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414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定风波释标题选自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定风波”,词牌名,属于唐教坊曲名,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词人从黄州去沙湖途中遇小雨,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词人却写出这一曲佳篇。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我们由此可看出其才思之敏捷,思维之活跃。知作者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明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天,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赏形象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提示:雨的特点抓住“穿”与“打”概括。词人形象从对待环境的态度概括。参考答案:雨骤风狂。 闲适、坦然的形象。 品语言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是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有何作用?提示:“风雨”和“晴”需联系时代背景考虑;作用从所写内容和主旨方面考虑。参考答案:“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对待人生的顺逆、成败、荣辱、福祸。 悟意旨3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简朴”在文中指自然景色,“深意”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参考答案: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满江红写怀释标题满江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常用。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达了岳飞以收复失去的祖国山河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知作者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恢复名誉,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词三首。明背景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来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赏形象1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两句看,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联系背景事件及“雪”“灭”等词考虑。参考答案:岳飞是一个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析技巧2“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提示:修辞手法好判断,关键是挖掘语句背后隐含的情感。参考答案: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悟意旨3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提示:从对待不同对象的态度上思考。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释标题“水龙吟”,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知作者辛弃疾(见第九课青玉案元夕)明背景水龙吟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赏形象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何自称江南游子?提示:联系背景、作者经历及动词概括词人形象。参考答案: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江南游子: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品语言2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参考答案:“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析技巧3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这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示:联系背景及词中内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即景抒情。4结合注释,理解三个典故的用意。提示:根据课后注释,明确典故本义,结合作者经历明其正用还是反用。参考答案:人物原意用意张翰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反用典故,表达国难当头、谈不上弃官回乡之意。许汜刘备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刘备有雄才大略。反面用许汜典故,表明自己不屑许汜一样追求享受;正用刘备典故,表达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辛弃疾的雄心壮志。桓温桓温感叹时光流逝。正用典故,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悟意旨5词中作者的“登临意”是什么?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提示:结合词人经历、背景解答“登临意”。参考答案:“登临意”:自己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他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西江月知作者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补注解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每段两平韵,一叶韵。本词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明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九死一生。事后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三年二月至黄州,过着近似流放的生活。此年中秋,距苏轼入狱日已近一整年,也是其受贬后的第一个中秋,皓月之下,回首往事,瞻念前程,词人不免百感交集,于是作西江月词。1怎样理解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含意与作用?答:_参考答案:起句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纷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几度秋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秋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2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请分析。答:_参考答案:词的上阕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阕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通过对秋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中秋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小重山知作者岳飞(见本课满江红写怀)补注解这是岳飞的第一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抗金的志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忌恨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进行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1上阕写梦醒后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内心的孤苦寂寞。2结尾以鼓琴为喻,表达了什么意思?答:_参考答案:渴望自己能遇见知音,明白自己对国家的忠心,然而现在自己的努力没有人理解,即使自己为国捐躯,又有谁能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呢。3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是指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诉衷情知作者陆游见第五课落梅二首(其一)补注解陆游四十八岁那年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这首词是他晚年被弹劾罢官退居山阴以后抒写情怀的名篇。1词人的“关河梦”指的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关河梦”指的是北上抗金、收复中原的心愿。2请结合全词,赏析“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的佳妙。答:_参考答案:“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在音节上,三个短句,声调急促,步步紧逼,给人一种紧张感、紧迫感,从而表现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人生的感叹。从词的上下阕关系看,“胡未灭”承接上阕“关河梦断”,是“关河梦断”的具体落实,而“鬓先秋,泪空流”又是下阕“身老沧州”的形象再现;从句子的内部关系看,“胡未灭”也是“鬓先秋,泪空流”的直接原因,两者构成因果关系。古人常以“鬓先秋”比喻光阴似箭而此生虚度,以“泪空流”暗示心愁不懈而报国无门的怅恨,此处两者“连写”,形象地写出词人心头之无奈和悲苦。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知作者辛弃疾(见第九课青玉案元夕)补注解此词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1这首词的上阕,词人运用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的意图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桂婆娑”的深层意蕴。答:_参考答案: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3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来表现词的主旨?答:_参考答案:词的下阕,作者又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而斗争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抒志咏怀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诗言志,故“抒志咏怀”诗词从某一方面来说包含内容多、内涵丰富。