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修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7394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8月修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年8月修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年8月修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8月修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教材简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由于学生年纪偏小,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往往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细心观察到事物的主要特点。因此,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在观察事物中得到启示,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二、教学目标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知识与能力:1、 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过程与方法: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2、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四、教学难点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五、教学准备1、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或图象的实际观察。2、 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观察的地方,可建议学生查阅有关的六、教学设想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1、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或图象的实际观察,通过直观感受,达到对课文的认知。2、 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3、 理清文章顺序,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4、 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兴趣。七、教学时间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爬山虎的脚 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语文园地二 3课时合计 10课时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 间年7月17日 单 位沂南依汶朱家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唐磊课 题第二单元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 型古诗参入集体备课人员宋秀安 王福艳教材简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想像2、借助注释,自读自悟3、吟读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课前准备 搜集庐山美景图片,复习学过的课文画杨桃,熟读两首诗,借助注释大体了解诗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习探究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自主交流搜集到的庐山资料,谈谈对庐山的最初印象。了解读诗的方法。预习两首古诗,读通句子,将诗句赌通顺,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让学生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庐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了解诗句的哲理做个铺垫。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很多的古诗,那么今天都来展示一下自己所收集的。二合作交流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引导吟读。(重点:卷舌音、平舌音)2、范读古诗,讲读法。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配乐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3、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4、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2、生齐读古诗(配乐)3、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4、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诗韵。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初读苏轼的题西林壁让学生反复地读古诗,形成对古诗的理解三品读体验品读题西林壁: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4、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5、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教师点拨: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6、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读诗句,从诗句中理解诗人看庐山的角度(横、侧、远、近、高、底)以及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2、举例感悟生活中遇到的角度问题。3、配乐朗读。4、学生汇报对古诗写法的感悟。 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抓住描写诗人看庐山的角度的词语,使学生感悟到诗中蕴含的哲理。在配乐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景情交融的诗境。对诗的写法的感悟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诗的哲理的品悟。探讨怎样看清庐山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庐山的,学生找出看的角度。体验诗中所描述的人生哲理。三品读体验品读游山西村:1、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2、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古诗的? 3、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5、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教师点拨:“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6、感悟写法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5、谈学习收获。1、回顾学习方法2、自由读诗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4、体会诗句意思(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5、举例谈谈生活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的情况。的真面目,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这样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了解学习陆游诗的特点。初步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四巩固延伸1、督促两首古诗的背诵,检查默写题西林壁。2、布置课后积累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诗句。3、布置习作: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背诵两首古诗,并练习默写题西林壁。搜集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诗句。有兴趣的同学尝试诗文改写。背诵并积累古诗。改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意哲理的理解和运用。再次读两首诗,争取当堂背诵下来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北宋 苏轼 南宋 陆游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教学反思古诗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题西林壁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从而受到启迪。游山西村要求孩子们自己再次阅读古诗,通过对诗中的词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玩得高兴不高兴。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课堂生成不少亮点:学生频繁品读、相互补充;还想出了好多例子,以便把自己对诗意、内涵的领悟给别人讲明白, 说明他们对这两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的是在品诗、欣赏。师生所表现出的激情比预料的更高涨,因此出现了读诗、美读中体会诗情,读出诗中的图画。