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1)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183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1)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1)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1)单元检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单元 文言文(1)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的嘲笑。斥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选自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有改动)1下列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逍遥游中的大鹏看似很逍遥,斥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但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答案A解析文章没有明确指出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答案D解析A项原文是“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选项中“内涵相差很大”表述不当。B项“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偷换概念,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其“逍遥哲学”的理论基础。C项因果倒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答案A解析“只要就”,说法绝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逍遥游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名声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名圣臣,字散木的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佩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陶淘说:“是,是。”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贺先生说:“好吧。”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贺先生,您不该救我!”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选自聂鑫森小小说集大师,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B文中有多处文言的表达,这不但使文章在短小的篇幅内具有很大的容量,而且使文章语言典雅,充溢着传统文化的魅力。C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中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D文章把贺先生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人物,人物有意思,意思里面有底蕴,底蕴里面又融入作者的理解。答案A解析“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错。5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洒脱随性:“文革”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6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答:_答案以“逍遥游”为题目符合贺先生的身份:“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材料三: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材料四: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 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答案D解析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在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B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C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D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这种文学性语言虽然生动形象,但也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答案C解析A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的是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B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D项文学性语言不影响实用类论著的真实性。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6分)答:_答案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答案A解析“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状如”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二篇。B望:农历每月十五。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答案B解析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是在“既望”(农历十七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了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答案D解析“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译文:_(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_答案(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们船上飞过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答案C解析C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表达的是词人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15本词下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艺术手法:使用反问,谁说人生没有再次年轻的时候,加强语气;使用借喻(或类比),以“流水”喻指时间(或把流水与时间进行类比),流水“尚能西”,人也有再年轻的时候,形象生动,给人启迪;使用借代,以“白发”代指年老,形象简练;用典,以“休将白发唱黄鸡”发出感叹,劝说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的感叹,委婉表意。(2)人生哲理:表现了词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词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的箫声悲伤幽怨的句子是“如怨如慕,_,_,不绝如缕”。(2)庄子逍遥游中,写鹏飞上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风力的两句是“_,_”。(3)杜牧阿房宫赋中,表现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句子是“_,_”。答案(1)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一切与现实相关的理论必然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判断之上。蓝金的作者们也对地球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判断,这个判断与我们惯常的想象_。长期以来,水循环的概念_,大部分人都相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虽然人们知道,();虽然人们也知道,地球上的淡水已经遭到了人类严重的污染。但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科学和技术之上,相信污水治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将会解决人的困境,并将满足人的更多需求。这种鸵鸟政策使人们依然乐观地保持着并加强着现在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蓝金的两位作者看来,地球已经_了地球上的淡水已经到了临界状态,并且正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如果不迅速地、果断地采取措施,人类将_。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截然相反 家喻户晓 山穷水尽 长夜难明B不尽相同 家喻户晓 岌岌可危 长夜难明C不尽相同 深入人心 山穷水尽 万劫不复D截然相反 深入人心 岌岌可危 万劫不复答案D解析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不尽相同:指多个事物之间不完全相同。深入人心: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万劫不复:永远不能恢复。长夜难明:漫长的黑夜难以见到光明,比喻社会的黑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淡水虽然占了全球水量的2.6%,但并不能完全为人所用B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C只有淡水能够为人所用,淡水虽然占了全球水量的2.6%,但不能完全为人所用D只有淡水能够为人所用,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答案B解析淡水量是全球水量的2.6%,可见其量少,所以选择“只占”的说法,可排除A、C两项;B、D两项比较,B项的“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与紧跟的“而淡水”衔接紧密,所以B项最为恰当。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C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答案C解析原句前一分句两面对一面,应在“持续”前加“是否”、“能否”等词语或删掉“能否”。后一分句搭配不当,应把“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改为“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或“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方式”。20下面这段话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张晶同学,这次考试你的成绩一落千丈,作为同学,在学习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如果在一些难题上需要指点的话,我们会不吝赐教。虽然我们的水平有限,可是是否需要帮忙,请你好自为之。答:_答案“一落千丈”改为“不太理想”;“鼎力相助”改为“尽力相助”;“指点”改为“解答”;“不吝赐教”改为“毫不保留”;“好自为之”改为“认真考虑”。21下面是某校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答:_答案(示例)“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拟于9月30日举行,组织工作需要布置学校礼堂,每班选拔1人参赛,最后评出8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发宣传单、办黑板报以及在校报、校广播站和校网站进行报道。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的黄金时代其实并非黄金。人生的所有成功,固然是在青春时创造或奠定基础的;但人生的许多过失,也几乎都是在青春时犯下或埋下伏笔的。所以,青春在包含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缺点。青春时代优点和缺点都较突出。发扬优点,能创造无穷的价值;纵容缺点,则只能酿造人生的苦酒。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文体不限。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