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7184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教案【课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试大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回顾】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根本目的、目标和实质?3、从管理体制、所有制和分配改革方面三个角度分析国企改革?4、简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思维训练】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核心内容及结果:土地改革: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3)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正确的标准。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国民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课堂探究】【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xx广东卷 (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39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解析 本题以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容易得出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这一角度阐述历史的;影响从经济、促进文明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判断一战对世界的影响和二战前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第(3)问从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作答即可。【课堂检测】1K2xx浙江卷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 BC D1A解析 本题以学者关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公社体制改革”说明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故正确;材料中“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是在1993年,故错误;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错误。本题选择A项。2xx西安五校联考 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B解析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体现不出抉择的问题,故A项错误;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改革,都说明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项正确;C、D两项只体现了抉择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排除。3xx广东十二校联考 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D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和凭票购买肉、豆腐和鱼等信息,说明物质条件的落后,急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A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0年,深圳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题目中的时间“1979年”不符,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