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理趣诗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 间年7月17日 单 位沂南依汶朱家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唐磊课 题第二单元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 型古诗参入集体备课人员宋秀安 王福艳教材简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背诵两首古诗并 默写题西林壁2、积累诗句。3、将诗句改成短文过程与方法:1、想象诗中的情境和道理。2、联系生活实际3、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将在诗中领悟到的哲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处理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背诵并积累古诗教学难点 恰当改写古诗,并写出真情实感课前准备 复习巩固所学两首古诗,搜集并背诵苏轼和陆游的其他诗句。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体研讨 一复习巩固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的意思,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自由谈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学习。二合作练习1、检查背诵。2、听写题西林壁1、同桌相互背诵两首古诗2、默写题西林壁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诵读积累1、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古诗2、 选择感兴趣的进行背诵3、 诵读展示1、 交流搜集到的古诗,并根据作者进行分类:陆游的诗苏轼的诗2、小组内根据分类选择感兴趣的古诗进行诵读。3、个别展示诵读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反思课堂生成不少亮点:学生频繁品读、相互补充;还想出了好多例子,以便把自己对诗意、内涵的领悟给别人讲明白, 说明他们对这两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的是在品诗、欣赏。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如:查字典理解词语,小组讨论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感受诗人的诗情。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 间年7月18日 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李霞课 题第一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马乾云 张凤艳教材简析 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爪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是怎样爬墙的,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情况。文章的这两部分之间其实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以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事物的能力。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了解有观爬山虎的知识。3、爬山虎的实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习探究二合作交流预习提纲:1、读准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嫩绿 均匀 空隙 茎上 蛟龙 触角 2、读读课文后,填一填。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我国 著名作家 的作品。课文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做爬山虎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讲爬山虎的什么?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提纲。初步交流有关爬山虎的知识。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本文的重点。思考课文主要讲爬山虎的什么?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思考并交流: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呢?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从字音、字义、词语的理解等几方面。3、学生交流。字词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扫除了字词的障碍,才能更好的、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初步收获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的安排有准确的认识。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呢?三品读体验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知道了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后,咱们在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爬山虎。下面就请你仔细阅读课文2至5自然段,看看哪一自然段给你的印象最深。3、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请你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板书:嫩红 嫩绿 一顺儿朝下 不留一点儿空隙(1) 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它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2) 刚才我们从书上看爬山虎叶子的样子,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爬山虎?(3)出示爬山虎的叶子,引读课文。看,这就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它引人注意的是4、 刚才我们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投入。爬山虎的叶子那样美,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你们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1、学生谈自己对课文整体上的把握。2、学生自由读课文2至5自然段后并谈感受。3、学生读第二段后,总结叶的特点。4、师生接读。5、学生同桌读,指名读,齐读。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引读课文。看,这就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它引人注意的是来?先读给同桌听。 小结:作者多么善于观察呀,仅仅是爬山虎的叶子,他就发现那么多的特点,写得那样细致、生动。那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5、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请你把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观察爬山虎脚的实物,再结合作者的描写,来谈谈爬山虎的脚像什么?板书:像蜗牛的触角(3)叶圣陶爷爷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脚”的,你是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来的?(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嫩红)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既观察到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还注意到了它的形状、颜色和数量。下面让我们仔细品味品味,一起来读读这一段。6、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我们来看课文第四自然段。谁愿意来读。(1)、谁能告诉我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2)、既然是向上爬,就应该有动作,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最能体现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板书:巴、拉、贴、爬(3)、老师给大家放一段动画,请你根据动画说说相关的动作的词。出现一个动作的词,你就说一个。(4)、看到这些脚,你会想起什么?板书:像蛟龙的爪子(5)、想不想亲自感受以下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我想请个同学学着爬山虎的样子爬一爬。(6)、刚才我们感受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它向上爬的过程再现出来。6、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并画下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有关语句。7、学生班内交流。8、学生品读。9、学生读爬山虎爬的一段文字,画下表示动作的词。10、学生看动画。11、学生模拟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12、学生读此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到课文的美,一美是作者细心观察美,同时培养孩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美是作者的表达叙述,即让学生学会作者是怎样吧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的写下来。