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新课程必修3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629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新课程必修3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新课程必修3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新课程必修3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新课程必修3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设计通史概要:本单元内容介绍的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对当时现状的反映,因此要把它们放在当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浪漫主义文学席卷全欧文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与发展,社会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作家们对资本主义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等等,都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姿,出现了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20世纪中叶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学艺术也进入了又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元化、与时俱进的特征。本专题包括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间、流派、作用以及影视艺术产生的条件、作用等内容,每种文学艺术形式,呈现的不同流派,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学习要点包括:(1)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19世纪30年代后,现实主义文学兴起;20世纪以来,现代文学逐渐成为西方文学主流;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亚、非、拉美的文学体现了民族精神和魔幻色彩。(2)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库尔贝石工、莫奈日出印象、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梵高向日葵、毕加索格尔尼卡、徐悲鸿的奔马图等。(3)19世纪以来重要的音乐作品: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春之信念和野玫瑰、中国的京剧、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德沃夏克自新大陆、德彪西牧神午后、摇滚乐等。(4)影视艺术的发展:电影、电视产生的条件、过程、影响。在其他模块中类似的内容已经有所涉及。因此,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该注意和其他单元、其他模块甚至是其他学科作一些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特别是要联系本模块的其他单元学习,例如,联系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的第2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对中国和外国特别是西方的文学艺术作一些横向比较,了解各自发展的不同轨迹及其特征。再如,联系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进一步理清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整体设计建议:依据课标要求,本专题涉及到的内容包括19世纪以来的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四个部分。人民版教材的四节都分别包含了文学、美术、音乐的内容,第四节最后讲述了影视艺术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处理不便,因此,建议教师在教授本专题的内容时,参照人教版教材对本专题的四节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的线索:一、文学的繁荣;二、美术的辉煌;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四、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一 文学的繁荣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亚非拉美文学成就。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教学建议:1、关于“心灵的激荡”一目,实际上就是讲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首先出现在欧洲,这与这一时期欧洲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议教师讲清:(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尤其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处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这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浪漫主义文学发韧于德国,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成果,而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杰出代表是拜伦和雪莱。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他的代表作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通过贵族青年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英国社会生活,并对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论。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通过游记方式记述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和英国等地游历的冒险及爱情遭遇,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势力,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热情地呼唤人民起来革命。他的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雪莱(17921822),在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赏法国大革命。他的诗歌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西风颂和致云雀等举世闻名。他的诗作更具战斗性,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堪称典范。该诗剧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表现了毫不妥协的精神,拒绝天神的威胁利诱,坚持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结局,这对鼓舞人民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B雨果及其代表作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小说的情节始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终于1832年法国六月起义,展现了一幅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但作者在探索社会问题出路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2、关于“批判现实主义”一目,主要讲述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风格。这同样需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讲解。建议教师讲清:(1)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2)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A司汤达与红与黑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红与黑是司汤达对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对时代的矛盾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后的产物。它写的是木匠的儿子于连索黑尔的故事。于连是一个聪明并有上进心的青年,从小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9岁那年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和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后因神学院的派系斗争迫使他来到巴黎,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他的才华得到侯爵的赏识,并获得了侯爵小姐玛特尔的青睐。正当他沉醉在30岁当上司令的幻想中时,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一切成为泡影。他恼羞成怒,向市长夫人开枪,被判处死刑。事后得知揭发信是市长夫人在忏悔神甫的威逼下写的,痛悔不已。他拒绝营救,从容就死。他死后三天,市长夫人怀抱孩子、离开了人间追他而去。小说以于连的生活经历为经,以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为纬,展示了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色彩。