、花拉子模和远东共和国等9个苏维埃共和国的全权代表会议。会议签署一项协定,授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在热那亚会议上保护其他8国的利益,代表他们缔结或签订会议可能达成的一切协议列宁提出了关于苏俄参加热那亚会议的方针和策略。他把出席热那亚会议看作是实行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原则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看成是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反苏营垒的一次极好机会。列宁分析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好战派与和平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与人物采取不同的策略。苏维埃俄国经历了4年多战争,事实上已经证明,它生存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可能的。列宁认为,这在经济方面也是同样可能的。他说:“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策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心,这种力量就是迫使他们走上同我们往来的道路的全世界的共同经济关系。”在热那亚会议上,苏俄代表团重申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必要性。代表团的声明指出,“俄国代表团在坚持共产主义原则观点的同时,认为在当前这个旧的社会制度与正在成长的新的社会制度有可能并存的历史时代,代表这两种所有制体系的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对于普遍的经济复兴是绝对必要的”。苏维埃政府强调,它们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出席会议,是来做生意的,苏维埃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是绝对必要的。苏俄还分析了与会者的态度,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采取相应的方针措施。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按其对热那亚会议的态度,可区分为三派。第一派是协约国中的英法等大国。它们企图通过会议达到从经济上奴役苏俄的目的。它们成立了一个由大国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伦敦炮制了一份“复兴俄国”的纲领,它实际上是戛纳纲领的具体化,如要求苏俄偿还180亿金卢布,赔偿被没收的外国企业损失,取消对外贸易垄断制,等等。但是帝国主义的反苏统一战线也不牢固,它们各怀私利,分歧很大。英国期望同苏俄扩大经济关系,法国则坚决要求苏俄偿还一切债务,并威胁苏俄,如不承认戛纳决议,就进行新的武装干涉。第二派是协约国中的中小国家及战败国。它们希望会议成功,好与苏俄发展贸易关系。特别是德国,它期望能加强苏德关系以抵抗凡尔赛和约的压力。第三派主要是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他们大多是资产阶级的名流、政客以及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他们主张恢复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取消一切债务,以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希望会议通过几项和平主义的建议。这一派人物在公众中有较大影响。根据上述影响,列宁提出如下具体的策略:列宁首先强调,苏维埃俄国出席热那亚会议的代表团,为了争取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它的“纲领应当是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应建议普遍裁军、禁止使用毒气等。他认为苏俄参加会议的政治任务之一,就是要使资产阶级阵营中和平主义者这一翼从他们整个阵营中分化出来,希望同他们不仅达成贸易协定而且达成政治协议。在对待协约国的戛纳条款问题上,应利用英法的不同态度加以拒绝。法国坚持要苏俄在会前承认戛纳条款,而英国认为不必以此作为参加会议的先决条件。但对第1条条款,即关于任何国家均不得将本国的所有制、国内经济生活体系及管理制度强加于别国的提法,可加以利用,以解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可以和平共处的原则,但要回避承认条款。如协约国提出最后通牒,就应提出,苏俄可以偿还旧债,但协约国必须赔偿外国武装干涉给苏俄造成的损失。关于新经济政策方面,列宁指出,可以对资本家再作让步,给他们租让优先权,但原则是坚定的,不能做有损于苏维埃俄国主权的事情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列宁认为,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国,它不会甘心于战败国的地位,一定会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因此,同德国签订某种协议,以便打破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封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签署洛迦诺公约的背景凡尔赛和约缔结后,战胜国同德国的关系仍然紧张,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法德的矛盾尤为突出。按照凡尔赛和约,战胜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1921年3月,战胜国又占领了位于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德国城市。1923年1月,法比出兵鲁尔,法国官方人士公然策动莱茵地区脱离德国的分裂运动。1924年12月,协约国宣布延期自莱茵河左岸北区撤出占领军,而按和约规定,本应于1925年1月撤出。这些都使德国感到自身的安全没有保障。1924年,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德法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缓和,安全问题便被提上德国外交的日程。法国深知德国一旦治愈战败的创伤,就可能起而复仇。为了防止德国的强大,它一方面想凭借集体力量钳制、遏制德国,为此同比、波、捷、南等中小国家结成了同盟,但因为没有得到英国的保证,这些同盟的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对德国进行军事制裁,占领鲁尔是制裁的顶点,但这种高压政策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1924年上台的埃里奥政府主张从鲁尔撤出占领军,改善同德国的关系。