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I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865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III)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史记记曰:“襄公(?前637年)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全唐文则说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A.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治国 B.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C.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 D.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3、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历史材料出处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A. 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 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C. 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 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4、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5、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法律应该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A反对私利,推崇公利 B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C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 D具有近代民主法治的观念6、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强调工商为末7、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8、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9、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10、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11、在古希腊,从事绘画、雕塑的人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中世纪时,画师一般与鞋匠、理发师、面包师等手艺人为伍,著于14世纪的佛罗伦萨城的起源与其著名公民传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 B.文艺复兴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C.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 D.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世界D文艺复兴全盘否定天主教神学,宗教改革全盘肯定天主教神学13、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15、“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 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C. 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16、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1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8、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19、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0、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21、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22、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挑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A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B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23、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作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 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24、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25、刘知几史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在其中提出“史才三长论”和“书法直笔论”,前者指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史才、史学、史识,后者指修史在善恶必书,清代史学家将此概括为史德。史才是史料收集、整理和著述的能力,史学即广博的历史知识,史识即历史观。在中国和苏联,“左”倾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一些史家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随意取舍历史史实,甚至虚构历史,有违史家必备的( )A史才 B史学 C史识 D史德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28题18分,总计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27、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尚新建启蒙与人性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和近代中国启蒙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河津市第二中学xx-xx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历史答案1-5、CDBCC 6-10、DBDCB 11-15、DCDCD 16-20、BCBCC 21-25、AADDD26、(16分)(1)不同:文艺复兴宣传希腊文化和异教文化,宗教改革则反对异教文化;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与原基督教会仍有联系,宗教改革则要摆脱原基督教会的控制。(6分)(2)理由: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甚至还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6分)(3)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分)27、(16分)答案:示例一: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8分)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化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8分)示例二: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塑像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8分)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8分)28、(18分)(1)概述:宋明理学时期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揭示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2分)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4分)(2)不同:理学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束缚人的发展,压制人的本性,维护专制统治;理性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否定权威,倡导独立自主,张扬人的个性。(4分)(3)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自然科学发展。(4分)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学东渐的刺激和推动;近代中国科技和教育落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专制主义的阻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