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105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24.据史载,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但西周中后期的一些青铜器,如卫盍、五礼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上,却出现了反映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下列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关于周代的历史记载宥误B,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称C.青铜器的价值有待于考证D. 土地国有只存在于西周前期25.汉武帝在尊懦过程中及其以后,其它各学派因失去国立博士官而地位不断下降,但各学派的著作均 可收藏、流传,供人学习、研究。并且汉武帝还通任子、资选、征召、公车上书等途径,把法、道、纵横、杂家以至方术之士罗致在左右。这反映出A.儒学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B.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C.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趋势D.思想专制的方式比较灵活26.唐代科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官员对其身(相貌)、言(口才)、书(书法)、判断(逻辑判断能力)四种能力的测试。然后根据考杏结果,分等授职。而宋代在科举考试合格后就可直接入仕。这一变化表明宋代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B.官员选拔标准降低C.选官途径趋于多元D.官僚政治效率较高27.右图为明代洪武年间政府绘制的鱼鳞图册,图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明朝政府此举意在A.为征派赋役提供依据B.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C.肯定地租剥削的合理D.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28.李鸿章曾说:“査泰西各邦.皆有商部专以保护商人。盖国用出于税,税出于商,必应尽力维持,以为立国之本,李鸿章这一说法A.道出了商业在国家税收中的地位和作用B.表达了洋务派要求发展商业的共同愿辑C.表明清政府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说明清政府准备设立商部专以保护商人29.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 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A.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B.民族救亡意识凸显C.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D.政治体制发生质变30.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民主与抗日相提并论,不仅一再强调“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而且在各抗 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民主选举,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A.调整了抗日战争的重心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转移了日本侵华的视线D.维护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成果31.下图为1978 xx年中国GDP及其增速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我国A.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B.农业与工业呈现了协调发展态势C.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D.改革开放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发展32.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胄、剑府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而装备一个骑兵或武装步兵的费用相当高昂。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A.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B.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C.参政受到财产的限制D.民主权力服从于城邦防务33.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荷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此纪本电彫放映机发明后, 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书,科学 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科技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B.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C.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D.科学理论逐渐被通俗化34. 二战后,西欧许多国家普遍流行这样一种信念:不能以市场机制进行重建,只能通过计划,采取社会主义经济措施计划经济和工业国有化。由此,西欧国家还创造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信念A.助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运用B.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C.避免了经济危机对社会产生影响D.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35.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力式,向缺乏粮良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启蒙运动影响了同期科学的发展。社会也给予科学更多的支持,如仅仅因为对地球和生物的兴趣就引发了多次考察旅行,从200多年前为了香料而地理探险,到现在只是为了知识,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上流社会责妇人主持的沙龙,到街头来者不赵的咖啡馆,科学知识和启蒙思想到处传播。1831 年,雨果感慨,书与大教堂较量,前者会战胜后者,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法国科学家居维叶的激变论与 英国赖尔和达尔文在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中所持的渐变论,分别与当时法国激烈的社会动荡及英国温和的政治改良有某种联系,居维叶一本著作的标题就是地球表面的革命。摘编自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试图通过科学的传播来实现真正的民主,进而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 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 的理性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对科学的追求和崇尚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浞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 化的变革。科学从此逐漸深入人心,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 摘编自郑大华五西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较于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传播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在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以魏晋南北朝为界,自夏商西周到元明清.形成了分裂和统一的对称结构, 如下图所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针对上阍内容提出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时期,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4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唐太宗李世民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 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 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泌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裁。”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成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敗现象的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摘编自马国福李世民:创制完备法律体系(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法制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法制改革。(6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战时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共处积累了经验,将人类空前地动员起来,摒弃战前社会制度水火不容的观念和政策,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影也、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国家和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共同完成了打败法西斯任务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孕育、萌生了国际社会文明互动的曙光,它从多方面推动了国际社会的 民主历程在战后的全面启动,主要表现为:民主、平等精神在战后的普及;民族国家主权体系的扩展;国 际制度的发展;强权政治的式微和和平民主力量的崛起;多元国际社会的初步形成等。这些趋势的出现 和巩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与国际行为准则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启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二战中的表现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意义。(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国权与民权是梁启超宪政思想中的二元维度,这表现在责任内阁思想中則是平衡立法权与行政权,调和内阁与国会、中央与地方。