1925年就任的法国外长白里安坚决主张和解,结束对抗。于是,德法两国都开始调整政策。这时的英国对欧洲政策,也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英国既希望法国边界的安全得到保证,又不希望这会驱使德国同苏联接近;第二,英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出现法国在西欧称王称霸,希望限制法国,保持法德之间的均势。权衡利弊后,英国决定促成法德的和解。道威斯计划通过后,1924年11月和1925年8月,外国占领军相继撤出德国的鲁尔和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城市。1925年10月,洛迦诺会议正式开幕。洛迦诺会议1925年10月516日,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瑞士的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调整相互关系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法国外长白里安、德国总理路德和外长斯特莱斯曼以及比利时外交大臣、波兰外长、捷克斯洛伐克外长、意大利驻国际联盟代表等。墨索里尼也曾与会。洛迦诺公约10月16日在会议上草签后,12月1日在伦敦正式举行了签字仪式。洛迦诺公约包括一个议定书和六个附件。议定书宣布,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寻求避免战争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六个附件可分为:(1)关于德国同西部邻国关系的三个条约:德法比英意相互保证公约、德法仲裁条约、德比仲裁条约。(2)关于德国同东邻关系的两个条约:德波仲裁条约、德捷仲裁条约。(3)与会国就对国际联盟盟约第16条的解释,致德国代表的联合照会。会议期间还缔结了法波相互保证条约和法捷相互保证条约。洛迦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安全保证问题。德法比英意相互保证公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是洛迦诺公约中最重要的一个。它的主要内容是:德法和德比边界维持现状;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应当得到遵守;德法和德比互不侵犯,和平解决争端;德国和法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发动侵略,越过边界或在非武装区集结军队时,英国和意大利应立即援助被侵犯的一方。这一公约表明,法国不得不同德国平起平坐,对等地承担维持现状的义务。无疑,这说明法国已经丧失了它的西欧霸主地位。英国达到了它所追求的目标扶持德国抑制法国。在洛迦诺会议上,德国分别同波、捷草签了仲裁条约,其内容同德法、德比仲裁条约相同,但完全没有保证在它们之间维持领土现状的规定。法国虽在会议期间同波、捷缔结了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在遭到无端进攻时,双方将相互提供援助。这两个条约同莱茵保证公约相比,影响要小得多。而且,1921年和1924年,法国就分别同波、捷结盟,再缔结相互保证条约,已无实际意义。德国还充分地利用了英法等的恐苏心理,力图早日加入国际联盟。但德国对国联盟约第16条存有疑虑。这条规定,国联会员国如违反盟约有关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应视为对所有会员国的战争行为,各会员国应对之进行经济或军事制裁。德国担心它会因此被卷入英法组织的对苏的制裁活动。所以,德国声明,如果它参加了国联,也不参加盟约第16条规定的制裁活动。经过谈判和妥协,比、法、英、意、波、捷六国向德国发出联合照会,对国联盟约第16条加以解释,说明国联会员国“应在符合本国军事情况和照顾本国地理形势的范围内”进行合作,以维护盟约和抵抗侵略。这就给德国留下了充分的余地。洛迦诺会议后,1926年4月,苏德签订了中立条约。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然而,这个公约既然不能解决凡尔赛和约中战胜国同战败国间的根本矛盾,也当然不能消除由这些矛盾必然导致的冲突,而仅仅使这些矛盾暂时得到缓和而已。非战公约的签订洛迦诺公约签订后,德国重新武装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法国对此难免忧心忡忡。战后初期,法国由于取得德国的大宗赔款和加紧对殖民地的榨取,经济上还比较顺利。在政治上,它的世敌德国被束缚在凡尔赛和约下,自己却一跃而成为国际联盟的领导成员之一,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自从鲁尔危机以来,实力雄厚的美国就开始插手欧洲事务,和英国一起推行扶德制法的政策。洛迦诺公约签订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遭到很大削弱,外交上也遭到孤立。面对美英的压力和德国的东山再起,法国力图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继续保持本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取得的既得利益。它转而采取接近德国的政策,在1926年先后与德国签订了钢铁协定等协定,以缓和法德关系,改善自己在欧洲的处境。同时,法国又积极拉拢美国,借以对付德国和英国。1927年4月6日是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0周年纪念日,法国邀请了几千名参加过欧战的前美国志愿军访问巴黎。法国外长白里安在盛大的欢迎会上竭力讨好美国,声称法美的友谊“不可磨灭”,法国政府愿意和华盛顿缔结任何友好条约。6月20日,白里安正式照会美国驻法大使,提议美法两国缔结“永恒的友好”条约,彼此不向对方开战。法国的用意在于通过双边条约,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解决对美债务问题,并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加强自己在欧洲的威望与地位,以便与英德抗衡。对于法国缔结双边关系条约的建议,美国认为,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美法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极小,而美国也绝对不愿意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但美国如果断然拒绝这个“和平”建议就会陷于被动,因此,决定将法国的建议拔高,用更高的反战调门提出来。