小说原名于连,出版时作家改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红与黑有个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红与黑作为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欧也妮葛朗台(1883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小说通过葛朗台的发家史及其女儿欧也妮葛朗台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社会为背景,以伏盖公寓(高里奥老头的寓所)和鲍赛昂夫人的客厅为舞台,描绘了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堕落的经历和高老头被女儿遗弃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C狄更斯及其代表作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情节细腻感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D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3、关于“世界的文学”一目,主要讲述20世纪的西方文学,即现代主义文学,建议教师讲清:(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第二工业革命的完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速了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2)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法国剧作家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作家德莱塞,代表作美国的悲剧,突破了美国文坛的传统。尽管现实主义是人类文学史上生命力最强的创作方法之一,拥有一系列文学大师和经典,但它的辉煌毕竟属于19世纪。20世纪以后,历史的重心逐步转向悄然崛起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个历史性交替的转变过程中,在现实主义作家的营垒中,分化出一批结合现代主义手法的大家。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并负重伤,还曾短暂赴华报道日本侵华战争。他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作者那“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的生存信念,给人以一种深刻而带有悲怆意味的人生启示。4、关于“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主要讲述了以高尔基和鲁迅为主要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学生在语文课中的学习很多,指导学生联系学习即可。5、关于“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一目,主要是讲述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建议教师讲清:(1)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中期,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之后,大规模的战争逐渐停止,世界各国都步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展开。这次科技革命比以入任何技术革命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特别是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速影响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与渗透。(2)多极化世界中的文化走向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各国文化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冷战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与多元方向发展,每一种文化都能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传媒手段的进步,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所带来的人类生存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又推动了全球意识的产生和加强。在这过程中,不同文化传统是走向融合还是走向冲突,在西方思想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普遍主义文化观。这种观点把西方的社会模式视为普遍的模式,认为西方文明价值体系最终为世界文化所认同。简单地说,全球化即西方化,其实质是西方中心主义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体现。另一种是多元主义文化观。这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后,各种冲突更加激烈,全球的政治的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和民族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基本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差异则是冲突的主要根源。二、美术的辉煌课标要求: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思想者;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当代美术:杰克逊波洛克3、第十号,徐悲鸿奔马。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美术流派的特点;请同学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1、关于“浪漫主义的狮子”一目,主要讲述浪漫主义美术,建议教师讲清:(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2、关于“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绘画”一目,主要讲述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建议教师讲清:(1)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2)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出生于法国东部小镇勒南。库尔贝主张现实主义,他说:“现实主义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他的代表作品石工、筛麦人、路遇等,都是不加任何修饰的现实生活写照。库尔贝的杰作石工是社会最底层劳动大众的真实写照。(3)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4)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的。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晃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日出印象展出后,受到社会的公开攻击。那位以“印象”来讽刺这幅画的喧噪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本来是以此指责莫奈“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可是这个名称从此竟彪炳画史,变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光辉符号。在“印象主义”一词中,贬义内涵已消失殆尽,尽管当时展厅上的70幅画连一半也没有卖出去。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3、关于“毕加索与立体派”一目,主要讲述了以毕加索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美术,建议教师讲清:(1)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艺术家们敏感地关注到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同时他们深受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更多的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他们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2)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亚威农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这幅画说明画家受到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格尔尼卡壁画,反映的是在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极为愤慨,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4、关于“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一目,实际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美术也突出表现了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点:表现形式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绘画材料种类繁多;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具体依照教材了解即可。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教学建议:1、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B舒伯特。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C舒曼。舒曼,是德国作曲家。自幼爱好文学,音乐,但是母亲强求他学了两年法律。为了急于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把自己手吊起来练琴,致使手伤而改攻作曲。加之为婚姻之事的长期苦斗,使舒曼一生的大部时间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患上严重的精神病。舒曼的钢琴作品集中表现了许多日后成为浪漫主义时代钢琴风格的特征。他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表现在他的歌曲形式丰富多变、表情亲切。描写人和他自己的内心活动,是舒曼创作的基本主题,着重于复杂心理活动的刻划,体现出感情的无尽丰富、美妙和力量。