学以致用,学习在陶冶情趣,增长才干的同时,是为了更好为我所用。(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观察爬山虎脚的实物,再结合作者的描写,来谈谈爬山虎的脚像什么?叶圣陶爷爷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脚”的,你是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来的?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爬山虎的不到顶峰不停止的攀登精神。而能这样细致地写下来源于作者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啊!7、默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和脚,更是从中感受到了爬山虎那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事物恰当、准确、有序地描写下来。大家能不能写出像叶圣陶爷爷这样的好文章呢?老师拭目以待,加油哟!13、学生说最后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和脚,更是从中感受到了爬山虎那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事物恰当、准确、有序地描写下来。 四、巩固延伸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的写下来)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1、 学生思考后,总结学习收获。2、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生长地点叶 子 嫩红 嫩绿 一顺儿朝下 不留一点儿空隙脚: 位置形状 颜色 怎样爬:触变巴拉贴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很多次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由此我想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应该根植于现实,根植于实践,这样做,一是让孩子们分享收获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相关的内容。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观察,感悟生活中的语文。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 间年7月18日 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李霞课 题第一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马乾云 张凤艳教材简析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爪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是怎样爬墙的,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情况。文章的这两部分之间其实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训练学生利用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过度,掌握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乐意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在快乐中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课前准备1、 阅读其它写事物的文章。2、 课前完成小练笔:写一则观察小日记。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佳作欣赏1、小组轮流读各自的小练笔,并修改。2、每组评选一篇最佳短文,定成本子班内课下相互传阅。二、查漏补缺1、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课文读的情况,并检查课文的背诵。2、小组内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可采用小组长听写的方式。3、小组内解决困惑的地方,不能自行解决后,再请教老师。4、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需加着重号标出。三、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不理解或不会的地方标上五角星。2、小组长讲解。3、学生交流订正答案并多训练自己不会的题。4、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其它资料题,学困生要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上,做补偿性练习。学生小组内活动。多劳多得。接受能力强,学习好的学生,不断拔高自己。接受能力弱的学困生,掌握他能接受的东西。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技能训练。跳一跳,谁都可以摘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苹果。课后反思我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很多次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由此我想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应该根植于现实,根植于实践,这样做,一是让孩子们分享收获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相关的内容。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观察,感悟生活中的语文。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 间年7月20日 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张凤艳课 题第 二 单元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陈忠秀 张金娟教材简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组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址写起,由外而内的写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学习本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如何选址、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的字词,如“慎重、住址、随遇而安”来理解蟋蟀住宅的选址、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1、激发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学,愿学,主动地学。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的住宅如何建造以及如何选址。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小动物蟋蟀 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 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 习 探 究1、搜集蟋蟀的资料。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3、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4、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生答(蟋蟀)(蛐蛐)。2、生用手指书写蟋蟀。3、学生自由发言。4、学生思考并回答。导入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交流资料中,既有对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又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二、合 作 交 流(一)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认识这个小东西吗?叫什么? 2、蟋蟀。对,这就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3、“蟋蟀”这两个字怎么写,拿出你们的手指一起跟老师书写一下。4、这个小东西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你对这位明星的了解有多少呢? ?(好斗、唱歌、建住宅)。5、(同学们的知识储备真丰富啊!)今天,们就跟着文作去参观蟋蟀住宅底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好吗?同学们,“住宅”指什么呢?什么样的建筑被称作住宅呢?(板书:的住宅)(二)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蔽”、“慎”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2、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的?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的?2、谈一谈你最喜欢课文中介绍的哪几个方面,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几个方面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得段落。1、生读课文。2、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情况。3、指名生朗读。4、生读课文回答:课文是从蟋蟀住宅的选址、特点、修建经过这三方面来介绍的。5、生发言。