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时42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专题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086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时42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专题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时42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专题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时42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专题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42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目标定位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应掌握区域特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一、区域特征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_(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_(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_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 问题。_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_【反思归纳】全面认识区域特征(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2)认识区位特征: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3)了解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内共同性。(4)分析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的“个性”。(5)明确边界形状:了解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语言区。二、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例2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地区A地区B地区经纬度117E,38N114E,26N海拔高度35米500800米面积8 100km220 000 km2气候要素1月均温667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600 mm1 350 mm78月降水452 mm181 mm46月降水27 mm853 mm森林覆盖率12%42%人口密度278人/km2103人/km2(1)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A地区B地区地形单元气候农田类型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从土壤方面考虑)_(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_【反思归纳】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_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2)了解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_、旅游业、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三、区域特征对比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例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方的区域特征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例3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是继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_(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_(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_(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与对策。_【反思归纳】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_和_之处。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采用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_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一、选择题博鳌是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2009年9月14日,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文昌市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13题。1下表所示四地的气候资料中,能够代表博鳌的是 ()地区1月均温()7月均温()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6月8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2626.56436122 4802829.4519.75.17382529.36520.174219.128.61321 1511 653A. B C D2海南航天发射场在火箭运输、卫星发射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是 ()A降水丰富,多雷雨天气 B科技力量薄弱C接近人口稠密区 D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小3近年来,海南沿海地区不断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主要原因是 ()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当地旅游资源提高沿岸地带的土壤肥力A B C D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我国居民避寒旅行逐渐增多。根据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取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据此并读图完成45题。4图中适宜避寒区适合我国北方居民旅行观光的是 ()A新加坡城市花园景观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景观C成都平原的都江堰D西双版纳热带风光5图中适宜避寒区甲处的纬度位置低于乙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甲处受更严寒的冬季风影响B乙处受更暖湿的夏季风影响C甲处太阳辐射较弱D乙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下图为四幅农业景观图,读图回答67题。 6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7下列关于四个地区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读下面两幅图,阴影部分代表海洋,分析完成810题。8图示两个地区中,面临的共同气象灾害是 ()A沙尘暴 B寒潮 C飓风 D咸潮9恒河的水量随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少 B流域面积小 C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 D夏季有冰川融水,冬季无冰川融水10关于图中三条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河流流域面积广,河流水量大河流有汛期,汛期在夏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流有结冰期,有凌汛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有春汛A B C D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气温更低的是图区域,请分析原因。_(2)甲图中A、B区域缺水问题严重,请分析缺水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_(3)乙图中C、D区域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有哪些?_12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_(2)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陆地、海洋)状况两方面,简述形成A、B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_(3)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该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_特征描述类综合题综合题答题建模【题型特点】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思维建模】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模板典例】地理要素思维方向自然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人文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形空间排列方式;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降水与热量的组合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答案专题突破区例1(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例2(1)A地区B地区地形单元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农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2)土壤盐碱化。(3)改良红壤;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业,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反思归纳气候商业例3(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反思归纳相同不同相似性专题提升区1D2A3A4D5A6A7A8C9C10A11(1)甲原因:冬季该地位于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南部,深受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的影响,所以温度更低。(2)严重缺水的自然原因:降水较少,尤其是冬春季降水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河流的径流量小。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的污染严重。(3)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有丰富的灌溉水源。12(1)由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呈半环状分布。(2)大气环流条件:受到东南信风影响,A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B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下垫面状况:A地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降水减少;B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3)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