在清末宪政改革中,梁启超积极响应,主张资任内阁与国会同时成立,在限制一部分君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内阁与国会的作用,使二者互相联络保持平衡,虽趋向中央集权,但他环顾国内有合格政治家,主张暂且保留督抚,以保地方不受中央侵害。民国初年,梁启超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政党内阁思想,在内阁与国侧机构设置,程序运作上倾心设计,调和行政权与 但内心仍抱有强有力政府的终极目标,所以他的内阁思想中更强调行政权的运行无碍,反对国会对内阁的过多限制。其后,随着他对军阀政权的失望,转而呼吁直接民权,主张职业选举法和国民动议制宪。摘自李凤凤国权与民权:辛亥前后梁启超责任内阁思想中的二元纬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宪政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宪政思想。(7分)24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经济。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但在西周中后期确实存在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以土地买卖为标志的土地私有制,但却意味着传统“田里不鬻”的局面开始动摇,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各级贵族、平民,这可表明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B项正确。历史记载有其特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历史史实,A项错误;出土文物相对于文献记载更具有历史价值,C项错误;仅从材料说明土地国有制度只存在于西周前期过于绝对,D项错误。25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思想文化。材料主要表明汉武帝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思想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儒学成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百家争鸣和诸子学说的融合趋势,B、C两项错误。26B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选官制度。材料表明唐代选官标准较高,除科举考试合格外,还得参加吏部的测试,根据考查结果,分等授职,而宋代取得科举考试合格就可直接入仕,这表明宋代官员选拔标准有所降低,B项正确。A项表述材料并未体现;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没有体现;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27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表明鱼鳞图册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这有利于征派赋役,A项正确;农业生产结构指的是农业中各生产部门或各生产种类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方面内容,B项错误;政府此举并不是为了肯定地租剥削的合理性,C项错误;鱼鳞图册本身并不能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D项错误。28.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答本题要完整理解李鸿章所言的含义。材料认为欧洲各国都有商部保护商人,因为国家财政依靠税收,商业是立国之本,这表明国家开始维护和提倡商业发展,据此得出A项正确。B项“共同愿望”错误;C项“完全放弃”不符合史实;D项理解不准确且不符合史实。29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根据材料中“朝士皆耻言西学”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民族救亡意识凸显,B项正确;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A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与所学知识不符。30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民主是抗日的保证”并且付诸实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必然提高其声望,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抗日战争重心的调整,A项错误;日本侵华视线的转移不符合材料表述,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维护“工农武装割据”成果的问题。31.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发展,D项正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是在新中国初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C两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32.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材料中“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和“都需要自己准备”等信息表明,在古代希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公民身份特权的信息,排除B项;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予以排除。33.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科学。材料主要说明了欧洲公众对科学态度的变化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这表明当时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C项正确;“科技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这些表述在材料中均无法直接体现,故A、B、D三项可排除。34. 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运用,A项正确;“西欧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能避免经济危机,也没有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C、D两项错误。35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B、C两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41.(25分)(1)主要途径: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活动;沙龙、咖啡馆等公共场所的集会;提出科学理论并进行社会论证;论文与专著发表等。(4分,任答2点即可)影响: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社会转型等。(8分,任答4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不同之处: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加以崇尚;把科学传播与批判反思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以寻求救国强国之路。(4分)主要原因:近代中国自然科学严重落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6分)(3)科学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促进了科学的传播,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42.(12分)【示例】:观点: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说明: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长期统一之后是分裂,分裂之后重归统一,纵观全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夏商西周、秦汉、隋唐、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时期,时间跨度很长,而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两宋是分裂时期,但分裂之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8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以魏晋南北朝为界的大致对称结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评分细则】 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看法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看法较明确;引用史实,说明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看法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5.(15分)(1)特点:注重立法,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根本;注重通过法律改善民生;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9分,任答3点即可)(2)简评:唐太宗的法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的发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净化社会风气,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46.(15分)(1)表现: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国际社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相互依存;世界不同类型文明互动的加速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7分)(2)历史意义: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国际社会政治生态和行为准则;一定程度上实现并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民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推动了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的形成。(8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47.(15分)(1)历史背景:封建专制体制的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维新变法及清末新政的政治实践;辛亥革命的局限;军阀政权的黑暗统治。(8分,任答4点即可)(2)评述:梁启超提倡国权与民权的二元维度,即平衡立法权和行政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分)其思想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顺应了建立民主政治的历史潮流,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