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九章资产阶级革命和北洋军阀前期的学案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334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九章资产阶级革命和北洋军阀前期的学案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九章资产阶级革命和北洋军阀前期的学案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九章资产阶级革命和北洋军阀前期的学案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九章资产阶级革命和北洋军阀前期的学案人民版一、学习目标: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2)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2. 北洋军阀前期的统治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重点问题分析问题1 有关对三民主义的认识(1)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解决了当时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2)评价进步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想要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制定的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例题: 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C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解析: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A项错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B项错误。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D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项。问题2 关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反封建思想的差异(1)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用西方的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要求推行资本主义,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并要求改革封建土地制度。(3)维新派主张用和平改良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改造中国社会;革命派则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例题: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主张的“民权”与维新派所主张的“民权”的区别主要在于( D )A.是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是否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是否解决农民的民主权利 D.采取何种形式的民主政治解析: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维新派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但革命党人要求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要求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是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两者都不关心农民的民主权利问题。问题3 对湖北军政府的有关认识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面临的首要任务:一是建立革命政权,二是扩大革命的影响,把斗争引向全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湖北军政府的建立为各省独立树立了旗帜,推动了各省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迅速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湖北军政府本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但从一开始就成了革命党人联合包括封建军阀、官僚和立宪派在内所组成的政权机构。它是由革命派、旧官僚和立宪派联合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例题: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B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B.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D.以旧官僚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解析: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纷纷投机革命,进入了湖北军政府。但从整体上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占主体地位。A项错在“完全”上,C项错在“立宪派占主体”上,D项错在“旧官僚为主体”上。问题4 关于袁世凯复辟帝制复辟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袁世凯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并建立了独裁统治,这就为其复辟奠定了基础。从客观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这也是其复辟的有利条件。结果: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动,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例题: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 )A.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B.革命与保皇的斗争C.维新与守旧的斗争 D.儒学与西学的斗争解析:国内政治斗争的双方分别是革命党人和北洋军阀。革命党人主张民主共和,而非洋军阀却极力建立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问题5 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认识及有关斗争方式的变化(1)关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后,袁世凯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独裁面目开始暴露。革命党人希望走议会斗争的道路,将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宋教仁案“发生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一部分革命党人开始认识到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走上了武力讨袁的道路,掀起了二次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对袁世凯的认识不统一,力量比较涣散,革命很快失败。(3)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使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彻底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他们采取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领导了护国运动,彻底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例题: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表现为( B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C.由军事斗争到文化斗争 D.由暗中斗争到公开斗争解析: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斗争始于宋教仁的竞选活动,这种活动自然是议会斗争。由此可初步判断答案为B项。问题5 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历程:(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历史地位:(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难以独立发展。例题: 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A.使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B.表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解题时,首先要明确 “两次短暂发展”指的是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的潮流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A项显然不正确。问题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有关情况分析说明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依托依托保卫基础保卫基础土地革命根据土地建设(1)主要探索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领导了南昌、秋收等起义,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工农红军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应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例题: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解析 :井冈山根据的创建与巩固,把中国革命的重心引向农村,开始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关于选项B,“八七”会议把土地革命同武装反抗国民常反动统治及创建人民军队结合起来,它使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因此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选项C是对八一南昌起义的评述。选项D是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成果。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问题8 如何全面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从理论上提出的建立农村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量后夺取城市的一条革命道路。 (2)毛泽东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就是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三者缺一不可,武装斗争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保障;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弱小的红军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是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基础;根据地建设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依托,否则二者无法开展。三者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如图所示: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否定了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的教条主义做法,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例题: 下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是由当时中国国情决定的B是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分不开的C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割据的必要条件D表明中共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的道路解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摆脱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故B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问题9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试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客观原因。 失利的客观原因:蒋介石的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美英等众多帝国主义国家对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实行“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推进战术。失利的主观原因:临时党中央在中央苏区推行“左”倾路线。博古、李德拒绝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实行错误的战略战术。例题: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本原因是( D ) A蒋介石得到英美德意等帝国主义的支持B蒋介石采取堡垒推进政策C国共双方力量悬殊太大D中共领导左”倾错误对红军的指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角度。“根本原因”是指与事件、现象的发生有着根本联系的,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生的根源。根本原因应该从内因的角度上寻找,而在内因的诸要素中,应该从主要的方面考查。A、B、C三项的表述都是反“围剿”失利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内因)应从红军方面看。D项的表述属于内因,故答案为D。问题10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有何不同?(2)比较两次会议内容的异同点。(3)两次会议在影响方面有何相同之处?(1)八七会议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志士的关键时刻,中共为挽救革命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途中,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召开的。(2)异:八七会议的重点是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新的革命方针;遵义会议的重点是解决军事路线问题,纠正“左”倾错误。同:都努力纠正党的错误,都成立了新的领导集体。(3)都是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都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例题: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评述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下列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这一点( D )A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B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D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析:四个选项都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但对中国革命起到深远影响的则是D项。遵义会议后,中共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走向胜利,历史证明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二、课堂目标检测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是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2.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党人未发动广大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纲领 D.武装起义计划不周详 3.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C.资产阶级内部两条道路的争论 D.资产阶级之间的学术争鸣 4.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5. 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破坏 B.袁世凯被重新重用 C.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D.没有从根本上彻底铲除封建势力 6.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8.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破坏 D.民族资本主义薄弱 四、配餐练习A组题1.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 )戊戌变法失败 辛丑条约的签订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 B. C. D.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里“新阶段”主要指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 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C.革命派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D.革命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纲领3.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思想的提出,表明( )孙中山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孙中山关注民生、同情农民 孙中山设想“利为民所共享”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土地纲领A.B. C. D.5.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的“预备立宪”实质上是一场骗局,其主要依据是( )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911年设立的责任内阁中皇族成员占了一半以上 A. B. C. D.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7.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A.三权分立 B.民族独立 C.主权在民 D.民生主义8.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B.性质上为资产阶级共和国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这主要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临时大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 )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 B. C. D. B组题11.民国初年,“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该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B.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封建斗争不彻底C.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12.孙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大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面对他及其革命实践评价错误的是( )A.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C.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D.说明孙中山已经放弃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13.下列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家中,鲜明提出建立共和政体的是( )A.林则徐 B.洪仁玕 C.康有为 D.孙中山14.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成立中华民国C.谋求民族独立 D.发展资本主义15.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16.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一系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充分发动群众 B.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革命纲领C.起义计划不周密 D.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1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A.提倡民主共和 B.提倡学习西方,强调变革C.发展资本主义 D.推翻清朝统治18.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C组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附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溺于西法者,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稣,是自扰也。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然则如之何?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不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吾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到时候)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民报发刊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当时对待“西法”存在哪些偏见?作者认为应怎样对待“西法”?(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张之洞和梁启超主张的异同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20.阅读下列材料孙中山在谈到辛亥革命失败时说:“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扶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请回答:(1)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除孙中山在上文中总结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外,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3)依据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你对他的革命精神有何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