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自学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小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蟋蟀”这两个字怎么写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蔽”、“慎”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三、品 读 体 验(一)交流对蟋蟀住宅特点的品悟1、轻声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蟋蟀住址的特点呢?(教师随机出示五、六自然段) 2、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抓住了哪些特点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边读便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特点。4、讨论蟋蟀住宅的特点:生:向阳、隐蔽、宽敞、有门、有平台、住所简朴、清洁、干燥5、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机用简笔画画出蟋蟀的简易住宅图,让学生小组之内结合图画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6、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来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呢?(师小结: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7、你想怎样读这两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8、词语训练:“弹琴”换成“叫声”好吗?为什么?(体会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手法)9、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二)交流对蟋蟀住宅如何选址的品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蟋蟀住宅如何选择的相关自然段。(选择住址慎重、不肯随遇而安,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第二自然段)2、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3、“常常”这个词语把蟋蟀为选择好的住址,肯吃苦耐劳的特点写出来了,“慎重”这个词语在字典里有着怎样的解释呢?4、你从这个词语中知道了什么?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教师随机出示句子:“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我们从“随遇而安”这个词语中看出了什么呢?(1)“随遇而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下来)(2)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不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三)交流对蟋蟀住宅如何建造的品读1、默读思考:课文中师如何描写蟋蟀住宅的建造的呢?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讨论交流:(1)“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一点一点”说明了什么?(体会蟋蟀的认真和辛劳)(2):读中体会a、“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退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堆到后面,倾斜地铺开。”b、“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c、“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的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体会蟋蟀的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和作者的钦佩之情。)4、总结全文:(1)学了本课,你有何收获?(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1、生齐读五、六自然段。2、生默读,找出特点并概括。3、生板书。4、学生小组活动。5、学齐读。6、生思考,小组内活动。1、学生读课文回答。2、指名生说。3、生齐读师出示的句子。4、生思考回答。1、生读课文勾画句子。2、读句子体会。本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想开去,体会说明事物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蟋蟀住宅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对“慎重”、“随遇而安”的理解体会蟋蟀选择住址的认真。以大问题为学习背景,通过读、画、悟、想,让学生体会蟋蟀的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讨论蟋蟀住宅的特点:生:向阳、隐蔽、宽敞、有门、有平台、住所简朴、清洁、干燥作者为什么这样来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呢?默读思考:课文中师如何描写蟋蟀住宅的建造的呢?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学了本课,你有何收获?四、巩 固 延 伸 1、本课中有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把他们抄下来。2、读句子,体会所给词语的意思,并用所给词语写句子。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3、“我是小记者”采访班级中的“蟋蟀工程师”,请他们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造住宅,它建造的住宅有何特点等。4、选取文中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1、生读、抄句子。2、学生思考交流写作。3、学生交流介绍。4、说意思写句子。由学习新的写作方法到学生自由的试写,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实践的乐趣。选取文中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板书设计7、蟋蟀的住宅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慎重的选择 蟋蟀的特点 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住宅的内外初寒动工 建造的过程 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长期整修教学反思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我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采访班级中的“蟋蟀工程师”,请他们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造住宅,它建造的住宅有何特点等。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沂南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 间年7月20日 单 位里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张凤艳课 题第 二 单元蟋蟀的住宅 第二课时课 型精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陈忠秀 张金娟教材简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组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址写起,由外而内的写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学习本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同桌互助学习,边读书边思考。 2、小组内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修建住宅的经过,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愉悦自信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陶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2、课前布置学习查阅有关蟋蟀的资料,了解昆虫学家是怎样介绍蟋蟀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查漏补缺1、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课文读的情况,并背诵课文第五、六自然段。2、小组内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可采用小组长听写、同桌互相抄写的方式。3、小组内解决困惑的地方,不能自行解决后,再请教老师。4、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需加着重号标出。二、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自主检测上的题。不理解或不会的地方标上五角星。2、小组之内交流所做的题,小组长讲解。3、学生交流订正答案并多训练自己不会的题。4、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其它资料题,学困生要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上,做补偿性练习。5、小组之内做基础训练上的练习题。三、提高练习秋虫音乐会凉爽的秋天,忙碌了很长时间了,终于可以休息啦!我们准备办每年一度的秋虫音乐会。音乐会的主办人大刀螳螂先生可急坏了,秋虫音乐会到底要搞些什么内容呢?他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突然眼前一亮,高兴地喊道:“对了,秋天是金黄色的,我们可以请小黄虫来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