这类诗词在古典诗歌中所占比例较重,故命题时选择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悟考题(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 桥 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解析: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学技法欣赏“抒志咏怀”诗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学会分析即事抒怀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2结合作者知人论世如上面悟考题中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作者是岳飞,其人生经历在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上考生都有了解。结合诗歌就能分析出咏的是什么样的怀,再结合诗中的最后两句便能进一步作出准确的分析鉴赏。3结合表现手法欣赏咏怀无论是即事还是即物,都有一定的附着点,这些在诗中常常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如类比的手法、衬托、托物言志手法等,来表现自己的情怀。4分析咏怀诗词的类型(1)同情人民疾苦,忧国伤时;(2)报国无门的悲伤;(3)寄情山水的悠闲;(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狼狈(bi)啸(xio)芒鞋(mn) 笠(su)B胡虏(l) 天阙(qu)遥岑(cn) 簪(zn)C鲈鱼(l) 鹰(yn)寒蛩(qin) 娑(shu)D料峭(qio) 瑟(s)螺髻(j) 英雄泪(wn)解析:选CC项,“娑”应读“su”。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料峭春风吹酒醒峭:陡峭B回首向来萧瑟处 来:方才C莫等闲 闲:轻易,随随便便D楚天千里清秋 秋:清爽高远的秋天解析:选AA项,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空悲切B把盏凄然北望C尘暗旧貂裘 C白首为功名解析:选DA项,空,形容词作状语,徒然,白白地。B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2)怒发冲冠,凭阑处、_。(岳飞满江红写怀)(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岳飞满江红写怀)(4)壮志饥餐胡虏肉,_。(岳飞满江红写怀)(5)_。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岳飞小重山)(6)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_。(岳飞小重山)(7)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9)_,_,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0)_,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11)此身谁料,_,_!(陆游诉衷情)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2)潇潇雨歇(3)空悲切(4)笑谈渴饮匈奴血(5)昨夜寒蛩不住鸣(6)弦断有谁听(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8)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9)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10)关河梦断何处(11)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 溪 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注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鹧鸪:一种鸟,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5请简要分析上阕是如何写景的。答:_参考答案:在上阕中,作者抓住春天景象的特征,通过微风、轻云、碧水、晴空和争泥春燕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6.“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参考答案:拟人手法。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7这首词上阕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答:_参考答案: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8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简要赏析。答:_参考答案: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前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阕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9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_解析:该题“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参考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10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答:_解析: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参考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三、语言表达11根据下面的名言警句,再写出仿句。名言警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仿句:_参考答案:勿虚度,废了黄金时,只哀叹。12有人赞叹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请你从下面的汉字中任选一个,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一幅画面来解说字义,不超过100个字。答:_参考答案:(1)川那蜿蜒的河为什么在这里转了个弯儿?是为了伫望对岸迷蒙的风景,想在这里驻足?还是为了聆听潺潺的流水声,想要洗濯喧嚣的心灵?这一川东逝的流水啊,停不下奔腾到海的脚步。看,那点点滴滴,可是它淡淡的脚印?(2)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我们轻轻一握,便定格了千古知音的荡气回肠。还记得吗?你拨动心的琴弦,奏响那巍巍高山的雄奇,和着那流水的柔美;我拍打桃花潭水的涟漪,见证一段纯真的友情,给盛唐留下了动人的诗篇。用典用典亦称运用典故,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1用典类型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1)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又可分为:直用。即直接引用典故,借以表达思想感情。活用。即灵活地运用典故,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既有原意,又出新意。反用。即将典故反其道而用之。(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又可分为:借用。即“借酒装瓶”,为我所用。虽为别人的诗句,但诗人赋予新意。活用。即句意化用。作者融合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起来,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别样色彩的语言。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作用。2用典功能用典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1)使立言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佐证自己所言之事的正确或错误,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2)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来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3)减少语辞的繁累诗句的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一定的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的繁累。(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丰富作品内涵。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做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失通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试分析上面一首词中的典故的含义。答: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词中的典故及其意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仔细阅读注解,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2)找出相关的句子,看与背景知识的联系;(3)找出相关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命运;(4)分析所表达的感情。参考答案:词句涉及的人物表达的情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江山犹在,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这一典故是针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作充分准备的警告。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辞。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题发挥通过做以上题目,解答“用典”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背景知识,特别是作者与相关人物的知识;(2)阅读注释,把握作者写作的动机;(3)分析事件中的人物与作者之间的相似性;(4)分析表达的观点态度。把栏杆拍遍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二十二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掌书记,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八百多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的心情,实际上是忧国孤客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提刀拍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亭毁,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辛词比其他文人诗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5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的被调动。南宋朝廷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