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801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一选择题(40*1.5=60分)1.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某种培养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2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3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4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和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分泌减少D幼年时激素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5如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C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6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B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合成糖原等C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D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的量均增加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D激素能促进激素的分泌,激素能抑制激素的分泌,所以说具有拮抗作用8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8 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 min 即进入零下5 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B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D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小于Q点9如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M表示物质。则符合该模型的是()A传出神经、传入神经、M神经递质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M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M甲状腺激素D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M抗体10下列关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不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T细胞只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能将含抗原的细胞及其抗原消灭D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吞噬细胞和B细胞等能特异性识别抗原11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体液免疫完成B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C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效应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D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免疫抑制剂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12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13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14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甲最可能代表乙烯B激素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C激素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激素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15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1234实验处理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平均生根数1529387A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作为空白对照B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a、b、c浓度的大小C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和c之间D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6自然状态下,某种植物的顶芽存在时,侧枝也会发育,这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者的比例决定的,且两种激素存在拮抗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表明生长素对该植物不具有两重性B该植物侧枝的发育表明各种激素可能不是孤立地起着调节作用C该植物侧枝部位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细胞分裂素可来自根D幼芽细胞内色氨酸可转化成生长素,也可能用于合成某类大分子17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C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18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19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B若细胞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20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乙中血红蛋白异常C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甲中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2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22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曲线乙为“S”型增长,E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24对下列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B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a点对应的浓度时,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C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D丁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25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6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B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27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年)12345678鼠种群数量(只)18 90019 50014 50010 5009 5009 6009 5009 600X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28.某植被严重破坏的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A物种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B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将不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C图中bc阶段,物种比物种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物种和物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9.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四、五、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30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31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32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固定的能量16.747093069.51.674体内贮存的能量4.5415.8229200.4呼吸消耗的能量12.254.270149.5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34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3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过程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36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37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8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错误的是()A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B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39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暴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 pH为7.3,乙组 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藻类刚暴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复40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二.填空题(共计30分)1从H1N1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H7N9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7分)(1)人体接种H7N9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一旦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7N9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_免疫将被感染细胞裂解清除。(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8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7N9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组别疫苗及辅助剂疫苗剂量(g)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小鼠存活率(%)AH7N9C48/801.513100BH7N91.511.3100CH7N9C48/800.1511.387.5DH7N90.159.6750EH7N9C48/800.01510.3362.5FH7N90.0159.3325GC48/806.00HH7N9CTB*1.514.33100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 _。 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_,最可能的原因是 _ _。实验结果表明,随H7N9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 _。2下图是植物激素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图1中A、B两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器官的生理作用效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_。试写出一种能体现这种生理作用的生理现象: _。(2)若图1中的曲线表示幼嫩细胞和老细胞所对应的曲线,则甲曲线对应的是_细胞。若茎背地生长,图1中C点为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3)图2表示种子萌发时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则_(激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这些激素对细胞的主要生理作用分别是_。3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9分)(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 (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由甲图可知,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4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甲中至少存在_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_。(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_的同化量,C为用于_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调节。高二期末生物答案xx.11.B 2.B 3B 4C 5D 6B 7C 8A 9C 10A 11B 12B13B 14A 15C16A17D 18B 19B 20C 21B 22C 23D 24D25C 26B 27B28C29B 30A31C32D33C 34B 35B36A37C 38D39B 40A1.答案:(1)抗原(2)记忆B细胞细胞(3)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低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发生的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IgG抗体水平和小鼠存活率均升高2.答案:(1)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2)幼嫩大于C小于D点对应的浓度(3)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伸长3.答案:(1)镶嵌间接(2)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样方法a、b、c、de捕食、寄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4.答案:(1)3竞争和捕食(2)b75a(3)草生长发育和繁殖大于(4)生物的种间关系负反馈(或反馈)高二期末生物答案xx.11.B 2.B 3B 4C 5D 6B 7C 8A 9C 10A 11B 12B13B 14A 15C16A17D 18B 19B 20C 21B 22C 23D 24D25C 26B 27B28C29B 30A31C32D33C 34B 35B36A37C 38D39B 40A1.答案:(1)抗原(2)记忆B细胞细胞(3)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低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发生的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IgG抗体水平和小鼠存活率均升高2.答案:(1)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2)幼嫩大于C小于D点对应的浓度(3)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伸长3.答案:(1)镶嵌间接(2)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样方法a、b、c、de捕食、寄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4.答案:(1)3竞争和捕食(2)b75a(3)草生长发育和繁殖大于(4)生物的种间关系负反馈(或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