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5).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420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12)一、选择题1、(2017临汾三模,24)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D解析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2、.(2017佛山月考)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买卖,而且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故A项错误;“天饥岁荒,嫁妻卖子”“卖田宅、鬻子孙”说明战国和西汉民众生活均困难,故B项错误;从战国时期“嫁妻卖子”到西汉民众“卖田宅、鬻子孙”说明土地成为人们的主要财产,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买卖属于迫于生存的手段,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3、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中“重利之念,甚于重名”表明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抛弃学而优则仕与材料中“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山右(今山西)积习”表明是地方性的观念变化,而非政策,故C项错误;清雍正帝强调“工贾皆其末也”,商人的地位没有“大大提高”,故D项错误。4、(2017天津南开三模,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实行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故A项错误;民族主义是民族革命,故B项错误;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社会革命,故D项正确。5、(2018肇庆调研)1938年,学者熊十力在中国历史讲话中写道:“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故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已。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这反映()A.军阀混战导致各民族关系紧张B.知识分子不闻世事专心学术研究C.家国一体和宗法观念逐渐衰微D.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学者的话是在说中华民族要团结如一家,“则是一家骨肉也”,反映抗战时期,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要让大家意识到我们是一个民族,要共同抗敌,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6、(2017上饶三模,31)下图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度增长,故C项正确。7、.(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18)1718世纪,朱子学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曾研究过朱子学,并从中吸取营养。这一现象表明()A.启蒙思想根源于理学B.启蒙思想和理学在本质上一致C.利用理学为批判现实服务D.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材料中“从中吸取营养”不等于启蒙思想根源于理学,故A项错误;两者本质上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思想,后者是封建时代主导思想,故B项错误;利用理学中的仁政等“吸取营养”为批判法国封建专制服务,与材料中“1718世纪在法国”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不等于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故D项错误。8、(2017濮阳三模,34)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答案C解析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此时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1924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9、(2018淮北一模,23)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50年代为5.7%,60年代为5.1%。材料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D.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0、.(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24)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建立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答案C解析目前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还未形成国际政治新格局,故A项错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不能代表国际重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材料“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反映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故C项正确;“金砖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项与此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之同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答案(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的政策虽也有钳制思想的消极作用,但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使儒学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儒学的发展。2.(2018湖南高考模拟一,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清两代,州县按官缺制度授官。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州县官缺自然存在着肥美苦瘠之分。从清道光朝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从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八年,山西省分期分批逐步报批了21个州县苦缺及十五个佐杂苦缺。河南省在道光二十一年时已有淇县、考城、信阳等地列入苦缺。道光七年,包世臣探讨如何治理山东省时曾言道:“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实际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非但无助于地方问题的根本解决,反而引发了地方候补试用官员的奔竞之势和地方吏治的进一步腐败。摘编自王丽清道光朝苦缺制度探微(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道光朝实行苦缺制度的原因。答案(1)特点:一般将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或在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较差的州县设置苦缺);苦缺州县享受免交摊捐、获得津贴等优惠政策;是清朝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2)原因:道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地方治理成本和难度加大;苛捐杂税繁多,贫瘠州县难以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卖官鬻爵,吏治腐败;清朝候补官员数量庞大;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等。(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从清道光朝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可知,道光朝一般将条件恶劣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根据材料“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办公银二千两”可知,道光朝的苦缺州县享受免交摊捐、获得津贴等优惠政策;根据材料“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实际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可知,道光朝苦缺制度的设置也是清朝一种无奈的权宜性措施。(2)该问主要需结合所学知识尤其是近代前后清王朝的社会背景进行作答:道光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地方治理成本和难度加大;苛捐杂税繁多,贫瘠州县难以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卖官鬻爵,吏治腐败;清朝候补官员数量庞大;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