2、关于“民族乐派音乐”一目,主要介绍民族乐派,建议教师讲清:(1)民族乐派的出现及特点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既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热情地歌颂自己伟大的祖国、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2)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A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B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他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6岁的时候他来到布拉格,开始了音乐学习,后来成为捷克国家剧院乐队的中提琴手。l873年,他的爱国主义合唱作品赞歌的演出成功,促使奥地利艺术部给于他经济上的补助。然而他最初在音乐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勃拉姆斯的提携。勃拉姆斯极力推荐德沃夏克是一位前途无量的作曲家,而且还说服了一家德国音乐出版商出版了德沃夏克的摩拉维亚二重奏和斯拉夫舞曲。这使他有条件去欧洲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获得了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职位。 德沃夏克的音乐具有自然而优美的特性,他在欧洲很快出了名。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邀请他去作院长。这次美国之行产生了他作品中最杰出的两首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第9首交响曲。所谓新大陆,又称新世界,指他客居的美国。但是,作为一个捷克作曲家,他是不会去写一部美国作品的,作品充满了他身居异国而怀念故乡的情绪。曲中采用了美国印第安民谣及黑人灵歌作材料,以他的民族性手法并经过加工和整理而成的,带有捷克风格。在纽约演出时好评如潮,取得很大成功。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交响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同样具有浓厚的捷克风格。 对故乡的热爱使德沃夏克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3年后,他回到祖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3年后,他在布拉格去世。 德沃夏克留下的作品显示了他的多种创作才能。9部交响曲、14首弦乐四重奏、许多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4部清唱剧、5首交响诗、11部歌剧和大量声乐作品。在他的音乐中,民族主义情感和古典主义的结构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代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关于“音乐的变奏”一目,主要讲述了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1)印象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法国音乐家德彪西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象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2)表现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表现主义音乐,这个现代音乐的第一个主要流派,是以奥地利音乐巨人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紧随在印象乐派之后产生的、一种相悖于印象乐派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的音乐流派。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无视传统,无视规则,不追求庞大、夸张,刻意追求精致、纯朴,抛弃印象派的玄妙模糊,力求于音乐表现的简洁、单纯、明快和热烈。勋伯格,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家境清寒,曾在银行当小职员。他作曲靠自己摸索。后来与其门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形成“新维也纳乐派”,为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开山鼻祖,基本上自学成才。早期作品受勃拉姆斯、瓦格纳影响,后逐渐倾向于无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从而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音乐理论。1933年勋伯格流亡到美国,后加入美国籍。晚年创作由朗诵、男声合唱、管弦乐演出的名作华沙幸存者,用音乐向纳粹提出强烈的抗议。其音乐理论与作曲体系对世界有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和声学理论、和声的结构功能和作曲基本原理等。(3)新古典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格发展过程。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出不穷。从20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种音乐流派。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新古典主义最典型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诗篇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的宗教题材,在音乐上则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以现代的技法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拟古的音乐风格。4、关于“风靡全球的摇滚乐”一目,建议教师讲清: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个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期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倍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正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感觉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一种新的风格-摇滚乐正式诞生了。同一般流行音乐相比,摇滚歌曲有以下几大特点:它多半以12小节为单位,加以反复,而一般流行歌曲则以8小节、16小节为单位,或坚守一首歌32小节的模式;从节奏上看摇滚歌曲则是以早期布吉乌吉每小节8拍发展而来,它的重音在后半拍,对贝斯的重视超过鼓;从和声中看,摇滚歌曲多半用变调而少用7个全音,它不是用最引人的旋律来打动听众,而是用强调精神与感觉,用延长音的效果来“扩大知觉,解放自我,并发觉世界”。摇滚乐突出的标榜吉他和电子乐器的乐队风格,将乐器触弹成跳动式的合奏,并在间奏部分制造出即兴演奏的乐句。吉他手的和弦奏法仿效爵士吉他的奏法,多强调第1至4弦的音质。偶尔还变化音调,制造出回响和破坏性的效果,在吉他独奏或结束时通常会特意强调单弦奏法。四、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基地;现代电视技术先驱;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电视大规模普及应用。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教学建议:本课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视艺术起源发展史,教材分别从电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视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三个方面作了介绍。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议教师讲清:1、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影视艺术出现和发展条件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断的推出满足观众期待需求的作品。(2)电影的发明阶段路易卢米埃尔,法国电影发明家和电影导演,他制成的“活动电影机”可以将活动的物像用摄影机拍摄在胶片上,又能通过放映机将这些记录在胶片上的活动物像投射到银幕上是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机器,满足了多人观看的需要。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3)电影的发展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的转变过程。1925年,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投资数百万美元,终于解决了有声电影的关键技术音画同步的问题。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率先购买了该技术,1927年该公司拍摄了电影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只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它使对白、音乐、歌唱融为一体,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有声片时期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自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和色彩三大要素。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欧洲、亚洲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美国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外星人都属于高科技的科幻片。泰坦尼克号中悲壮的爱情成为全球传颂的经典,本片获得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1)电视系统的研制成功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出现的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3、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1)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2)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3)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4)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5)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