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328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考试说明】2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教学安排】 一课时【复习过程】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一).变化表现:1服饰: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传统)鸦片战争后: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裙子2饮食:鸦片战争前;丰富的传统饮食;鸦片战争后:西餐; 咖啡馆、西餐馆、面包房等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3居住:鸦片战争前: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里弄、四全院等;鸦片战争后: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4风俗:A.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B.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称 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C.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D.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二)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 ,坚如磐石。(三).变化原因:(重点理解把握)1西方的文化的涌入;西方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举例: )3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一).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3住:“安居工程”,居民住房得到改善,人均居住面积扩大。4风俗习惯:(1)1950年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2)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3)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二).变化原因:1.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举例:2.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经济建设设的奋斗目标【高考链接】1(08江苏高考)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09江苏高考)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考试说明】(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教学安排】 一课时【复习过程】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联系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一)水上交通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有的转向旅游服务业(二)铁路交通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筑淞 沪 铁 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京张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90年代,发展迅速(铁路的延伸、火车机车的改进、火车提速)(三)汽车和公路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四)航空业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北京天津航线开通)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二、通讯工具的变迁(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一)电报1、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始;2、20世纪初,创设无线电报,用于军舰之间的通讯。(二)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事业快速发展。(三)网络三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考试说明】(3)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 【教学安排】 一课时【复习过程】(一)报刊:1.发展概况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在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起着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国民党创办了中央日报建国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2.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总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二)电影: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931年,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国歌。(三)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的进步,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四)互联网(“第四媒介”)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影响】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使人们可以更主动、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象征;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