1927年12月28日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在致法国复文中表示,签订法美两国友好条约,不如扩大为签订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国际性多边友好条约为佳。美国之所以提出多边的非战公约,是希望通过一个由它发起的、所有国家参加的非战公约来取代英法控制下的国联,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望。美国的复文有违法国初衷,使法国感到失望。法国对外政策的基调是防止德国的兴起,它不可能设想同德国共同承担非战的义务;另外,特别使法国担心的是,非战公约的签订,会减低国联的威望和作用。于是,美法之间就此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和谈判。法国提出,只有所有的国家都加入条约,条约方始生效,它想以此拖延非战公约的成立。美国不同意把条约的生效以条约获得普遍的接受为条件。法国认为,它是洛迦诺公约和许多其他欧洲保证条约的签字国,是国联的成员国,这些条约和国联盟约(例如第10条)最终都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如果接受美国的复文,将会影响上述条约的作用。美国宣称国联盟约与无条件的废弃战争的概念之间并不矛盾,又说,由于非战公约的签订,洛迦诺公约将会得到双重的保障。法国还坚持,先由法美订立双边条约,然后,邀请其他国家参加。凯洛格认为,“在法美两国之间可能签订的条约,理应能在主要国家之间取得协议”。之后,美国中断了同法国的谈判,并于1928年4月13日单方面命令其驻英德意日的大使,将美法的提议原件和历次谈判的换文送交各驻在国政府,请它们对美法双方的争执表示意见。德国在4月下旬首先作出答复。德国自然很庆幸针对德国的法美协定的流产,表示拥护美国的主张,希望能借此获得热爱“和平”的名声,以掩盖其加紧进行的扩军备战。英国对美国的倡议早怀戒心。英国在海外有大量的殖民利益,这是维持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很难设想,它能同意放弃对殖民地的武装侵略和军事镇压。由于英国不想担当“不愿和平”的罪名,它在提出了保留条件后,还是同意了美国的意见。法国政府也在提出了保留条件后,勉强地承认了美国的草案。1928年6月23日,经过修改后的多边公约的条文,送达洛迦诺公约各签字国及英帝国各自治领。8月27日,这项多边公约在巴黎举行签字仪式,美法英德日意等15个国家参加了签字。这就是所谓非战公约,也叫巴黎公约或白里安凯洛格公约。公约签订的当天,还由美国政府出面发出照会邀请中国等33个国家参加。因此, 后来在公约上签字的共有48个国家, 至1933年加入该公约的总计有63国。公约的全部内容共3条:第1条声明各缔约国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的行为;第2条规定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事端与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3条规定各缔约国对于本公约应以各国宪法规定的手续批准,并规定其他国家加入本公约的手续。非战公约的正式名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从字面上看相当冠冕堂皇,其实,英法美对公约的签订,都持有保留条件。张伯伦在1928年5月19日的备忘录中说,世界上某些地区,对英国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并且声称,只有在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时才接受条约。这一条被称为是英国的“门罗主义”。法国则提出“每个国家都应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条约不得影响法国在过去所签订的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凯洛格在1928年4月29日的演说中对“自卫”作了解释。他说“美国的非战公约草案中并没有任何限制或损害自卫权的规定。自卫权是每个主权国家所固有,而为每项条约所默认。每个国家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不拘于条约之规定自由防守其领土使之免受攻击和侵略,只有它自己才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从以上有关保留条件的声明和解释可以看出,非战公约并不能束缚帝国主义国家在借口保卫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殖民地附属国及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战争和镇压活动。相反,在这里侵略别国的战争也被冠为“自卫”,而且还受到公约的保护,因为帝国主义有权决定是否需要“自卫”。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华尔脱斯在国际联盟史一书中评论非战公约时说:“既然每个签字国都是自己自卫行动的惟一判断者,既然它们当中的两个最大的国家(指英美)对这个字眼作了广泛的解释,那么就凯洛格公约而论,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非战公约的发起国,起初并未邀请苏联参加。在公约签订之前,苏联人民委员会在1928年8月5日发表声明,谴责公约是被“用来做孤立苏联和对苏斗争的工具”。苏联的声明使英法美政府十分不安,不得不邀请苏联加入公约。苏联在收到邀请参加非战公约的建议后,于1928年8月31日发表声明,对公约的发起国不邀请苏联政府参加谈判就制定公约文本工作,表示遗憾。声明对英国政府在一些地区有行动自由的提法,进行了驳斥,认为“禁止战争”的说法过于空泛,并提出应对一些国家“武装干涉、封锁、武装占领他国领土和港口”等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加以禁止,同时还指出公约未列入裁军的义务。9月6日苏联政府发表正式声明,决定参加公约的签字,但也作了一项保留,即拒绝承认其他国家对这个公约所提出的任何保留条件。非战公约虽经各国签字,但按公约规定,须经签字国全部批准后才算生效。因此该公约拖延到1929年7月24日才开始生效。其实,非战公约无论生效与否,都是一纸空文,它对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起不到丝毫的制止作用。1931年9月,正当非战公约生效2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三省,这是非战公约签字国之一对另一签字国发动的武装侵略。1935年10月,非战公约的另一个签字国意大利又挑起侵略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事实证明,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要由它们来禁止战争、消灭战争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