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306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周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薜荔”是古诗文中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凉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_,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袭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往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3下列在句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是晴朗的夏天,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A BC D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 。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 。 ,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 , ”表明后人如果不汲取教训则易重蹈覆辙。(2)过小孤山大孤山中表现作者因风景之胜久久徘徊不忍离去的两句是“ , ”。(3)庄子庖丁解牛中用来表明庖丁如今解牛时不用眼睛而用精神,就能达到随心所欲境界的两句是“ ,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项羽本纪(节选)司马迁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史记项羽本纪)注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大喜,略知其意 略:大致。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C须臾,梁瞬籍曰 瞬:眨眼。D谕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封于项,故姓项氏 良曰:“长于臣。”B项梁常为主办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不如因善遇之D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秋毫不敢有所近9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3)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古今家诫叙宋苏辙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食奔食喜。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有改动)【注】叙,即序,评论、介绍作品内容的文字。“诗曰”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泂,远。潦,指活水。食奔食喜(fn/ch),蒸饭、烹煮。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就利也果 果:果敢B不贤者不强也 强:勉强C能就其业 就:得到D特患无以发之耳 发:阐明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辙少而读书 吾尝终日而思矣B为之号令以戒之 奉宣室以何年C可则谏,否则去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D虽广之天下可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随之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论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赞扬了父母给予儿女们的慈爱之心。B为了说明父母告诫子女与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师对于学生、君王对于臣子、臣子对于君王、儿子对于父亲等作比照,使人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至诚至殷。C作者借少时读书所记之事来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时那种独有的耐心、诚挚、循循善诱以及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D本文有描写,有议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淋漓透彻;融描写、议论、情感于一炉,或进行比照,或引用古诗,或发出感慨,文势跌宕起伏。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2)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基础测试1C 2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该句存在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身处逆境”包括“仕途不顺”和“怀才不遇”,这三者不能并列,且“古代文人”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古代文人”都是如此。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项。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设题的类型,如本题就采取抽出文段中一句话的方式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括号前后的语境,关注前后主语的一致性以及内容句式的对称性。从文段来看,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天”,排除A项。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理辑。排除CD两项,故选B。4B【解析】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句承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句说“人品”,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句的总结,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故最后的顺序应是。5必先治其家 会对这个国家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首先爱家人和家庭 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极登临之胜 徙倚久之而归(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解析】注意关键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现象,如“鉴”“徙倚”等字词不能写错,“而”“也”“之”等虚词不能漏掉。综合测试一7C【解析】瞬:用眼睛示意。8D【解析】A项“于”:介词,表处所;介词,表比较。B项“为”:动词,担任,做;介词,替,给。C项“之”:助词,的;代词,指刘邦。D项“所”: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短语。9D【解析】表现项羽没有耐心,学书学剑都不能持久。是会稽守殷通的话。排除这两句即可。10D【解析】D项“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11(1)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杀害的那位。(2)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3)前些日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 【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杀害的那位。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去学习剑术,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待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就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二12C【解析】就:成就。13A 14C【解析】C项,文章第二段主要写孙景修汇编古今家诫,作者读了之后很感动,但没有“描述自己的父母”。15(1)纵然他们本身并不贤能,告诫子女时也必定会真诚无私又尽心竭力,更何况那些贤能的父母呢?(2)路过街市的人没有谁不(感动而)流泪的。【解析】(1)得分点:“贤”“忠且尽”“虽”,句意。(2)得分点:“过”“泣”,句意。【参考译文】老子说:“做到仁慈就能够勇敢,做到节俭就能够广大。”有人问:“仁慈,怎么会变勇敢?”我的回答是:“父母对于子女,爱之既深,因此为他们考虑的事情很多也很深。因为深爱的情感所以才能够做到精深的思虑,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子女躲避灾祸就很迅速,而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一步啊。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不厌其烦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伤心地唯恐子女听不进去劝告。那人感叹道:“是啊,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传授给他们知识、本领,贤明的人引导他们,不贤明的人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对他们发号施令来告诫他们,对于贤能的人给予官职,对于不贤能的人不授予官职。臣子对于君主,可以的话就谏诤,不然就离职。子女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显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约束着。父母就不这样了,子女即使不好,哪有遗弃子女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能教给子女,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诗经说:“从远方酌取流水,从那里舀取注入此中,可以蒸饭煮菜。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即使是像流水那样卑陋也不舍弃,就像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极致。纵然他们本身并不贤能,告诫子女时也必定会真诚无私又尽心竭力,更何况那些贤明的父母呢?太常少卿长沙人孙公景修,年幼丧父而受教于母亲,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等到老了之后,就感激母亲的心意而不能够忘怀,作贤母录,以表达他的心意。以后又汇编古今家诫,记录了四十九人,拿来给我看,并说:“古代就有汇编这种书的人,而他们的内容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所以又作了此书,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希望能够带来益处。”我读了之后感叹道:“即使有凶悍的儿子在集市上狠斗,没有人能够阻止,(但)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路过街市的人没有谁不(感动而)流泪的。慈孝的心,所有的人都有,只是担忧没有能够阐明它罢了。如今的这本书,大概将会阐明吧!即使推广流传于天下也是行得通的。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父戒四十五人,母戒四人,孙公又要将它发扬光大,没有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